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儲蓄發展論文
時間:2022-01-22 02:23:00
導語:郵政儲蓄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入WTO是中國經濟徹底市場化的必然過程,這給金融市場變革帶來前所未有的激勵和競爭,從另一個角度講,也為發展郵政儲蓄業務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因素。面對當前國內金融市場的變化,郵政儲蓄要有所準備,積極迎接市場的考驗。
無論采取哪種方式改革郵政儲蓄,郵儲多年累積的“家底”都是其競爭力的重要籌碼。中國金融業的改革主要是改革國有商業銀行。國有商業銀行目前最突出的問題表現為巨額不良資產。據央行前行長戴相龍稱,到2001年底,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為17656億元,占全部貸款的比例為25.37%。按照目前的處理進度來看,將國有銀行全部不良資產處置掉大約需要20年的時間。目前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是注資和剝離不良資產,但這都是一次性的措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來源渠道單一、激勵不足、績效低下的問題。
加入WTO后的中國商業銀行,要遵循國際慣例,提高資本充足率已是“箭在弦上”?,F在除了中行以外,其他三家國有銀行至今都還沒有達到8%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業界人士認為,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是靠財政注資,二是靠銀行自己。以目前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情況計算,要達到8%的資本充足率,意味著從現在起到2005年,幾大國有商業銀行至少需要資金3000億元。以目前財政資金的總量和分配情況看,銀行很難拿到這筆錢。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國有商業銀行能實現盈利已非易事,要靠利潤來充實資本金可以說是杯水車薪。目前,尋求官方政策上的支持是一個較為現實的選擇。這種觀點在業內被廣泛認可,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無論從國家財力的承受極限還是銀行產權制度的改革角度來說,最終方案都難以設計得更為精巧和可行。
與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嚴重“超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郵政儲蓄目前沒有任何壞賬之憂,這主要得益于郵政儲蓄從恢復那天起所享受的優惠政策和單一、無風險的業務操作模式。雖然這種政策上的優惠和業務模式的特殊性也給郵政儲蓄帶來一些問題,而且國家正著手解決這些問題,但無論采取哪種方式改革郵政儲蓄,郵儲多年累積的“家底”都是其競爭力的重要籌碼。
要解決郵政儲蓄的諸多問題,比較有效的方式是成立郵政儲蓄銀行,這樣做有利于郵政儲蓄的持續發展,也能夠更好地保障和促進郵政整體效益的提高。
中國郵政可能會在未來幾年里進行政企分開和公司化改制,作為其重要的一個專業——郵政儲蓄下一步將如何存在和發展呢?是繼續沿襲目前的經營模式,還是脫離“大郵政”的體系另起爐灶,何去何從?從目前國家政策傾向來看,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的可能性較大。郵政部門早在郵電合一之時就開始醞釀成立郵政儲蓄銀行,尤其是1999年得到了國務院和央行明確批復表示同意成立,只等掛牌,但至今仍沒有成行,個中原因,恐怕是諸多方面利益難以平衡所致。
但筆者認為,成立郵政儲蓄銀行是大方向,這是由郵政儲蓄日益凸顯的弊病所決定的:
1.1986年中國恢復郵政儲蓄的初衷在于利用郵政局的機構網絡優勢,來聚集社會閑置資金,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在此情況下,儲蓄業務應是郵政局的副業,其主營業務應是傳統的信函、包裹、速遞、報刊發行??捎捎趦π顦I務可以獲得巨額的利差收入,而且成本低、風險小,特別是自1998年郵電分營后,郵政虧損嚴重,郵政局便將扭虧的厚望寄予郵政儲蓄。結果,一方面郵政儲蓄增勢迅猛,由名義上的副業變成現實當中的主業;另一方面,郵政傳統的信函、包裹、發行等業務則增長趨緩,甚至出現萎縮。長此以往,郵政局將失去其原來的屬性,大家看到的將是一個打著郵局的牌子從事銀行業務的特殊機構。由于中國郵政儲匯管理體制的特殊性,郵政儲蓄從一開始就是以特殊身份出現的:一方面它獨立于郵政局的其他業務;另一方面它又隸屬于郵政局,沒有獨立的核算體系和行政管理機構,從而造成資金上的相互占用。實際上就是,郵政局不是一個金融機構,卻又確實從事金融業務。而中國一直不允許金融的混業經營,這一點使得郵政儲蓄從一開始就名不正、言不順。
2.郵政儲蓄作為金融機構只存不貸,何以支付巨額存款的巨額利息?其奧秘就在于中國現行的郵政儲蓄制度安排,即郵政儲蓄將吸收來的存款全額轉存到人民銀行,由人民銀行按季支付利息。而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人民銀行對郵政儲蓄的轉存資金給予了相當優惠的利率。郵政儲蓄只要吸收來資金,然后轉存到人民銀行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利差收入。而人民銀行支付給郵政儲蓄的利率比對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還要高,以一年期為例,高0.8208個百分點。人民銀行如何支撐這筆巨額的貼息呢?是通過征收“鑄幣稅”來支付對郵政儲蓄轉存資金倒掛利息的,這一成本歸根結底仍是由廣大群眾承擔的。
要解決郵政儲蓄的諸多問題,比較有效的方式是成立郵政儲蓄銀行,這樣做有利于郵政儲蓄的持續發展,也能夠更好地保障和促進郵政整體效益的提高,而且從長遠看,也是金融市場日益完善和成熟的必然要求。
當然,成立郵政儲蓄銀行,要解決的問題很多,要平衡的利益也很多。筆者認為,任何一種改革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關鍵是認清要實施的改革是否有利于解放生產力,是否順應經濟發展潮流,如果從長遠看是利國利民的改革,犧牲一點眼前的利益也是值得的。在具體措施上,有兩點建議:
一是在解決郵政儲蓄銀行隸屬關系和央行監管的問題上,筆者認為這一點可以解決,關鍵是要與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前景結合起來分析。放在金融市場開放的條件下考慮,中國未來的郵政儲蓄銀行可同其他企業一樣,所有權還是在郵政系統,只不過金融業務的落實、執行是要按中央銀行的統一規定去做。如果按這種思路走,所有權問題就可得到妥善解決。
二是鑒于郵政儲蓄現有的業務模式和人員素質,未來郵政儲蓄銀行的業務可分階段逐步運行。先期的業務可主要集中在金融產品分銷、個人金融理財服務等風險較小的業務上,等條件成熟后再開展風險高、趨利性的融資貸款。在這方面,可積極借鑒適合我國國情的國外經驗。
綜上所述,中國的郵政金融市場還有許多潛力可挖,市場還很大,從長遠來看,我國的郵政金融幅,主要是因美元走低,且美國金融拯救計劃被視為可能導致通脹。受此影響,今日再次跳空高開,成功站到日均線的上方,但是上行明顯乏力,基本維持窄幅波動態勢。整體比昨日上漲。在原油價格暫時止跌企穩的帶動下,價格也出現維持平穩的跡象,因此對的成本支撐作用有了一絲轉機,對其向上反彈有一定的支撐作用。但是下游行業一如既往的疲弱不堪,對仍舊是一大利空。目前無論是廠家還是貿易商,主要仍持觀望態度,操作十分謹慎,成交量依然不是很高。后市如何發展仍要關注原油的走勢,目前國際金融市場處于動蕩的特殊時期,建議投資者前期空頭可暫時離場,等待趨勢的進一步明朗。
- 上一篇:民政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 下一篇:工商局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