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探究論文

時間:2022-02-28 02:16:00

導語: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探究論文

一、我國流動性過剩的主要表現

2002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日漸凸現,主要表現為:

(一)貨幣供應量持續增長。2007年1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余額為40.34萬億元,同比增長16.72%;狹義貨幣供應量(M.)余額為15.25萬億元,同比增長21.01%,比上年末高3.53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余額為3.03萬億元,同比增長12.05%,全年累計凈投放現金3303億元,同比多投放262億元。

(二)貨幣市場利率持續走低。銀行間市場利率下降、貨幣市場收益率曲線呈現回落態勢,2007年12月份銀行間市場人民幣交易累計成交8.59萬億元,日均成交4088億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長141.1%,同比多成交2393億元。當月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2.09%,比11月份低0.1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0.16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2.79%,比11月份低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0.78個百分點。貨幣市場利率與銀行存款利率出現倒掛現象。

(三)銀行準備金增長較快。2007年一季度,僅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余額達8.6萬億元。商業銀行存貸差進一步增加,達9.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6%,存貸比為68.7%。

流動性過剩問題在現實中的主要表現是:第一,熱點行業流動性過剩,而有些行業資金卻比較緊張。高利潤行業吸引了大量資金,也造成了這些行業資金的絕對過剩。如,房地產行業目前的利潤率高達30%左右,某地區去年三季度商業銀行新增貸款的94%投放到房地產業,貸款余額占總貸款的20%。但有些低利潤率行業并不存在流動性過剩。如,醫療、教育等部門投入則嚴重不足。2007年6月底,工、中、招三家銀行在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公用事業、房地產業上的貸款合計比重高達65%,而農業貸款在上述三家銀行貸款中總計占10.3%。第二,發達地區資金流動性過剩,而欠發達地區資金卻供應不足。發達地區本身資金就很富有,主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外資銀行總部都布局在發達地區,加上資金的逐利和安全的本性,大量資金涌入發達地區。目前,以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為代表的經濟發達地區的流動性相對過剩,而中西部地區資金供應則嚴重不足。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環渤海經濟區的形成,這些地區的資金缺口十分大。第三,城市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過剩壓力,農村資金卻長期缺乏。從區域分布看,流動性過剩的實質上是城市過剩而農村資金供應不足。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的資金需求十分巨大,而城市商業銀行資金明顯表現為閑置與低效運用,四家大型銀行實行商業化改革后,從農村大量撤并機構,而占全國人口總數65%、國土面積80%以上的廣大農村,實際上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機構在經營,加上其多年累積的風險沒有得到釋放,其信用程度低,融資能力十分有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必須有大量的建設資金投入。因此,農村資金不是過剩而是嚴重不足。第四,大企業資金過剩,而一些中小企業融資相對較難。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5%,產值接近50%,但其在商業銀行的融資不足30%。結果是一方面大型企業融資成本低,多家商業銀行爭放貸款,而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卻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第五,大型商業銀行資金相對“過剩”,而中小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動性矛盾比較突出。流動過剩只是集中表現在大型商業銀行上。而由于央行在去年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一些中小的商業銀行的資金十分緊張。

二、流動性過剩問題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容易引發商業銀行系統性危機。由于流動性過剩從而促使資產泡沫的形成和擴大,容易造成資產價格虛增,使居民存款的收益變小,更多的居民儲蓄將涌向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推動資產價格泡沫的形成。2007年滬深兩市A股總市值為32、44萬億元,增幅達268、68%,增幅居全球第一。從房地產市場方面看,2006年以來,國家對房地產市場不斷加大調控力度,但全國各地房地產價格仍大幅上漲。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資金推動型的增長,這與流動性過剩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房地產業與商業銀行是互相依附的兩個主體,股市、房市的虛高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一旦出現特殊因素的變化,就會引發商業銀行資產損失。

(二)可能引發信貸資產質量下降的危機。商業銀行通過資本市場取得充足的資本后,為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理念得到強化。因此,商業銀行通過貸款的增加來提高效益的沖動也在增強。在流動性過剩的環境下,推動了商業銀行之間競爭,競相追逐信譽良好、風險較低的優質客戶,導致商業銀行在與這些客戶談判的過程中議價能力下降,降低了這部分市場的盈利性。同時,也降低了這類企業獲得資金的成本,從而形成過剩的產能,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貸款風險。

(三)加大商業銀行流動性危機。流動性過剩導致大量的貨幣囤積在商業銀行體系內,使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者擁有更大的投資自由度,在股東價值最大化和不斷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和盈利水平的動機推動下,商業銀行可能有更強的動力接受風險超過合理標準的信貸機會,從而導致商業銀行承受更大的風險。商業銀行為尋找資金出路,必定要積極實施金融創新、拓展表外業務、發展中間業務等,而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在為商業銀行帶來利潤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風險。一些地方非法的地下金融機構會抓住流動性過剩的結構矛盾,運用銀行的低利率環境,大行地下非法融資性活動,擾亂金融秩序,給商業銀行的穩定發展埋下隱患。此外,2004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經濟出現投資需求旺盛的跡象,房地產、電力、鋼鐵、水泥等行業均出現過度投資,其絕大部分的投資資金來源于銀行信貸,信貸資金的過度集中將蘊藏很高的流動性風險,一旦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或行業出現周期性調整,銀行的不良貸款必然大幅度增加,銀行的信貸資產也會遭受嚴重損失,進而導致資產的流動性下降。

(四)引發商業銀行盈利性危機。為應對流動性過剩問題,中央銀行不得不運用多種貨幣工具來調節流動中的貨幣流通量。發行票據、提高存備金率是中央銀行常用的手段。目前,在商業銀行持有的證券資產中,中央銀行票據占相當比重,去年中國人民銀行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導致商業銀行的資金越來越多的沉淀在中央銀行。去年中央銀行十次使用利率工具,使商業銀行過高的流動性投到貨幣市場,導致貨幣市場利率走低,甚至利率倒掛。此種情況加大了利率風險,導致商業銀行流動資產收益率持續下降,出現較為嚴重的浮虧,引起商業銀行經營利潤水平下降,如果超過一定的限度,商業銀行就會出現盈利性危機。如果在經濟過熱時期,央行還采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將導致貨幣供應量下降,商業銀行籌資成本上升,負債的流動性下降,這可能會產生流動性風險。

三、解決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問題的對策

(一)把流動性管理納入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中。商業銀行應加強對宏觀經濟政策和微觀金融市場的研究,實施主動的流動性管理。加強對宏觀經濟走勢、各銀行存款和信貸增長變化情況及銀行間市場的預測,定期跟蹤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和宏觀政策取向,在此基礎上綜合分析可能對各銀行流動性產生影響的各方面因素,及時調整投資策略,提高對流動性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把流動性管理列入企業的發展戰略中。

(二)不斷提高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流動性管理的技術性很強,只有正確的管理方法才能收到較好的管理效果。商業銀行要學習和借鑒國外商業銀行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構建本銀行流動性管理的方法體系,積極引用先進的管理技術用于流動性管理中,延長流動性管理期間的時間跨度,提高流動性管理的主動性、預見性和精細化程度,為商業銀行高級管理人員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三)加快推進貸款證券化進程。貸款證券化可將貸款資產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可流通和轉讓的證券。目前提出的貸款證券化有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不良貸款證券化、汽車貸款證券化、按揭貸款證券化,等等。貸款證券化可改善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更重要的是它可有效化解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當然,從美國次貸危機的情況看,貸款證券化既有分散風險的一面,同時也有傳遞風險、擴大危機的一面。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在推進貸款證券化過程中,要加強監管,科學地進行產品設計,增強信息透明度,設立有效的危機預防和隔離機制。只有這樣,才可能利用證券化的優勢來化解流動性過剩問題。

(四)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步伐。理財業務是對商業銀行傳統經營模式的挑戰和創新。因此,商業銀行應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挖掘中間業務新的增長點。要通過大力發展理財業務,挖掘客戶的理財需求,進一步擴大理財產品的市場規模。商業銀行要積極向混業經營方式過渡,通過多樣化的產品供給來化解被動負債形成的流動性過剩壓力。

(五)優化商業銀行業務結構。要充分運用金融工具來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把流動性管理與效益提高有機結合起來。如,可提高央行票據在整個金融資產中的比例,也可擴大金融機構間的融資合作,以提高資金收益。要加強長期債券的利率風險管理,根據各家商業銀行的資金結構,形成產品多樣化、期限合理化并能兼顧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的資金結構。

(六)合理調整商業銀行的資金投放結構。要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大企業資金供應渠道多,有較強議價能力。因此,商業銀行應轉變觀念,大力開發中小企業和個人信貸市場,增加面向個人及中小企業的貸款種類。制定適當的信貸制度,設計出符合中小企業自身情況的信貸產品。要加大對農業領域和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信貸投入。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不斷優化資產結構,積極安排一定比例的貸款用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發達地區的發展,以緩解由于結構性過剩引發的整體性過剩問題。

(七)監管部門要構建流動性風險監管體系。商業銀行監管部門在借鑒國際上成功經驗的同時,要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流動性風險監督與管理體系。當前要加強對商業銀行流動管理工作的指引,對流動性過剩較嚴重的銀行要通過金融手段限期進行消化,從而減少引發風險的可能性。

摘要:解決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問題的對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把流動性管理納入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中;不斷提高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加快推進貸款證券化進程;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步伐;優化商業銀行業務結構;合理調整商業銀行的資金投放結構;監管部門要構建流動性風險監管體系。

關鍵詞:流動性過剩;危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