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儲蓄服務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0 05:26:00

導語:郵政儲蓄服務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郵政儲蓄服務研究論文

郵政儲蓄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立的專門辦理居民個人儲蓄業務的金融機構。海南郵政儲蓄自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郵政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以服務大眾為宗旨,不斷深化金融創新,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產品種類進一步豐富,為支援全省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全省人民對百年郵政的充分信任和支持下,今天的海南郵政儲蓄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居民儲蓄存款78億元,開辦多項中間業務的金融機構,成為我省一支重要的本文轉載自中國范例網金融力量。同時海南郵政儲蓄依托海南郵政的集團優勢,在全省初步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城鄉服務網絡,遍布全省城鄉的336個郵政儲蓄網點(其中近70%網點在農村)及70臺自動柜員機與全國3萬多個郵政儲蓄網點實現了聯網、異地存取,同時海南省郵政儲蓄計算機中心與海南銀聯中心實現了聯網,綠卡可實行ATM跨行交易和POS消費。

郵政承擔著普遍服務的義務,在服務“三農”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郵政具有網絡資源優勢和良好的信譽,在服務“三農”方面大有可為。在眾多金融機構紛紛從農村撤點的今天,海南郵政儲蓄正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進一步發揮郵政行業優勢,打造郵政服務“三農”的平臺,為海南農業增效、海南農民增收誠信服務,努力促進海南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糧食直補資金業務

糧食直補資金是政府發放給廣大退耕還林農民的糧食專項補助資金,在掌握糧食直補資金具有資金發放量較大、發放面廣、發放點以農村為主的特點后,省郵政儲匯局及時主動與省財政廳相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得到了省財政廳的大力支持,與郵政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退耕還林糧食補助改補現金發放工作的通知》,標志著我省郵政與財政部門合作發放農民退耕還林糧食直補資金工作正式啟動,我省郵儲服務“三農”工作迎來了一個寶貴的發展契機。工作開展后,省儲匯局及時制定并出臺了糧食直補資金方案,對做好糧食直補資金營銷工作和服務工作進行了專門的部署。隨著糧食直補資金工作的全面開展,省儲匯局將緊緊圍繞服務好“三農”的工作要求,深入各市縣局加強服務工作指導,確保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努力做到廣大農民朋友滿意,同時也為郵政、財政的長期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自2004年11月份我省郵政儲蓄退耕還林糧食直補資金發放工作開展以來,在各市縣郵政局積極拓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樂東、東方、昌江、文昌等局已成功了當地糧食直補資金,同時,儋州、瓊海局也與當地財政局達成了合作意向。其中,樂東、東方、文昌局均為全額,分別1638萬元、781萬元和1002萬元,昌江一期370萬元。

二、養老金業務

從1999年開始,郵政儲蓄即在省社保部門的支持下,利用遍布城鄉的網點優勢在我省承擔著各企業事業單位、農墾系統養老金的工作。良好的服務與穩定的網絡優勢相配套,促使郵政儲蓄養老金業務每年以30%的速度在快速增長,如今全省郵政儲蓄每月養老金的量已達到1.09個億,獲得了廣大老年同志和社保局的充分肯定,目前絕大部分市縣養老金已交由郵政儲蓄,使郵政儲蓄養老金業務在全省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0%以上。

目前郵政儲蓄每月在農村地區發放的養老金有近3000萬元,離退休職工遍布各農村鄉鎮、農林場所,給發放工作增加了一定難度,在養老金的發放過程中,每月保證養老金按時發放和及時領取成了郵政儲蓄個網點的第一要務。在委托郵政儲蓄之前,居住在農村的離退休老職工往往要跑幾十里地到縣城的銀行網點支取養老金,許多老同志苦不堪言。郵政成為農村養老金機構后,憑借遍布農村的200多個郵政儲蓄網點成為一條發放社會養老金的主干道,農村老人可以持折在郵政儲蓄任何網點領取養老金。為做好農村地區的養老金服務,郵政儲蓄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層層落實責任。在發放的高峰期儲蓄柜臺還開辟了專門的養老金領取柜臺,方便了老人養老金的領取。目前郵政儲蓄社會養老金業務基本做到離退休職工、委托單位和社會保障局“三滿意”,在老人中構筑起了一座信任的橋梁。

三、其它代收付業務

海南郵政儲蓄恢復開辦18年來,一直以全省城鄉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勇于創新,不斷開發新的業務品種。為了滿足各類用戶的多種需求,2001年海南郵政儲蓄啟動了中間業務綜合服務平臺工程的建設,2004年又進行了平臺的改造,旨在打造一個具有代收電信資費、工資養老金、代扣水電煤氣費、代收公用事業費、手機銀行、存折炒股、POS跨行消費、跨行取款、代售國債、保險、基金等有著較為全面業務功能的個人金融服務業務平臺。在此平臺上,廣大的農民朋友也能象城市居民一樣享受郵政儲蓄提供的各類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在我們重點發展的代收電信資費方面,每一個儲蓄網點都成為各大電信運營商的收費網點,每月代收電信資費業務量達到了3600萬元,在農村網點的業務量占三分之一左右,極大地方便了農民朋友繳交電話費、手機費、尋呼機服務費等多種電信資費;郵政儲蓄在近年來也在逐步擴大保險業務發展規模,尤其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會進一步加大在農村鄉鎮的業務發展力度,積極配合各家財壽險公司做好農村保險市場開拓、農村保險市場體系的建立等工作,利用郵政的網點和網絡資源優勢及時給農民朋友提供更多的商業保險,進一步增強我省農民抵抗災害的能力,維護農民的再生產能力,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

郵政儲蓄在為全省一些大中型企業在農村鄉鎮的業務拓展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海南郵政利用自身的服務優勢為海南移動、海南電信公司開通代收營業款、商購卡款等款項業務,為海南省煙草公司開通代收農村、鄉鎮煙草款業務,為海南有線電視開通代收有線電視服務費業務,及時為這些企業回籠資金,方便它們的服務觸角延伸到農村地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兄弟生活質量。

四、郵政儲蓄異地業務

這兩年,海南郵儲異地業務發展迅猛,在“三農”服務工作方面也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近年,為推動異地業務的發展,海南郵儲突出抓好網絡建設,并通過大力發展卡業務、增加布設ATM、推行無折存取款等措施,不斷提高異地業務交易量。特別是針對海南是典型的農業省份,各種瓜果菜等農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出省外,儲蓄異地業務需求量很大的特點,海南郵儲積極貫徹國家局關于服務“三農”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做好本省“三農”的服務工作。不斷加快農村網點建設,在2003年,全省336個郵政儲蓄網點全部實現了全國聯網,其中211個網點在農村鄉鎮,服務著一百多萬農村鄉鎮用戶,為廣大農戶和農產口批發商開展異地交易提供了便利的存取款條件。郵政儲蓄同時還利用在農村完善的機構,服務農村勞務經濟。針對海南農民大量外出務工的實際,對使用郵政綠卡的農民工實行“三免一低”的政策,即免收開卡費、免收卡年費、免收省內異地交易手續費,跨省異地交易手續費低廉,使外出打工的農民能夠充分享受到郵政綠卡全國通存通兌的便利,確保勞務資金的安全,解除外出務工農民的諸多麻煩,為他們提供實實在在的方便。憑借著這些服務優勢,2004年12月份全省郵政活期儲蓄異地交易總筆數36.6萬筆,交易總金額為14.11萬元。2004全年累計異地交易筆數389萬筆,交易金額達150.32億元。

五、郵政匯兌業務

2004年海南郵政匯兌業務全年交易量152.36萬筆,交易金額15.61億元。郵政匯款主要面向農村服務,農村郵政匯款不僅關系到農民生活的改善,也關系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是黨中央“三農”政策的具體體現,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為了提高農村郵政匯款的服務時限和服務質量,我省郵政匯款相繼推出了加急匯款、實時匯款,禮儀匯款、回執匯款、附言匯款等豐富的業務品種,對“三農”政策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出自中國范例網-]

郵政作為社會、經濟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企業,承擔著為全省城鄉百姓提供金融服務的重任。懇請各級政府能創造條件支持郵政儲蓄在國家允許經營的范圍內,拓展經營領域,開辦開展各種、代辦業務。如代收農村電力費用、代收農話費、代收農村有線電視服務費、代收農村地區煙草款、農村各項補貼資金等。郵政儲蓄始終將不遺余力的為加快全省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促進海南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