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英美日中央銀行檢查比較
時間:2022-04-09 04:27:00
導語:論英美日中央銀行檢查比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非現場檢查是中央銀行實施監管最基礎的方式之一。它是相對于現場檢查而言,廣義上的非現場檢查是指除現場檢查之外一切檢查方式的總和,狹義的非現場檢查是指對監管對象報送的報表、數據按一定標準和程序、目標和原則進行分析,從而揭示監管對象資產和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非現場檢查是中央銀行實施監管最基礎的方式之一。它是相對于現場檢查而言,廣義上的非現場檢查是指除現場檢查之外一切檢查方式的總和,狹義的非現場檢查是指對監管對象報送的報表、數據按一定標準和程序、目標和原則進行分析,從而揭示監管對象資產和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目前這種監督方式在金融機構高度集中、金融體系復雜的國家已被廣泛采用。本文擬通過介紹美、英、日這三個主要發達國家開展非現場檢查的情況,為我國改進與完善銀行非現場檢查監管體系提供有益的借鑒經驗。
一、英格蘭銀行的非現場檢查
英格蘭銀行對銀行實施的非現場檢查自的是為了監督銀行的授權標準是否被遵循,以確保存款人的利益。英格蘭銀行監督局各監督小組將各種謹慎報表分門別類予以審查、分析和監督,重點是查看英格蘭銀行監督局給各類(家)銀行設定的謹慎監督指導線有無被突破,若接近或突破,則要提醒商業銀行注意和做出報告,并與該行舉行謹慎會議討論和研究對策。英格蘭銀行非現場檢查的特點在于根據每家銀行的性質、規模和特點來確定不同的業務監督指導線,這使得它的監管權力更有發揮余地,其彈性的監管風格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資本充足性的監督
英格蘭銀行對銀行的資本充足性極為重視,認為資本充足是銀行安全的最主要的衡量因素。對資本充足性的衡量,英格蘭銀行基本參照《巴塞爾協議》資本充足率的計算和劃分方法。但英國不實行統一的比率,而是考慮每家銀行的業務性質和特點,設定不同的資本充足率。8%的資本充足率在英國被稱為“最低清償率”,適于考察在英國的國際銀行。
英格蘭銀行根據其安全性和風險性將銀行資本充足比率分為觸發比率和目標比率兩類。觸發比率是指根據“1987年銀行法”規定的授權標準所能接受的最低資本比率。實踐中所規定的觸發比率通常比8%的最低資本比率要高,最高達50%。觸發比率的制定主要是考慮銀行放款的集中度。目標比率是指充分防止意外觸犯觸發比率的資本比率。目標比率是在觸發比率確定后設定的,通常至少高于觸發比率1%以上。
英格蘭銀行對資本充足率的監督通常是按季(對單一性銀行)、按半年(集團性銀行)各銀行資本充足率報表及資本充足表來進行的,但在銀行實施補救計劃時則要求更頻繁的信息,如按星期提交報表。英格蘭銀行對接近或低于觸發比率(或目標比率)的銀行會提醒其注意,并成為下一次謹慎會議的一個主要內容。
2.流動性的監督
英格蘭銀行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的監督是采取一種現金流量的衡量機制,以流動性缺口為主要衡量指標。缺口是指某一銀行一定時期資產與負債的差額,流動性缺口則是按銀行資產與負債的期限階梯來衡量的,即將1年到期的資產與負債劃分為5個時區:即期一8天、即期一1個月、1-3個月、3-6個月、6—12個月。將每一時區的凈頭寸累計加入下個時區,最終得到一個總凈缺口值,再與總負債值比較,可得出總流動性缺口率。
英格蘭銀行通過針對流動性缺口設立流動性指導線來進行監督。它根據各個銀行存款、資產、經營管理和母行提供支持能力等情況設立不同的指導線,并根據按季報送的英鎊和非英鎊報表來檢查銀行流動性有無超過英格蘭銀行給予的流動性指導線標準。若超過,英格蘭銀行會要求該銀行提供更多的情況,必要時還要提供日報表并說明其原因和程度。
3.大額風險的監督
英格蘭銀行認為,對單一顧客、集團、經濟部門、金融業部門的超額貸款將會使銀行承受巨大的風險,甚至造成嚴重損失或倒閉。為防止風險過度集中,英格蘭銀行主要運用大額風險與資本基礎掛鉤的報表來監督,任何單一貸款或風險的顯著增加都會導致檢查的增加。各個銀行都要按季度向英格蘭銀行報送大額風險暴露報表,英格蘭銀行主要審查報告的資本基礎數值與大額風險限額是否與事先的認定一致;大額風險的筆數和規模有無不詳變動;大額風險是否超過銀行自身規定的限額。
二、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的非現場檢查
美國銀行的非現場檢查注重于統一性、綜合性、比較性和預測性的系統監督。各監管當局運用銀行統一經營報表予以檢查監督,綜合每家銀行業務的全面情況,比較同類銀行狀況,以此判斷和預測銀行運作情況,進行駱駝評級,確定各家銀行的業務監管級數,并以此確定現場檢查的必要性,從而監測銀行倒閉的可能性,維護金融業的整體穩定。在美國非現場監察體系中銀行統一經營報表和早期預警系統是最重要的兩個手段。
1.銀行統一經營報表
美國所有銀行和銀行控股公司每季都要報送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有關附表等財務和統計資料,這些報表都要嚴格按照監管當局的標準填報。為避免重復報送,相應的銀行向對口的金融監管機構報送報表。如國民銀行向通貨監理署報送;聯儲的會員銀行則向所在區的聯儲銀行報送。各金融監督部門對收到的報表進行核查,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之后將各自負責的報表輸送給華盛頓的聯邦保險公司總部,匯編成報表,這套報表就是銀行統一經營報表(UBPR)。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將這套報表通過計算機傳送給各監督機構,主要反映銀行經營管理方面的資本比率、負債比率、收益比率等財務比率以及全國各類銀行平均情況的相應數據。銀行監督部門主要依靠這套報表來進行分析、監督銀行的經營情況,及時進行風險監察,建立早期預警系統,實施非現場監測。
2.早期預警系統
早期預警系統是在非現場檢查中通過對銀行統一經營報表進行分析比較,以便在問題發生之前就可以使得監督當局發現問題,及早預防和提請銀行注意的系統。它把銀行分為四類:一是目前經營正常的銀行;二是可能出現問題的銀行;三是已經出現問題的銀行;四是有較嚴重問題的銀行。在兩次全面現場監察之間,預警系統通過檢查銀行資本、資產質量、盈利及流動性來確定銀行的發展趨勢,并特別關注其不良發展趨勢。如果監管部門發現某銀行問題不大,則可以減少對其現場檢查的頻率;如發現重大問題,則隨時與銀行取得聯系,指出問題所在并進一步了解情況。
美國的早期預警系統已經過了幾次變換,20世紀70年代早期,聯邦儲備體系是根據季報的每家銀行收益狀況報告來審查財務比率,并監督銀行財務運行狀況。為了改進監督方式,到了80年代中期,聯儲采用“統一銀行監督檢查”(UBSS)非現場監督體系,這是一種大型電子數據計算監測模型。1993年它又被“金融機構監督體系”(FIMS)所替代。
FIMS體系是由FIMS評級和FIMS風險排列兩套不同的經濟計量模式組成。FIMS評級是基于復合的駱駝評級,取整數值按1至5級排列。它根據最近“應召報告”數據的每季末數,反映了在銀行“應召報告”的兩個最近季報間的財務比率與最近現場檢查的級別關系。FIMS風險排列是以前兩年相同季度的“應召報告”債務比率數據來測量銀行財務狀況,預期銀行未來的長期趨勢,評估銀行在以后兩年倒閉的可能性。整個系統包括30個參數以及一些根據地區經濟條件設立的附加參數。每個參數是一個財務比率,并用年變動率表示,然后用所設計的模型,通過計算機計算出每個參數的級別,最后評出綜合級別。該體系分析有問題的銀行,其準確率非常高。實踐結果表明,被FIMS系統評為第5級的銀行,最后有97.7%的會倒閉。
三、日本銀行的非現場檢查
日本銀行的非現場檢查主要是對銀行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日本銀行規定,在其開戶的銀行必須定期提供有關的財務報表,以反映其經營、財務、損益、資產負債比率結構等情況。財務報表一般每個季度報送一次,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計算書。根據銀行的報表資料,日本銀行按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原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監督:
1.資產流動性的監督
日本銀行為防止各家銀行片面追求盈利而忽視資產流動性傾向的產生,通過監督貨幣市場的變化情況,核對銀行日常的現金頭寸狀況、應對提現能力的大小、以及貨幣市場上銀行的活動等因素來監控各家銀行資產的流動性。
為監督銀行日元基準的流動性,確認日?,F金頭寸的預測是否可靠,日本銀行主要通過觀察貨幣市場上資金的需求水平、利率上升等因素的變化監測每家銀行的利率預期及利率套利交易的方式,特別是在貨幣市場上銀行對資金高需求的增長是日本銀行非現場檢查的重點。在監督外國通貨的流動性時,日本銀行則監控銀行是否能夠準確預測各自的流動資金需要并相應地增加其貨幣的供應量;監控銀行是否與其他銀行建立資金調劑的必要聯系,或者是否持有國家債券或其他流動性有價證券以應付緊急情況等。同時,日本銀行還監控銀行是否適應金融交易的全球化趨勢,這些銀行是否在全球范圍內(包括所有海外機構)能有效控制其流動性風險。
2.整體經營活動的監督
日本銀行的非現場檢查十分注重對各家銀行整體經營活動的監控,它要考察銀行的年度經營策略;適應金融自由化的措施,包括銀行內部的機構設置和調整;國際化發展;新業務的開辟和資產負債表外交易;為達到資本充足性標準所采取的措施。
具體監督措施有:在對資本充足率的監控上,日本銀行主要觀察銀行自有資本與資產總額、負債總額以及風險投資的比例如何。當比例達不到規定比例和出現比例降低的情況時,日本銀行則及時采取必要措施進行干預。在對資產質量的監控上,日本銀行主要觀察民間銀行各項資產中被拖欠利息的貸款、逾期貸款、呆帳和資產損失占有的比重如何,從而判斷其資產質量的高低。在對收益的監控上,日本銀行一方面通過計算資產收益率,衡量銀行盈利的數量水平,另一方面則通過分析收入來源,判斷來自正常經營和偶然機遇的比率各是多少,從而評定銀行盈利的質量水平。
3.現場檢查后的后續監督
在實際工作中,日本銀行的非現場檢查還就現場檢查后對銀行存在的問題在糾正處理上是否及時妥善進行后續檢查監督,包括現場監督中對銀行惡化資產的處理,是否按規定和要求進行了處理;對缺乏風險管理,是否加強了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和有效的制約機制,是否加強了信用分析和信用風險管理,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等項目。對現場檢查發現問題的后續非現場檢查,是日本銀行在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之外新的監督方法,這種新的監督方法,既是現場和非現場檢查的連續性和延續性監督,同時也是通過非現場監督來強化了現場監督的效果和作用。
四、對我國中央銀行非現場檢查的啟示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金融監管力度的加強,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通過采取非現場檢查的方式從更宏觀、更全面和更科學的角度對金融機構實施監管,正確識到其風險狀況,評估風險程度及預測風險走勢等有著重要意義。
(1)建立統一、科學、規范化的非現場檢查體系。要統一銀行非現場檢查制度,各式報表實現標準化,并完全按會計科目建立科學的的監控指標體系,實施并表監督??蓞⒄沼O置監管指導線、最低比率與目標比率,將謹慎和彈性原則相結合,合規性與風險性指標相結合,借鑒和運用國際監管慣例和國際會計準則,以更好地適應我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2)建立非現場監控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各有側重。可如美國那樣建立非現場監控中心數據庫,信息共享??捎芍袊嗣胥y行各職能部門提出專業監控指標和報表要求,由金融統計部門統一開發和搜集,并通過電腦加工,輸送給各職能部門,減少銀行重復報表的弊端,提高非現場檢查的效率,確保信息的完整性。
(3)加強非現場檢查與現場檢查的協調合作。參照日本的經驗,將非現場檢查與現場檢查這兩種監督方式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使得現場檢查的深入性與非現場檢查的連續性能夠相得益彰。在現場檢查的間隔期通過非現場檢察實時掌握銀行的經營狀況,并對現場檢查的效果加以鞏固,以發揮最大的監管效率。
- 上一篇:銀行業安全關口論文
- 下一篇:上半年人事局工作總結
精品范文
1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