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構建支付結算網絡對策分析
時間:2022-08-06 02:50:59
導語:商業銀行構建支付結算網絡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金融市場的動向也是日新月異。在“互聯網+”背景下,金融市場形成了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盎ヂ摼W+”引起的金融市場的巨大變革,也使得商業銀行的傳統支付結算業務受到了強有力的沖擊。商業銀行在過去互聯網技術不成熟的時期,幾乎壟斷我國的整個金融市場,但是隨著支付結算市場逐漸被第三方支付平臺占領,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不斷減少,傳統支付業務亟待改革?;诖?,本文從“互聯網+”對于商業銀行改革支付結算方式的意義著手,首先簡要分析了當前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支付結算網絡的發展狀況,隨后闡述了目前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網絡在“互聯網+”背景下所面臨的挑戰,最后針對問題筆者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構建支付結算網絡的有效對策。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商業銀行;支付結算網絡;對策
縱觀近些年來金融行業的發展,其興盛與衰退都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方向息息相關。追溯互聯網技術的時代背景,從第三次科技革命進入歷史舞臺開始,互聯網技術開始了蓬勃發展的歷程,帶動了人民生活乃至國家經濟和科技的重大變革。傳統金融市場在當今“互聯網+”的背景下,受到互聯網技術的沖擊尤為巨大。商業銀行在適應互聯網金融的過程中,面臨著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其傳統支付結算業務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被削弱。因此,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應當及時抓住發展機遇,構建自己的新的支付結算網絡,才能在互聯網金融大行其道的形勢下保持自身的活力。
一、當前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支付結算網絡的發展狀況
“互聯網+”時代下,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步伐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已經在逐步前進,國內的商業銀行都逐漸開始在自身服務模式的基礎上融合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以求在風云詭譎的金融市場中保持自己在行業內的競爭力。例如,我國的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紛紛開始轉變傳統的業務管理和發展理念,大刀闊斧進行金融服務改革,為眾多的商業銀行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中國工商銀行現階段正在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互聯網綜合平臺的建設;中國農業銀行利用互聯網金融,全力打造集電商服務、網絡融資、資金結算于一體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的統一平臺“惠農e通”;中國銀行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布局完善全球服務網絡,成為在全球和“一帶一路”沿線布局最廣的中資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則是迎合客戶需求,開發出手機銀行龍支付服務方便客戶足不出戶進行網上購物和投資理財;中國交通銀行也以互聯網為基礎,搭建了以交通銀行資金清算系統和核心系統為依托,使用CA認證費網上銀行企業客戶服務系統。國有商行的長足進步為國內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網絡的構建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ヂ摼W技術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運營,大大便利了客戶的支付結算和實時轉賬等業務的辦理,微信、支付寶掃碼等金融服務方式深入人心,而這正是當前階段“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的所缺乏的優勢[1]。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商業銀行構建新的支付結算網絡迫在眉睫。
二、目前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網絡在“互聯網+”背景下所面臨的挑戰
(一)商業銀行的傳統支付結算模式弊端凸顯。在互聯網技術尚未融入客戶金融生活的階段,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中基本處于壟斷地位,客戶辦理存款、取款、轉賬等金融業務都幾乎只能通過商業銀行來完成,客戶需要持卡或者存折到銀行柜臺辦理業務,有時需要排很長的隊伍,同時銀行的支付結算系統功能受到技術等多種局限,業務辦理效率較為一般,導致客戶服務體驗不高[2]。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金融逐漸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其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服務系統功能強大,運營成本較少,便利的條件和高效的服務深入人心。相比之下,商業銀行的傳統支付結算模式弊端凸顯,逐漸失去了客戶的主動權。(二)商業銀行的客戶獲取渠道比較局限。商業銀行的服務對象應該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在過去商業銀行位于金融市場的上流地位,擁有一大批忠實的金融客戶,無論是純粹的消費者還是個體商戶,基本都對商業銀行非常的信任[3]。但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一批又一批互聯網金融平臺吸引了許多客戶,商業銀行本身龐大的客戶群體變成了以不擅長互聯網技術的中老年人為主,“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逐漸加大,如果商業銀行不在客戶獲取渠道上進行突破,將會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三)商業銀行客戶容易流失。根據我國現行的金融政策,客戶個人在一個本人賬戶之下可以在多個銀行持卡辦理業務。各大商業銀行目前的賬戶管理體之間有一定的互通性,隨著賬戶管理層面上的技術取得突破,客戶在一家商業銀行的Ⅰ類賬戶下,對于Ⅱ類賬戶和Ⅲ類賬戶可以自由選擇,進行跨行綁定,因此,商業銀行的客戶粘性就大大降低了,由于各種不穩定性因素,銀行隨時面臨著客戶流失的風險。一旦商業銀行的服務質量有所下降,或者服務項目對于客戶失去了足夠的吸引力,亦或是由于客戶的個人喜好的改變,客戶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輕松操作就可以成為其他銀行的新客戶。因此,“互聯網+”背景對于商業銀行的鞏固客戶的能力有極大的挑戰。
三、“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構建支付結算網絡的對策分析
(一)結合互聯網金融的優勢,發展移動支付業務。由于互聯網金融與人民生活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系,客戶的消費習慣與金融業務行為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了保證商業銀行的生命力,“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構建支付結算網絡首先要結合互聯網金融的優勢,迎合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積極發展移動支付業務,并且不斷尋求業務升級。移動支付業務是“互聯網+”背景下客戶消費的主流,商業銀行發展手機銀行服務系統是構建支付結算網絡的基礎工作[4]。商業銀行可以將基礎的業務辦理重心轉移到手機銀行服務平臺上,利用互聯網金融來吸引客戶,同時可以緩解柜臺業務辦理的工作壓力。(二)抓住傳統支付結算模式的痛點,改善銀行的金融服務手段?!盎ヂ摼W+”通俗來說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但是深入來講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第三方支付平臺正是在這樣的基礎和原理之上發展起來的,并且目前來看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其中以微信和支付寶最為受到客戶的青睞。近二十年間,二維碼技術得到了實際應用和迅速發展。作為騰訊公司的一款即時聊天軟件,微信靠其靈敏的嗅覺發現了二維碼技術的巨大發展空間,將二維碼成功運用于客戶的移動支付,支付寶亦是如此。第三方支付平臺依附功能日益強大的智能手機,大大提高了客戶支付和結算業務的服務體驗,因此業務量迅速在金融市場中占據了近九成的比重。同時,第三方支付平臺促進了客戶轉變消費習慣,給商業銀行的傳統支付結算模式帶來了巨大影響。這是傳統支付結算模式的痛點,商業銀行要想融入“互聯網+”的新時代,必須改善銀行的金融服務手段。一方面,商業銀行要及時轉變業務管理理念,提高對于客戶服務的質量,只有牢牢把握住客戶資源,銀行才能更好地完善金融服務系統。另一方面,對于商戶來說,商業銀行必須要提高對其重視程度,取得商戶的好感,同時增強金融服務水平,更快更好地滿足商戶的金融需求[5]。(三)提升客戶的支付結算服務體驗,增強客戶的粘性。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商業銀行應當抓住機遇,從細節入手,構建支付結算網絡。傳統的支付結算模式與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便捷操作模式相比,效率和簡潔程度遠遠不足。因此,商業銀行必須提高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力,借鑒互聯網金融的市場優勢,改變自身的支付和資金結算模式,跟隨時代的進步不斷改善服務手段,以最大程度地滿足快節奏社會背景下客戶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6]。具體來說,商業銀行應當積極引進先進的自主服務終端,將服務網點的柜臺業務辦理模式逐漸轉變為服務終端自主操作模式,讓客戶減少在網點辦理業務時的等候時間,提高銀行的服務效率,同時還體現出銀行自身的服務特色,吸引客戶。此外,商業銀行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業務流程的不斷創新,更大程度的完成支付結算服務的操作簡化,提升客戶的業務體驗,增強客戶的粘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技術發展欣欣向榮,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客戶的消費習慣受到互聯網技術影響巨大,金融市場中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漸有凋零之勢。繁榮發展的互聯網技術,給商業銀行的傳統支付結算業務帶來的不僅是未知的挑戰,更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發展機遇。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面對金融市場的洪流,一方面,商業銀行應該穩中求變,積極轉變傳統的支付結算業務的管理和發展理念,豐富自身的金融服務內容,發展新的客戶獲取渠道,擴大平臺的業務和服務范圍,給客戶帶來良好的業務體驗。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當與時俱進,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手段,大力發展移動支付業務,方便客戶使用手機銀行完成支付結算等業務辦理,同時改善面向商戶的金融支付結算服務,在不斷發展中構建新的支付結算網絡,以適應市場和人民新的金融需求,保證自身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培.淺談“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構建支付結算網絡的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7(08):298-299.
[2]李文新,劉國訊.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創新發展研究———以浦發銀行“e企付”為例[J].金融經濟:下半月,2017(8):51-53.
[3]張向東.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11):322.
[4]郭小淳.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3):295-296.
[5]徐圣靜,劉開華.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研究[J].市場周刊,2017(4):98-99.
[6]常藝寧.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及對策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7(4):84-85.
作者:李世玲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朔州中心支行
- 上一篇:中央銀行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 下一篇:管理會計商業銀行財務核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