全國性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分析
時間:2022-04-11 11:42:32
導語:全國性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21世紀,金融以其資金融通以及解決跨期消費和跨期投資問題的巨大優勢,提高了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和福利。而銀行業作為金融業的關鍵一環,其生存和發展更是關乎社會全員的利益,在改革中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商業銀行更加緊密的融入人們的生活。近年來,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社會經濟也在不斷改革和發展變化過程中,此時我國的商業銀行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內外部挑戰。在新時期的新形勢下,在商業銀行內外交困的局面中,分析研究我國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對于國家長期持續健康發展、行業整體競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商業銀行自身來說,對其管理內部風險,加強外部競爭能力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含義以及研究方法
(一)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內涵。英美學者最早提出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指面對激烈的外部市場競爭和內部的組織變革,企業能夠應對,并且能夠擊敗競爭對手的所有能力的集合。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是商業銀行在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中,能有效識別、獲取并整合內外部各種有效的資源要素,使自身保持特定時期的發展需求競爭優勢,從而在長期內商業銀行能夠保持競爭優勢并且合理規避金融風險的系統性動態能力(張亮,2015)。整體來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包含多方面因素,如人力資源要素、制度結構要素、風險控制要素等多個方面構成(安平,2005)。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是經營與管理水平在競爭中的綜合體現,要能夠反映商業銀行的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李文軍,2006)。由于人力要素、創新要素、管理要素等難以準確量化,因此本文以財務指標和經營指標為基礎,對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進行評價研究。(二)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研究方法。從國外對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評價來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方面是資信評級機構,通過評級為投資者提供商業銀行的發展前景分析;另一方面是監管機構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對財務指標的監控,因此研究時也借鑒國外的相關經驗。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分析評價可采用指標評價法,通過建立多層次評價體系,收集多層次的數據對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進行分析,操作簡潔,效果較好。因此本文進行研究時選擇指標評價法。
(一)指標選取。根據商業銀行經營理論,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關鍵因素有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以及發展能力等幾個方面,主要從財務的角度并依據數據的可得性,選取了以下指標:凈資產收益率X1、不良貸款率X2、利潤增長率X3、存貸比X4、流動性比率X5、資本充足率X6、核心資本充足率X7、存款增長率X8、貸款增長率X9。(二)樣本選擇。截至2015年,全國共有16家上市商業銀行,由于國有控股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網點遍布全國,規模和實力上更為相當,而城市商業銀行的區域性相對較強,因此國有控股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可比性更強,本文選擇樣本時剔除了后三家城市商業銀行,選擇了13家全國性商業銀行進行研究。(三)數據來源?;谏鲜鲋笜诉x擇了13家全國性商業銀行2014年年報的有關數據。(四)實證分析。本文所選取的各個指標之間理論上來講,存在著很強的相關關系,因子分析的方法能夠有效降低指標變量的維數,既大大減少參與分析的指標變量個數,同時也不會造成大量的信息丟失。由于所選不同指標之間量綱不同,因此要對部分數據進行處理。其中不良貸款率是反向指標,可以使用公式X′=1/X對指標進行正向化處理。存貸比屬于適度指標,可以通過公式X′=1/ABS(X-75%)進行正向化處理。最后對所得的樣本進行標準化處理并分析。對標準化數據的相關系數矩陣進行因子分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得出因子解釋原有變量總方差的情況。從第一列的特征值可以看出,前四個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前四項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6.463%,因此可以得出四個因子基本可以表示原有的變量,幾乎包含了原有變量的大部分信息。(表1)由表2可得利潤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在F1中的載荷比較高,可命名為盈利能力因子。貸款增長率和存款增長率在F2中有較高載荷,可命名為發展能力因子,存貸比和流動性比率在F3中載荷比較高,可命名為流動性因子,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率在F4因子中的載荷較高,可命名為風險因子或者資本狀況因子。(表2)采用回歸法估計出因子得分系數,可以得出以上四個因子的得分函數。然后,計算各家銀行的總因子得分,用Fij表示第i家銀行在第j個因子上的得分,則各銀行的因子總得分可表示為Fi=30.618%Fi1+21.702%Fi2+18.367%Fi3+15.776%Fi4,由此可計算得出各家銀行的總因子得分及排名。(表3)從盈利能力來看,國有控股銀行和大型股份制銀行各有千秋。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位于第一和第四,利潤增長率大幅攀升。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居于第二和第三,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相對于其他大行,其資金成本高,凈利差較小。中國銀行的海外業務較多,國內業務有一定差距,致使其存款結構相對較差,資金成本高。(表4)從發展能力來看,大型股份制銀行總體好于國有控股銀行,民生銀行排名第一,歸因于其高的存貸款增長率,經營規模全面提升。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和平安銀行緊隨其后。在國有控股銀行中只有工商銀行排名第三,說明各銀行的存款營銷能力和資產運用能力都有待于提高。從流動性來看,各家銀行的流動性指標都達到了監管標準,這得益于2014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存貸比指標除了中國銀行之外,其余銀行都在監管標準75%以內。從F3流動性因子排名來看,大型股份制銀行表現優于國有股份制銀行,整體排名相對靠前。從資本狀況來看,各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都達到監管標準。從具體數據來看,四大行的資本充足率都在12%以上,核心資本充足率都在9%以上,明顯高于大型股份制銀行。自股份制改革以來,銀行通過各種手段擴充資本,國有控股銀行憑借其規模優勢資本實力雄厚,抗風險能力也更強。
四、經濟新常態下提升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建議
(一)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積極應對風險。經濟新常態下大量的房地產企業和產能過剩企業引致的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和壞賬增長。商業銀行面對信用風險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同時,善于利用新的風險預估和防范技術,加強風控部門的管理。針對信用風險較大的中小企業,充分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通過大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此外,要積極完善風險的管理機構設置,完善部門分工。(二)樹立互聯網思維,提高金融創新能力。面臨互聯網的沖擊,商業銀行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做實用戶體驗,開發多種特色移動金融終端,給予客戶更多的業務辦理選擇,一方面優化客戶體驗;另一方面節約人力資源成本。要善于利用互聯網營銷去拓展服務渠道,將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與移動互聯對接,不斷拓展線上營銷渠道,密切前后臺的聯動,推進集約化管理。(三)拓展客戶資源,挖掘市場潛力。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傳統的依賴存貸款利差的盈利模式告急,在利率市場化和利差不斷縮小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要逐步轉移目標尋找新出路。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轉變思路服務中小微企業,爭取中小微企業融資業務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各家銀行可以積極爭取資格和牌照,利用自貿區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優勢,開展離岸金融業務,發展海外客戶。
作者:衛璐 單位:海南大學
參考文獻:
[1]張亮.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研究[D].吉林大學,2015.
[2]PrahaladC,HamelG.Enterprisescorecompetitive-ness[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1.
[3]張亮.新時期商業銀行的戰略抉擇[J].經濟縱橫,2015.3.
[4]安平.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5]李文軍.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模型[J].河南金融管理學院學報,2006.2.
- 上一篇:心理素質教育在品德與社會課中的滲透
- 下一篇:職業學校學生素質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