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帶來的影響論文
時間:2022-09-15 08:41:00
導語: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帶來的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06年12月11日,我國入世五年后對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全面開放,這不僅給我國的金融業帶來了活力,也對我國的中資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我國應該重視國內銀行制度上的不足,加快改制進程,借鑒國外銀行發達的管理方法和經驗,重視培養我國優秀人才,使我國的銀行業更好地發展。
關鍵字:外資銀行中資銀行銀行業
一.問題的提出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WTO第143個成員國,標志著我國對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等業務漸漸解除限制。根據協議,中國在入世五年后,也就是2006年12月11日,全面開放金融市場使得外資銀行正式進駐。2006年11月國務院也頒布了《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對外資銀行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外資銀行的進入給中國銀行業帶來了競爭和效率,但在另一方面,也會對我國的銀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我國的金融業和中資銀行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因此,認識到外資銀行對我國銀行業的挑戰,以及如何在競爭中合作和取長補短對于我國銀行業的今后發展非常重要。
二.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及其形式
外資銀行在80年代進入中國,屬于試探階段。由于當時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外資銀行進入的數量較少,業務也比較狹窄,主要為其國內的跨國公司提供金融服務。當時外資公司在華設立多為代表處。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外資銀行得到了更快的發展,而且,我國為了更好的引進和利用外資也為外資銀行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環境。外資銀行在90年代漸漸從沿海城市擴張到內陸城市,以更好地為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以及投資進入我國的金融市場。雖然1997年的金融危機使得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但是,入世后我國逐步取消對外資銀行的地域、業務等方面的限制,外資銀行進入了全面且快速的發展時期。我國政府除了履行對開放外資銀行的承諾之外,也在不斷完善外資銀行經營的法規制度。2007年4月,4家外資銀行——花旗、匯豐、東亞、渣打首批拿到本地法人營業執照,打入人民幣零售市場。
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方式主要是建立代表處和分行。代表處是外資銀行剛開始進入中國的一種主要方式,既不能吸收存款,也不能發放貸款,它的作用在于使母國銀行能夠參與國際銀行經營活動,從而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分行能夠吸收存款也發放貸款,是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發展后的經營形式。如今,還有另一種方式成為外資銀行進駐中國的主要經營手段——入股中資銀行。對中資銀行進行控股,不僅能夠降低經營的成本,還可以達到消滅對手壯大自己的目標,成為外資銀行擴展的一種方式。
三.外資銀行對我國銀行業的積極影響
1.外資銀行的進入為我國銀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我國的銀行管理體系增加了活力。不管在傳統業務還是新興業務上,外資銀行都具備了豐富的經驗、先進的管理知識和優秀的人才。我國中資銀行在管理體制、方法等方面與外資銀行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外資銀行的全面進入有利于中資銀行學習和借鑒其先進管理方法,加快銀行的改革和發展。
2.外資銀行以其雄厚的實力對我國的中資銀行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外資銀行的進入,有利于我國中資銀行重新審視其在制度上的不足,為搶占市場份額加快提高自己的實力,改進自身的不足。中資銀行之所以改制制度緩慢,主要因素在于長期以來沒有碰到強有力的對手。外資銀行進入中國以后,我國的中資銀行不得不面對挑戰,加快改制,重視創新,增強自己的實力。
3.外資銀行的進入有利于我國金融體系的建設。我國的金融體系建設尚不完善,在制度、管理等方面還與國外發達金融業相差一點距離。外資銀行進入中國會帶來新的金融產品和管理方式,有利于我國金融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此外,外資銀行也比較重視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等運用,它們進入中國也會將這些技術一并帶入,能夠對我國金融業的硬件設施和基礎設施有所改善。
四.外資銀行對我國銀行業帶來的挑戰
1.在外資銀行進入前,中國銀行業長期只面臨其本土的競爭對手,加上國內銀行經營方式相差無幾,因此競爭激烈度不是很強。然而,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后,以其先進的管理方式、貼心的服務、完善的全球網絡等等會吸引一批具有雄厚實力的大企業,使我國中資銀行受到巨大的沖擊。這樣,中資銀行就會面臨優質客戶的流失,市場份額的減少,從而使其業務萎縮狀況惡化。
2.外資銀行為了能夠在中國快速、全面的發展,會以高薪酬、優福利的待遇和中資銀行搶奪我國的優秀人才。除了會在優秀高校畢業生中選拔一批高學歷的人才,也會提供各種優厚條件吸引中資銀行的員工——尤其是那些技能熟練、英語較好的人員——以更好地為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助其一臂之力。國有銀行的工作環境不如外資銀行那么開放,待遇也不及外資銀行那么優越,加上我國的人才制度建設還尚不完善,這樣勢必會使我過得優秀金融人才流失,對于我國中資銀行以及我國金融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3.銀行業務的復雜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都增加了銀行體系的風險,而大量外資銀行的進入更是在這種局面下將中資銀行推向了不利的局面。我國的金融業建設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差很多,制度建設尚未完善,外資銀行的全面進入,會使我國原本脆弱的金融業體系受到沖擊。此外,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也還在探索階段,外資銀行復雜的經營模式也對我國金融監管和調控體系發出了挑戰,增加了我國金融監管的成本。
五.對于改善我國銀行業的建議
1.我國銀行要加快創新,這個創新不僅是要開發和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也要在業務和技術方面進行創新。我國中資銀行應該向外資銀行學習,引進和開發更多金融產品,為顧客提供更大范圍的服務。我國銀行還應該注重現代高科技的開發,應用于業務上,提高銀行的業務效率,完善軟硬件設施。此外,中資銀行還應該注重在管理方式和理念上的創新,更利于銀行的發展。
2.銀行業是一個服務性行業,我國的第三產業相比發達國家發展的比較慢。服務業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行業,也就是說要堅持自己的服務素質,提供給客戶滿意、優秀的服務。我國的國有銀行還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給客戶帶來良好的服務,這樣客戶的忠誠度就會提高。此外,中資銀行還應該重視對人才的開發和吸收,要運用適當的方法留住優秀人才,不使人才外溢,這樣才有資本和外資銀行一較高低。公務員之家
3.我國國有銀行在保持自己本地優勢的同時,也要注重和國際接軌,與國際投資者合作。中資銀行應該依靠本國的優勢,用更低的成本吸收國外先進的銀行服務理念和管理方式,依靠合作的方式,使提升本銀行的成本降到最低。此外,我國銀行也應該清楚中外銀行的優劣勢,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深入了解自己和對手的情況,才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搶占市場份額。
4.我國金融監管機構應借鑒國外先進的金融監管體制,建立外資銀行監管體系、風險預警機制等。我國金融業的各管理機構應該相互合作,對外資銀行的運行實行有效地監管、對金融產品進行風險監管等,以保護外資銀行的全面進入對我國金融業受到沖擊。
六.結論
實行改革開放后,我國國民經濟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都帶著國外資金進入我國市場,這勢必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進駐中國,為其母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也對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想分一杯羹。進入WTO后,我國對于外資銀行的限制漸漸解除直至五年過渡期后全面開放,外資銀行在我國的各個城市建立了越來越多的分行、分公司。眾所周知,中資銀行長期以來在我國金融市場上享有絕對的地位,正是由于長期缺乏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我國中資銀行的改制進程緩慢。外資銀行的進入無疑給我國中資銀行發出了一份挑戰書,增加了壓力。雖然外資銀行會給我國銀行業帶來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優秀的人才、發達的硬件基礎,但是也會對我國的金融業產生威脅。因此,我國中資銀行應該盡快審視制度上的不足,學習和借鑒外資銀行的優勢,增強自己的實力,使我國的金融業更快更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寒英,《國有商業銀行如何應對外資銀行的挑戰》,《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9(4)
[2]張智慧,《在華外資銀行的發展現狀及監管體系》,《財經科學》,2006(4)
[3]韓孟泰、侯峻峰,《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市場結構和效率的影響分析》,《金融經濟》,2009(10)
[4]徐德芳等,《外資銀行對我國商業銀行影響的實證研究》,《商場現代化》,2009(4)
[5]王韻婷、林可全,《外資銀行對東道國銀行體系穩定的階段性影響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08(3)
[6]賀苗等,《外資銀行本土化對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的啟示》,《經濟問題》,2009(1)
[7]汪叔夜,黃金老.,《當前在華外資銀行的業務發展競爭戰略分析》,《國際金融研究》,2005(2)
[8]白金,《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的影響和挑戰》,《遼寧經濟》,2009(2)
[9]唐功爽,黃紅輝,《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現狀分析》,海南金融,2009(1)
[10]薛蓓蓓,俞曉鷗,《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影響的探討》,《當代經理人》,2005(16)
- 上一篇:質監局工作成果半年總結會議發言
- 下一篇:創先爭優贏在執行讀書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