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性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探討
時間:2022-04-01 04:28:11
導語:全國性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隨著我國經濟逐步進入新常態,商業銀行面臨著比以往更加嚴峻的競爭形勢,內外部都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和挑戰。本文主要以2014年全國性商業銀行財務數據為基礎,通過因子分析方法,從盈利能力、發展能力、流動性和資本以及風險狀況等方面對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進行評價,針對所面臨的問題,就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給予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全國性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因子分析
一、引言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21世紀,金融以其資金融通以及解決跨期消費和跨期投資問題的巨大優勢,提高了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和福利。而銀行業作為金融業的關鍵一環,其生存和發展更是關乎社會全員的利益,在改革中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商業銀行更加緊密的融入人們的生活。近年來,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社會經濟也在不斷改革和發展變化過程中,此時我國的商業銀行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內外部挑戰。在新時期的新形勢下,在商業銀行內外交困的局面中,分析研究我國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對于國家長期持續健康發展、行業整體競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商業銀行自身來說,對其管理內部風險,加強外部競爭能力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含義以及研究方法
(一)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內涵。英美學者最早提出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指面對激烈的外部市場競爭和內部的組織變革,企業能夠應對,并且能夠擊敗競爭對手的所有能力的集合。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是商業銀行在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中,能有效識別、獲取并整合內外部各種有效的資源要素,使自身保持特定時期的發展需求競爭優勢,從而在長期內商業銀行能夠保持競爭優勢并且合理規避金融風險的系統性動態能力(張亮,2015)。整體來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包含多方面因素,如人力資源要素、制度結構要素、風險控制要素等多個方面構成(安平,2005)。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是經營與管理水平在競爭中的綜合體現,要能夠反映商業銀行的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李文軍,2006)。由于人力要素、創新要素、管理要素等難以準確量化,因此本文以財務指標和經營指標為基礎,對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進行評價研究。
(二)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研究方法。從國外對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評價來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方面是資信評級機構,通過評級為投資者提供商業銀行的發展前景分析;另一方面是監管機構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對財務指標的監控,因此研究時也借鑒國外的相關經驗。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分析評價可采用指標評價法,通過建立多層次評價體系,收集多層次的數據對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進行分析,操作簡潔,效果較好。因此本文進行研究時選擇指標評價法。
三、經濟新常態下提升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建議
(一)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積極應對風險。經濟新常態下大量的房地產企業和產能過剩企業引致的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和壞賬增長。商業銀行面對信用風險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同時,善于利用新的風險預估和防范技術,加強風控部門的管理。針對信用風險較大的中小企業,充分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通過大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此外,要積極完善風險的管理機構設置,完善部門分工。
(二)樹立互聯網思維,提高金融創新能力。面臨互聯網的沖擊,商業銀行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做實用戶體驗,開發多種特色移動金融終端,給予客戶更多的業務辦理選擇,一方面優化客戶體驗;另一方面節約人力資源成本。要善于利用互聯網營銷去拓展服務渠道,將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與移動互聯對接,不斷拓展線上營銷渠道,密切前后臺的聯動,推進集約化管理。
(三)拓展客戶資源,挖掘市場潛力。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傳統的依賴存貸款利差的盈利模式告急,在利率市場化和利差不斷縮小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要逐步轉移目標尋找新出路。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轉變思路服務中小微企業,爭取中小微企業融資業務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各家銀行可以積極爭取資格和牌照,利用自貿區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優勢,開展離岸金融業務,發展海外客戶。
作者:衛璐 單位:海南大學
主要參考文獻:
[1]張亮.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研究[D].吉林大學,2015.
[3]張亮.新時期商業銀行的戰略抉擇[J].經濟縱橫,2015.3.
[4]安平.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5]李文軍.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模型[J].河南金融管理學院學報,2006.2.
- 上一篇:管理會計在農業銀行中的應用
- 下一篇: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