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網上銀行問題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10 01:30:00
導語:我國網上銀行問題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網絡銀行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信用環境和傳統支付習慣限制了網上銀行業務的開展。信用卡尚未普及,電子貨幣的推廣缺乏相應的基礎。任何一種商務模式都需要銀行提供與其相適應的支付工具,網上銀行最大的表現就是支付工具的虛擬化。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居民消費仍偏好使用現金,銀行卡的普及需待時日。另外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網上銀行缺乏應有的信用環境。
(二)法律法規與現實的需求脫節問題。網上銀行仍然是經濟金融活動的一部分,它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護,而現行的法律又很難規范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和保護消費者權益。新《合同法》雖然承認了電子合同的法律效用,但網上銀行交易的數字簽名問題尚未得到解決。這些都無形地增加了銀行和客戶在網上進行金融交易的麻煩和風險。
(三)安全問題十分突出。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相關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認性是最關鍵的因素。在我國尚沒有法規來對付這些沒有造成危害或危害較輕的網絡犯罪的時候,如何確保交易安全,為個人保密,就成為網上銀行發展最需解決的問題。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雖然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相應規定,但是在執行上普遍存在管理不嚴格的現象,如密碼的保管和定期更換、主機房的安全管理、災難備份、病毒防范等等。
(四)網上銀行跨境交易問題。由于互聯網的作用,銀行網絡化的發展模糊了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客戶與銀行之間界限,因此諸如網上交易的管轄權、網上交易的合法合規性問題、網上業務的標準問題,這些關系到銀行安全、效率、發展的重要問題,要求金融監管重新研究,積極應對。同時在因特網環境下,實現電子交易時客戶身份要靠數字簽名來驗證,而目前國內還沒有與數字簽名相關的法律法規出臺。如果因網絡自身或人為因素造成差錯糾紛、引起訴訟,很難找到法律依據。
(五)對網上銀行監管意識和現有監管方式的滯后問題。在傳統的金融范疇中,由于計劃體制的改革和金融開放的階段性,我們的銀行監管本身就存在著滯后性,主要以事后調節為主,計劃性、強制性的指導為主,真正帶有前瞻性的宏觀調控不是很強,特別是面臨網絡化發展的時期,其監管意識還是相對滯后。網絡的發展可以使一些監管人員足不出戶,但這絕不意味著監管工作的簡單化,相反,新時期的監管將是一種全方位、靈活性、高技術條件下的復雜化監管。
(六)貨幣政策制定的難度問題。網上銀行的興起,促進了電子貨幣的發展。網上銀行與電子貨幣的結合,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構成了極大的挑戰。傳統貨幣層次的劃分,已難以概括貨幣理論的新發展。不同貨幣層次之間界限的模糊,使貨幣計量的準確性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各種貨幣量日益喪失作為中介目標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價格類信號將會成為未來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主流選擇。在貨幣供給方面,電子貨幣的多家發行機制,打破了中央銀行貨幣銀行的單一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對未來中央銀行的資產規模和調控能力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由于網上銀行引入了電子貨幣,產生了不少新的貨幣資產,它改變了貨幣的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流通中現鈔的流量,但同時增加了社會貨幣供應量,這就使得貨幣政策的實施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難以控制,使中央銀行測定貨幣流量的難度加大,從而使貨幣政策的制定依據變得不可靠。
二、解決目前我國網絡銀行存在的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建立專門的網上銀行準入制度,對網上銀行未來發展做出細致規劃。網上銀行規劃不僅要對現有技術接口和未來業務擴展趨勢進行分析,還要考慮未來混業經營的需要、未來中外資銀行合資合作的需要。具體實施中,可由中央銀行組織各商業銀行之間進行廣泛的技術和管理合作,統一制定一套網上銀行業務結算、電子設備使用等規范標準,確保硬件和軟件、客戶應用技術和系統以及網絡通訊協議的兼容性,以保證今后網絡的建設和擴展能與國際金融業接軌。在安全性方面,應加快對網上銀行的設立、管理、具體業務功能的實現、硬件和軟件系統的應用的研究,選擇安全標準,設立全國統一的安全認證體系。網上銀行的準入要在注冊制度、安全工作、地域界定方面從嚴,而在準入標準、業務范圍等方面從寬,建立一套區別于歐美已有網絡發展優勢的國家的準入制度。
(二)加快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的建設,為網上銀行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網上銀行法的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一系列相關的法律規范相聯系的,主要有稅收征管法、合同法、國際稅收法、電子商務立法、刑法、訴訟法、票據法、證券法、商業銀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上述法律規范對于我國傳統商業銀行發展起到了較好的規范作用,但面對網上銀行新興業務的發展,則相形見絀,難以起到良好的規范作用,如稅收征管法中對于電子商務的規定幾近于零,特別是這種網上支付方式對稅收問題沒有做出較好的規范,因而必須做好法律的修改、完善工作。
(三)商業銀行應加大銀行信息系統基礎建設的投入,重視市場營銷,塑造品牌效應。銀行網絡化的發展不可能一步到位,網絡銀行的真正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網上銀行的進入壁壘很小,所提供金融服務的差異化也很小,因此銀行業一定要重視市場營銷的作用,建立自己的服務品牌,以獲得更多的客戶。在市場營銷中要側重以下幾點:一要注重重點服務功能推介,激發市場興奮點。二要加強服務功能目標市場定位促銷,提高促銷的針對性。三要注重網絡銀行的售后服務。
(四)政府和商業銀行共同協調加強網絡安全建設。2000年6月29日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進行了掛牌和開通儀式,這為建立規范統一、布局合理的全國安全認證體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的建成和運行,奠定了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網上安全支付的基礎,標志著中國電子商務進入了可以提供跨銀行安全支付的新階段。
(五)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解決跨國法律的適用與管轄權問題。網絡的全球化引致了以網絡為基礎的網上銀行業務及其相關法律問題的國際化。由于各國具體特質的不同(包括歷史、文化、法系等),各國法律對銀行與客戶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也存在著差別。又由于一國的司法管轄有其固定的范圍,這使得法律的沖突與管轄權的沖突都成為網上銀行監管中不可避免的問題。
(六)建立完善、系統的人事培訓制度,大力提高網絡銀行從業人員的素質。這包括兩方面的內容:首先要重視網絡銀行的員工的人才開發工作,提高開發人員技術水平。其次在電子商務銀行時代,銀行的監管人員僅靠能看懂報表、賬冊,會簡單的計算機操作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的監管需要了,也難以發現問題和隱患。因此,中央銀行應盡快建立央行監管人員上崗培訓制度,制定涉及面廣、針對性強的培訓科目和具體操作技術,保證監管人員有必要的專業知識及相關技能,以適應新時期監管的需要。
- 上一篇:反腐倡廉演講稿
- 下一篇:工商局青春與責任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