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論文
時間:2022-02-01 06:20:00
導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國有商業銀行所面臨經濟和金融挑戰愈趨嚴峻,經濟全球化和金融混業化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和金融的發展潮流。國有商業銀行若想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從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為主要經營渠道的模式調整到以中間業務為重點的發展方向上來。目前,中間業務在銀行業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ㄆ煦y行80%的利潤來自中間業務,恒生銀行為40.26%,法國興業銀行達到43.62%,由此可見,中間業務是銀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不超過20%。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得到了迅速發展,增長幅度大。為了使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保持健康、持續、穩步發展,人民銀行頒發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辦法》,最近又制定了《關于落實〈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辦法〉的通知》,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制約中間業務發展的因素分析
1.觀念不新。銀行管理者對中間業務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經營觀念上只重視存貸款等傳統業務的營銷和拓展。
中間業務是現代商業銀行的三大主業之一,銀行管理者往往把主要創利點放在資產負債業務上,把中間業務作為附加業務,置于次要地位。近年來雖然中間業務有所加強,但由于我國金融體系方面的不完善,與國外銀行比仍然差距巨大。造成管理者不重視中間業務發展的原因大體有:
(1)存貸收益過大,缺少發展中間業務的內在動力和壓力。由于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滯后,在存貸款利率上各銀行缺少真正的競爭,雖然人民銀行近年來不斷調整利率,但存貸利差并未明顯縮小。2007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加息后,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33%,一年期貸款利率6.84%,利差達3.51%,存貸款業務仍然對商業銀行的利潤貢獻起決定性作用。而根據國際利率市場化改革經驗,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初期,存款利率將會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同樣放開貸款利率下限管制,也會使商業銀行競相放貸,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由此商業銀行存貸利差空間進一步收窄,沖擊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商業銀行必須以非利息收入彌補利差縮小帶來的損失。
(2)目前我國的融資體制使商業銀行暫無近憂。由于我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起步較晚,發展滯后,尤其是企業債券市場。目前企業融資中的80%來自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比重較小。這種情況使得企業融資主要依靠商業銀行,銀行的貸款客戶源源不斷,貸款業務利潤成為銀行的主要盈利途徑。隨著我國資本貨幣市場的迅猛發展,企業融資渠道不斷拓寬,間接融資比重縮小,銀行貸款業務勢必受到沖擊,轉向中間業務經營,這是商業銀行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
2.由于分業經營的限制,銀行經營中間業務的開展受到法規條例的限制。
我國《商業銀行法》第43條中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投資于非自用不動產。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蔽覈壳吧虡I銀行的分業經營模式,雖然有利于金融監管,能保證金融業的整體穩定,但同時也限制了商業銀行業務開拓的空間,尤其限制了中間業務在股票發行與買賣、基金管理、資產管理、保險銷售、金融期貨、金融期權和金融互換等業務領域的發展。
3.由于法律法規不健全,使得商業銀行經營中間業務無法可依。
立法上的空白使銀行開展中間業務面臨較多的法律風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商業銀行才開始逐漸開拓中間業務,而且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引導和規范銀行中間業務。2001年才公布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相對于中間業務的發展而言,仍有不少空白,而且有關中間業務立法內容側重監管,忽視了銀行與客戶關系的調整,缺乏對中間業務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規范,使得中間業務法律關系缺乏穩定性、可預期性和確定性。法律上的空白,造成了較多法律風險。相關監管部門進行管理和監督時增加了自由裁量權,使監管部門對違規行為的認定及其處罰均有一定的隨意性。各商業銀行則無法可依,商業銀行和客戶的許多行為在法律效力上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尤其在中間業務收費上更是混亂。
4.專業人才匱乏、技術手段落后。
中間業務是銀行的高技術產業,集人才、技術、機構、信息、資金和信譽于一體。作為知識密集型業務,中間業務涉及到有關銀行、保險、稅務、證券投資、國際金融、企業財務、法律、宏觀經濟政策、信息技術等多個知識領域,從事中間業務開發與經營的人員,在具備這些知識的同時,要求有敏銳的分析和決策能力以及較強的公關能力和較廣的社會關系。而目前商業銀行正缺乏這種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一些知識含量高的中間業務如財務顧問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顧問業務、企業信用咨詢業務難以得到迅速發展。另一方面,以電子技術、信息通訊為中心內容的金融信息化已成為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技術依托。近年來,盡管商業銀行對信息管理系統與配套設備投入大量資金,但總體來看,仍處于電子信息化的初級階段。系統覆蓋面有限,比如POS、ATM機在基層網點數量不足,還時常由于故障中斷使用,客戶服務系統滯后,網上銀行、企業銀行、家庭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業務的開展受較大限制。
(三)改善發展中間業務的條件,大力發展中間業務
股改后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率明顯改善。截止到2007一季度,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由2003年17.2%降到6.63%,商業銀行資本達標的數量由2003年的8家上升到2006年末的100家。銀行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狀況的改善,為商業進行深層次改革提供了寬松的環境,也為我國商業銀行向國際水平看齊奠定了基礎,為商業銀行借鑒國際經驗,發展中間業務提供了條件。
1.轉變觀念,將中間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我國商業銀行依靠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獲利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促使商業銀行不得不轉變觀念,把培植開發中間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未來獲利重點。因此必須從中間業務的產品開發和創新上下功夫,各商業銀行必須以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為原則,加大對金融產品的研發力度,開發創新出適合不同類型企業、居民要求的中間業務新品種。商業銀行在選擇中間業務目標市場時應該采取差異化策略,要充分注重客戶需求的差異性,并按不同的消費群進行市場細分,提供客戶真正需要的金融產品。同時,加大中間業務品種的創新,堅持以滿足基本客戶的需求為導向,以增加新品種為切入點,不斷推出中間業務的新品種;吸收和引進國外商業銀行已經開辦的具有推廣價值和市場前景的業務品種,加以改造,為我所用。
2.加強中間業務的法律環境建設。
從西方金融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來看,混業經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雖然《商業銀行法》等法律為我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預留了空間,但須盡快明確商業銀行的經營范圍,與國際接軌,轉化成真正的混業經營,這樣才能極大的拓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空間,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真正激發出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動力。另外對商業銀行經營中間業務的具體細節,如收費標準等盡快做出規定,回避中間業務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創建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維護競爭的公平性,解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后顧之憂。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中間業務從業隊伍對促進中間業務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中間業務是集人才、技術、機構、網絡、信息、資金和信譽于一體的知識密集型業務,是銀行業的“高技術”產業。中間業務的拓展需要一大批知識面廣、業務能力強、實際經驗豐富、勇于開拓、敢于競爭、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中間業務越往深度發展,越需要更多更新的知識,人才的欠缺是制約中間業務發展的首要因素。因此,現階段必須要加快人才的培養,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培養一批復合型人才。建立中間業務人才的培訓和管理機構,面向社會專門培訓中間業務人才并建立人才備選庫,鼓勵員工參加資產評估師、工程造價師、房地產估價師、注冊會計師、注冊律師和保險人、證券咨詢人員、基金托管人員等各種執業資格考試,培養各方面的專才,并重視對中間業務人才的引進、吸收和培訓,保證及時滿足中間業務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武思彥.論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商業研究,2006,(5).
[2]晉重文.從中間業務中尋找贏利增長點[J].西部論叢,2006,(2).
[3]杜逸冬.中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比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8).
[4]薛楠,華武,殷尹.中外商業銀行收入結構比較與業務創新研究[J].金融會計,2005,(7).
[5]詹世燦.發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之管見[J].福建金融,2005,(4).
[摘要]在我國銀行業全面開放的大背景下,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商業銀行在業務拓展方向上仍然以存貸業務為主,這不利于增強競爭力,因此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已經是迫在眉睫。本文從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三個方面闡述了中間業務發展的整體思路和對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現狀制約因素對策
- 上一篇:銀行個人理財分析論文
- 下一篇:網絡銀行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