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小企業貸款論文

時間:2022-01-04 05:38:00

導語:商業銀行小企業貸款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小企業貸款論文

1做好小企業貸款是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現實要求

隨著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很多大企業更愿意通過直接融資市場(股票融資、可轉債以及企業債等)籌集資金,因為相對銀行貸款,直接融資成本更低廉。而相比大企業,小企業更愿意依托銀行貸款。小企業未來成長性高于大企業,銀行如果能伴隨這些小企業成長,收益將成為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業內人士認為,和大中型企業貸款相比,小企業貸款整體營利狀態確實比較好,平均貸款利率更高,還貸期短、不良率也完全在各銀行的承受范圍之內。據銀監局統計:盡管目前就小企業貸款業務暫無獨立核算制,但從數據上看,同樣是1000億元資產,以中小企業為主要貸款客戶群的銀行所對應產生的利潤率顯然更高,數據顯示,以小企業為主要目標客戶群的廣東發展銀行寧波支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寧波分行去年每百元貸款利潤分別為2.99元和2.97元,在眾商業銀行前列。

2做好小企業貸款是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中國銀行業改革步伐加快和監管力度加強,銀行的整體實力和抗風險水平得到了提高,但銀行的經營發展仍然沒有完全擺脫粗放式的經營。銀行貸款不斷向大企業和某些行業集中,銀行越來越脫離了廣大小企業特別是微小企業,成為大企業的私人銀行。大力開展小企業金融服務,可以改變銀行傍大款、壘大戶、過獨木橋的經營發展思路,促進銀行積極調整信貸結構,大力發展多元化金融服務,走持續協調發展的道路。同時,可以促進銀行完善風險管理機制,推動銀行風險管理理念、手段、技術以及方法等一系列的創新建設,提升銀行風險管理能力。銀行人士一致認為,大企業貸款的成長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小企業從起步或困難階段開始,所積聚的對銀行的忠誠度也必然較高,這也是各家銀行所看中的。

3應理性看待小企業貸款的高風險

既然在發放小企業貸款時,讓銀行部門難以釋懷的是小企業的高風險,那么,我們在試圖以高利率來覆蓋小企業貸款高風險時,首先應該弄清楚,小企業貸款的高風險(顯然是相對大企業而言)究竟高在何處?小企業貸款的風險特征與大企業相比較,有何不同?

本質上,銀行業是一個經營風險的行業。銀行發放貸款即為買入風險,收回貸款相當于賣出風險;銀行就是靠不斷地低買高賣風險、賺取風險溢價生存。對于銀行而言,小企業與大企業的貸款風險本質上并無大殊: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等,是一切貸款都共同面臨的,小企業貸款所隱含的風險,大企業貸款同樣也會面臨。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大企業中有經營效益差、償貸能力弱、誠信度低的(且并不在少數),小企業中也不乏經營業績良好、償貸能力強、誠信度高的。那么,何以在實踐中銀行部門卻往往厚此薄彼?比較通行的解釋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銀行對小企業信用度難以評估,銀行發放小企業貸款所付出的信息成本和所承受的風險遠大于對大企業的貸款。從現實情況看,小企業貸款的成本固然高于大企業,但真正令銀行在小企業面前躑躅不前的,也許成本的因素還在其次,銀行最顧忌的乃是小企業貸款的風險,尤其是信用風險。

小企業的信用狀況果真如此堪憂嗎?或者說,小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或稱違約風險)一定大于大企業嗎?理性地看,小企業貸款的違約風險其實并非如我們所想象的,一定比大企業大。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大企業、小企業都是理性人,其任何行為(自然也包括違約行為)決策的做出,都必符合理性,符合風險——收益對稱性原理。違約行為依其行為主體的主觀作用又分主動違約和被動違約。分析企業主動和被動違約的情形,得出的結論也許恰恰相反。一方面,小企業主動違約的概率一般小于大企業。我們知道,銀行信息成本的回報來自于借款人支付的利息,而借款人信息成本的回報體現在投資收益上。當借款人投資收益大于其取得資金的全部成本時,其欺騙銀行逃廢債務的動機就??;而當借款人的投資收益小于其取得資金的全部成本甚至虧損時,就很可能通過逃廢銀行債務來獲得補償。

另一方面,小企業被動違約的可能性往往大于大企業。被動違約一般源于企業經營項目的失敗。由于小企業承受市場、政策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一場對大企業而言也許很平常的風雨,卻可能顛覆小企業之孤舟。在面對損失時,小企業的風險——收益權衡模式發生了逆轉。根據行為金融理論對虧損厭惡現象的解釋:人們在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對虧損看得要比盈利更重,其決策表現出明顯的不對稱性或不同的風險偏好。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因此,在項目失?。ㄌ潛p)情況下,小企業違約的可能性明顯增大(盡管大企業的行為也符合上述原理,但它失敗的概率相對小企業而言要?。?。

因此,對小企業貸款的風險程度及其表現形式應理性地分析。要走出“小企業不守信”的思維定式,一分為二地剖析小企業的風險所在,特別是對擬授信的小企業,要以專家的眼光判斷其市場風險、行業風險,以對小企業“軟信息”的充分占有化解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被動,并據此確定較科學合理的風險溢價。這正是小企業貸款的難度所在、風險所在,也是對銀行經營風險的能力之考較。對于精明的銀行家而言,小企業高風險的表象后藏著無限商機,因為這是一個廣闊的、可不斷挖掘的市場。

4多策并舉可獲取更高的目標利潤

4.1建立風險定價機制。小企業貸款數額小,風險高,與大企業貸款相比成本要高得多,因此明顯缺乏貸款動力。這一邏輯在貸款利率上限放開之后,似乎已不再成立。

貸款利率上限的取消,無疑給予了銀行機構自主定價的巨大政策空間,也為打破小企業貸款難僵局找到了一條現實的出路。按照風險—收益對稱原則,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合理的定價來覆蓋小企業貸款的高成本、高風險并獲取目標利潤,從而實現小企業貸款的商業可持續發展。根據小企業貸款的風險水平、籌資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標以及當地利率市場水平等因素自主確定貸款利率,對不同借款人實行差別利率,并在風險發生變化時,自主靈活地進行調整。

4.2充分發揮小企業授信違約通報機制的作用。銀行業協會采取適當的方式進一步做好轄內小企業貸款違約信息的共享工作,利用違約信息對客戶進行激勵和約束,對還款記錄良好的企業,在貸款金額、期限、利率和擔保條件等方面可給予優惠,對還款情況不好的,除停止發放貸款、加緊催收欠款外,還應對其采取社會曝光和業界警示通報等措施,強化客戶的信用觀念。

4.3建立行之有效的小企業貸款激勵約束機制是必要的。應制定專門的小企業貸款業績考核和獎懲機制,將信貸人員的收入與小企業貸款業務量、效益和貸款質量等綜合績效指標掛鉤,真正發揮激勵政策作用,設立專項獎勵基金,對小企業貸款營銷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在信貸盡職調查上,制定相應的授信工作問責和免責制度,做到盡職者免責,失職者問責。

摘要:目前各種所有制和組織形式的小企業及個體經營戶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小企業貸款在商業銀行諸多業務中一直被歸為風險大、管理難、成本高的業務類型,長期以來,“融資難、貸款難、結算難”等金融服務滯后問題嚴重制約了小企業的發展。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筆者認為,做為具有經濟杠桿調劑作用的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為解決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做出應有貢獻,同時也是商業銀行自身完善和發展的客觀需要。

關鍵詞:商業銀行小企業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