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動產質押貸款風險控制研究
時間:2022-10-30 11:34:03
導語:銀行動產質押貸款風險控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動產質押的概念進行了介紹,并分析動產質押風險存在的原因,提出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監控、提升信用評估模式以及建立信息共享平臺等方式對動產質押的風險進行監控與防范。
關鍵詞:動產質押;物聯網;質押風險
一、動產質押的概念
在我國,傳統的融資種類繁多,但大多數企業主要是以銀行借款為主的融資方式,結合在金融市場發行股票債券融資以及民間融資等方式進行融資。這些常用的融資方式,需要企業有較高的商業信用,或者是企業的注冊資本需要很高的金額,如我國要求進行融資租賃企業的注冊資本必須達到1.7億元及以上,融資門檻高,大大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大部分中小企業仍然憑企業擁有的不動產抵押進行融資,但是企業不動產資源占有比重小,因此有約80%的中小企業都會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叭谫Y難”、“融資貴”成為限制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隨著我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計劃,很多新興的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而傳統的融資方式限制了企業的發展速度。動產質押融資是近年來在金融市場上一種活躍的融資方式,可以有效的幫助中小企業利用現有的動產質押進行有效融資,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由于動產采用的是質押的方式,即需要對于質押的動產進行擔保物占有權的轉移。而傳統的動產抵押,對于抵押的一定財產只作債權擔保,不需要轉移債務人對資產的占有權,因此動產質押在提供中小企業融資的同時,也給開展該項業務的金融機構帶來了豐厚的報酬。
二、動產質押的風險分析
動產質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但是也必須要重視業務過程中中小企業內外部存在的風險。動產質押過程中,產生的風險主要來自于以下的方面。第一,是質押物市場價值波動風險。中小企業動產質押的質押物,主要來源于企業的動產,主要是一些生產資源類物產,而這些生產資源的價格會隨著市場價格的波動而發生變現能力與變現量的變化,甚至有的質押物市場價值變化很大,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質押物價值的損失。第二,是信用風險。企業商業信用會直接影響到動產質押業務的信用風險。質押物的來源合法性、中小企業的誠信程度,以及銀行操作的道德風險,物流監管的監管責任與風險,都會對整個動產質押業務帶來一定的信用風險。第三,操作技術風險。在動產質押業務過程中,從業務開始時對企業的信用調查、融資審批、處理,到授信后管理與操作等環節都有可能由于操作不善造成損失,也有可能因價值評估技術不高或評估系統不完善,或是因為網絡信息技術的落后導致發生損失的可能性。當然,還有可能因銀行與銀行之間信息共享壁壘而對項目風險評估存在一定的誤差風險。第四,質押物監管風險。由于在動產質押業務中,金融機構對于質押的動產進行擔保物占有權的轉移,因此質押物是處于金融機構授權的物流監管公司或是其他第三方監管機構保管之下的,因此存在質物選擇或保管方式不當,導致貨物丟失或變質的風險。第五,法律風險。由于動產質押業務是近幾年的金融創新業務,我國的《擔保法》和《合同法》中對其的相關規定并不是十分完善,在業務操作過程中,存在合同的各方如金融機構、物流監管公司等在法律上存在無效行為,或者是訂立合同時存在一定的瑕疵,特別是質押物的所有權糾紛等,都有導致發生損失的可能性。
三、動產質押風險的化解
為了化解在動產質押融資模式下存在的風險與金融融資機構有可能產生的維權成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來化解風險。1.提升信用評估。首先,金融機構可以借助專業的征信機構、行業協會、公正機構等針對貸款前貨物的物權的歸屬、借貸企業的資信、物流監管企業與中小企業及中小企業主要客戶與準客戶的財務狀況進行多方求證,全面分析中小企業的信用。并且,在我國當前的法制環境下,工商與稅務也能夠掌握企業的財務信息以及行業發展動態信息,金融機構也可以依賴工商與稅務機構來進行咨詢分析。其次,創新信用評級方式。應該建立新的企業信用等級評估方案,除了對借款的中小企業商業信用進行評估,也要對中小企業所處的供應鏈的上下游進行評估,也就是站在供應鏈的角度分析借貸企業的運作經營整體狀況。建立針對整個供應鏈上企業的信用等級評估方案,對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建立統一的評級標準,更能保證資金在整個供應鏈的正常流轉,穩定整個供應鏈的生產運行與合作關系。同時,也可以給金融機構帶來一些優質的客戶源。再則,就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金融機構是通過貸款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其他材料來評估企業的資產狀況、盈利能力、還款能力等情況。但是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共享,在動產質押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重復質押騙貸的情況。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創新的金融機構及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共享平臺,企業的運行狀況、資產狀況、盈利能力等都實時到平臺上,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企業的數據在平臺上貸款額度,各金融機構也可以在平臺上查詢借貸企業的借款情況,防止出現重復質押的案件。2.利用物聯網技術,加大第三方物流監管力度。動產質押的融資方式,需要對質押物進行所有權的轉移,但由金融機構對質押物進行看管是不可行的,因金融機構缺乏相應的保管場所、操作技能、實際保管經驗和缺乏專業監管人員,耗資成本大且專業程度低,因此大部分的動產質押模式都是由第三方的物流監管公司從事對于質押物的保管與監管。然而,物流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在管理和監管過程中的,容易出現一些逆向選擇的道德風險,金融機構仍然具有一定的風險。加大監管力度才能消除金融機構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信息共享對稱性問題,緩解其中所帶來的風險。物聯網技術是一種利用先進的信息傳感技術,包括無線傳感器、紅外感應、激光掃描以及射頻識別和衛星定位等工具,根據實際需要,實現物與物之間的連接,并且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換,并且實現對物品智能化、實時性的識別、定位、跟蹤和管理。利用物聯網技術,對第三方物流公司中報關的質押物進行監控,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控,相比起傳統的監控方式更加安全和有效。并且能夠針對貨物狀態的改變獲取實時信息,緩解監管過程中的漏洞,減少因人為失誤造成的質押物出現遺失、被盜、變質等情況,減少金融機構因質押物監管不利帶來的各種風險。3.構建供應鏈融資平臺。構建供應鏈的融資平臺,除了可以緩解動產質押業務的風險之外,還可以減少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成本問題與道德風險問題。構建一個供應鏈融資平臺,使金融機構在進行動產質押業務過程中能與企業的供應鏈建立全面合作關系,建立信息交互系統。通過平臺,金融機構可以依據借款企業提供的企業經營數據高效的審核貸款企業的信用額度,貸款企業能夠迅速獲取貸款,減少貸款申請審核時間,解決企業貸款難的困境。同時還可以通過平臺實時更新企業的運行狀態來實時調整企業的融資額度。企業的運行狀況通過階段性財務報表的上傳與審核,能夠實時的評估與調整企業的資信,金融機構也可以實時的調整針對該企業的融資額度,做到經營數據實時更新,確保貸款資信的可信可控。并且,通過平臺,可以與原材料供應商建立供銷平臺,企業可以直接在平臺上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同一產品原材料進行平臺供應商多方比較,降低原材料購買成本。同時,通過這個供銷平臺也可以實時獲取質押物的市場價格,以便金融機構時刻關注質押物市場價格的變動,合理的做出風險防范。例如在動產質押業務中的質押物市場價值波動過大,有可能會出現市場價值下降到金融機構的授信額以下的情況,此時中小企業有可能會放棄質押的動產,產生違約,而金融機構針對質押物雖然有處置權,但是處置時市場價格較低,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損失巨大。因此,通過實時了解質押物的市場價值以及市場價值變化趨勢,有利于金融機構做好質押物的對應貶值補償機制,更好的防范動產質押風險。構建供應鏈融資平臺,還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實現多種設備端的融資操作。不再局限于金融機構柜臺融資模式,可以實現中小企業電腦端、手機端申請,多部門終端網絡審核,實現信息化申請,多部門集中審批,快速化放款,平臺性購貨,實時化監管、信息化還款的新局面。進一步的加快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融資速度,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便捷程度。4.提升融資企業自身信用。我國的大多數商業銀行,更愿意為大中型企業提供貸款,最主要的原因是大中型企業信用等級高,融資還款率高,出現貸款損失的風險性小。而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出現大量的中小型企業,提升企業自身信用度,誠信經營,增加自身抗風險能力,成為了中小企業在經營運作過程中必須要做好的一個環節。中小企業可以在良性經營與發展的前提下,設立專門的風險控制機構,做好企業風險預測與控制,全面提高整個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
四、結語
利用物聯網技術,對動產質押業務中的質押物進行實時監控,大大的降低了金融機構從事動產質押的各種風險,以及中小企業利用動產質押的便利性。也逐漸的形成一種新型的金融方式,即物聯網金融模式。物聯網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大量、客觀、數字化的實時信息,與平臺數據、交易數據、價格數據等形成有益補充,使金融機構獲得對企業更加深刻、更加立體的評價,在提升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水平的同時,也能促進整個信用體系的優化。同時融資信息平臺的建設,可以使得融資過程更加便捷與透明,也能緩解動產質押業務風險。
參考文獻:
[1]羅勇,陳治亞.以動產質押融資為例構建供應鏈金融風險評價指標體系[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13,(12).
[2]康浩.銀行視角下的中小企業動產質押風險分析及質押率研究[D].2013,(06).
[3]陳雙,朱傳波,王衛彬.基于動產質押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及風險控制[J].統計與管理,2014,(04).
[4]蔣洪印,李沛強.物聯網金融及其在現代物流創新發展中的應用[J].商業時代,2014,(04).
[5]陸岷峰,汪祖剛.基于物聯網思維的商業銀行管理重構的戰略思想[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8,(01).
作者:張燕敏 徐穎 單位:無錫科技職業學院
- 上一篇:探究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 下一篇:融入精細化管理理念學校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