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銀行發展綜述

時間:2022-06-03 09:32:00

導語:鄉鎮銀行發展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銀行發展綜述

一、引言

農村金融需求不足、供給滯后一直是制約我國“三農”發展的瓶頸之一,經過多年探索,村鎮銀行的構想已成事實。2006年銀監會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標準,允許境內外銀行資本、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投資農村金融機構。故村鎮銀行的產生是實現農村金融組織多元化的一種有效途徑。村鎮銀行作為農村金融市場的新興力量,一直備受關注。據中國銀監會統計,截至2011年9月末,全國有537家村鎮銀行開業,87家在籌建,已開業村鎮銀行運行總體上健康平穩。但吸儲難、結算難、存在脫農傾向等問題,使得村鎮銀行成長的每一步都面臨著巨大壓力。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就我國村鎮銀行的現狀、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總結與分析,并提出戰略性意見。

二、基于swot分析的村鎮銀行

SWOT分析法,它由舊金山大學管理學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是一種能夠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趕wot分析的村鎮銀行,就是通過對村鎮銀行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en)等加以綜合評估與分析,通過把村鎮銀行內部資源與優勢、外部威脅和機會有機結合來清晰地確定村鎮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了解其機會和挑戰,從而在戰略層面加以調整方法和資源以保障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以達到所要實現的目標。

(一)內部分析

1.優勢分析①草根性優勢明顯,促進農村資金回流銀行監管部門根據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規模及業務復雜程度確定了農村新設金融機構的注冊資本。從下表1-1、表1-2中可以看到監管部門一改我國以往金融機構進入的高門檻,村鎮銀行進入強調低門檻。低門檻是指適當降低機構和業務的市場準入條件,從機構種類、注冊資本等方面,大幅度降低村鎮銀行的準入門檻?!暗烷T檻”的設立合理增加了農村地區金融機構覆蓋面,增加了農村金融供給。村鎮銀行多是由當地城鄉企業出資組建而成,使農村資金就近、及時、合理的回流到農村經濟中?!安莞浴笔蛊湓诋數鼐哂袕娙藲猓阌谠谳^短時間內設計出針對性良好、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②資產潛在盈利能力好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在于服務“三農”、扎根縣域。明確的貼近社區、貼近“三農”的市場定位決定了村鎮銀行遠低于商業銀行的低貸款利率。村鎮銀行自產生以來受各種優惠政策的庇護,不承擔國家政策性業務,無歷史負擔,使得村鎮銀行的資產潛力得到解放。針對農業生產的特點,村鎮銀行會積極創新適合農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彌補了農村其他金融機構的欠缺。③治理結構靈活,產權結構清晰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村鎮銀行的設立條件之一是有一家公司內部控制健全有效、經營業績好的金融機構做主發起行。村鎮銀行可吸收發起行的管理技術,合理移植管理制度,防范經營風險。村鎮銀行根據相關監管法律法規有權適當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兑幎ā愤€指出村鎮銀行屬于一級法人結構,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更有利于其獨立實現經營決策。村鎮銀行的組織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其建立適合村鎮銀行特點的組織架構,規模小,業務簡單,實行簡靈活的公司治理。與其他商業銀行比,皆具有一定的優勢,這對其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2.劣勢分析①盈利性經營原則與支農目標相矛盾村鎮銀行是股份制銀行,以效益性為經營原則之一,其出資人必然會把實現利潤最大化作為自身發展的追求目標。而農民是弱勢群體,農村、農業是高風險低收益的弱勢經濟體,受自然、市場和系統的影響大,顯然追求利益和服務“三農”相沖突,使貸款方向偏離初衷,導致支持農村的宗旨破產。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有35家村鎮銀行。截至2010年5月,浙江省村鎮銀行存款余額54.55億,貸款余額62.53億。雖然,浙江全省村鎮銀行戶均貸款76.55萬元,成功的體現了村鎮銀行“支小”的市場定位。但是,貸款發放對象的構成中,農戶貸款22.7億,僅占比36.32%。②吸收存款難,開拓市場難村鎮銀行雖發展至今有6年,但是長遠看仍是新生事物,這使農民以及當地鄉鎮企業對它的了解缺乏,從而相較農信社等認可度較低,這導致村鎮銀行籌措資金難。目前,大多數村鎮銀行僅靠儲蓄存款作為資金來源,加上農村地區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閑置資金有限,更阻礙了村鎮銀行貸款業務發展的步伐。就村鎮銀行本身來看,經營規模小,業務類型少,對于村鎮銀行市場開拓也不利。③風險多,控制難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的宗旨決定其具有風險多、難控制的劣勢。首先,農業對自然條件依賴性很強,而我國農村保險體制發展未達到完善,使村鎮銀行的信貸資金需承受很大自然風險。其次,目前我國的農民是一個信用意識淡薄的群體,會把村鎮銀行當作政府扶貧“公益機構”,而且農戶缺少有價值的貸款工具,這與金融機構發放貸款要求抵押品具有較強的變現性相違背。再次,村鎮銀行這種自給自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簡單模式極易產生流動性風險,同時存貸比的不斷增大也使其面臨很大流動性風險。據調查,截至2011年7月底,江蘇省共建31家村鎮銀行,共吸收存款106.27億元、貸款余額101.12億元,很多村鎮銀行存貸比已經超過了監管紅線75%。存款增長遠遠趕不上貸款增長的速度,流動性風險突出。④監管力度不夠目前,銀監會明文規定了村鎮銀行“低門檻、嚴監管”的監管模式。但是,實際上嚴監管很難落實到位。首先,村鎮銀行經營管理模式新穎,業務經營方式也不同于其他商業銀行,需新的監管模式的探索,而現在新管理模式仍在創新中,并未成熟;其次,村鎮銀行日漸發展,意味著監管任務日益加重,而基層的監管人員并未配備齊全。再次,細節上的監管程序并未確定,在實施時難免會無章可循。

(二)外部分析

1.面臨機會①農村金融需求大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成熟,我國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金融的需求不斷多元化。據2009年對江蘇省的某縣農村金融狀況調查顯示,根據調查樣本,2007年,農戶貸款項目1141個,比2006年增加175個,增長18.1%。在樣本245家農戶中,有借貸需要的農戶有147戶,能夠從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貸得所需金額的農戶為72戶,有16戶的貸款需要得到部分滿足,其余的農戶無法從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存在著明顯的供給約束。從目前農村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當前農民對金融的要求越來越迫切,貸款需求越來越多,額度也在擴大。總之,巨大的農村市場潛力為村鎮銀行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外部機會。②供給嚴重不足在1997年前后,大部分商業銀行資金逐步撤離農村市場。同時,農信社由于盈利性原則驅使,逐步將資金面向城市需求客戶,而且農村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這樣逐步空缺的農村市場環境無疑對村鎮銀行的進一步發展更有益。③政策支持力度大黨和政府高度關注新農村建設,對農村新型金融機構的建立和完善出臺了很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村鎮銀行發展,也必將完善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機構體系。

2.威脅分析①同行的威脅農信社是我國第一次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的產物,在農村其他金融機構中,其對村鎮銀行威脅最大。盡管近年來農信社的重點逐漸轉向城鎮,但是其50多年在農村信用的積淀以及配備設施的完備,仍然會對村鎮銀行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威脅。同時,由農信社誕生的一系列農村商業合作銀行、農發行等其他金融機構也威脅到村鎮銀行的發展。②非正規金融的威脅改革以來,農村民間金融借款,一直很活躍,是廣大農民借貸資金的主要來源。非正規金融的提供的金融產品雖然不如正規金融機構的規范化,但卻市場化,深得農民心,例如借錢快的高利貸,無疑對村鎮銀行的發展帶來很大威脅。

三、Swot戰略組合的可持續發展建議

1.市場戰略:認知自身市場定位狠抓服務“三農”,充分認知自身市場定位。村鎮銀行明晰的產權結構和靈活的治理結構決定了其業務程序簡潔、運營效率高的特點,為服務“小而多”的農民特殊客戶群體提供了良好軟性條件。村鎮銀行的宗旨是服務“三農”、扎根縣域,從而決定了客戶群體的差異化。村鎮銀行不僅要在社區內優選農民、城鎮居民等不同客戶群體,還要根據不同的客戶對象、不同的客戶融資、不同的貸款方式,開發設計不同的信貸產品,把客戶服務工作做精。除此之外,村鎮銀行要針對農民目前對其認知不夠的缺陷大做文章,努力“營銷自己”,多利用媒體和平臺正面引導公眾充分了解村鎮銀行。

2.特色戰略:認清自身“一技之長”完備體制設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戰略。村鎮銀行要脫穎而出,確立獨特經營模式,做到人無我有。村鎮銀行治理結構靈活,但是仍未完善,這需要村鎮銀行加強體制建設和員工素質建設,完備設施,加強金融創新,逐步走向金融電子化和現代化,達到減少經營成本的效果。同時,充分調查農村金融市場,根據市場需求,確立專業化、特色化戰略,把農村金融服務做優。外部環境上,政府應該出臺更多優惠村鎮銀行的政策與條例,特別是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相關費用方面,以此來增加村鎮銀行發展動力。

3.團隊戰略:認可員工以人為本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人”,靠“員工”。村鎮銀行應該大力弘揚“誠實守信、團結友愛、敬業奉獻、勤儉自強”的企業文化,要培養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領導班子,教育引導員工堅持以“三農”宗旨,提供農民之需、解決農民之難、寬慰農民之苦,以優質的服務在農村市場打造出自有品牌,贏得最大的客戶群體,實現“共贏”的經營理念。

4.人才戰略:加強人才培養引進人才強企業,村鎮銀行尤其要注意人才培養與人才引進。根據銀行業的不同崗位,采取不同方式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首先,風險管理人才方面,可依托發起行;對客戶經理可直接引進當地他行成熟的客戶或者營銷經理。其次,對服務農村的營銷人員或者柜臺人員,可招租勞務派遣人員,充分發揮他們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為農民、小個體戶提供知心和體貼的服務。其三,村鎮銀行要組織員工的定期定點定量培訓,加強員工金融知識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