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教育對立德樹人的理論探索

時間:2022-06-05 03:03:06

導語:公共藝術教育對立德樹人的理論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藝術教育對立德樹人的理論探索

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立德樹人”的邏輯契合性

公共藝術教育是區別于大學專業藝術教育而提出的普通大學藝術素質教育的特稱,是指對所有非藝術專業的所有大學生實施的素質教育,旨在通過傳授文化藝術知識和專業藝術技能,促進學生藝術審美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促使其全面發展。而“立德樹人”意為,教師自身樹立德業,給后代做榜樣,同時培養人才。一方面,“樹人”需要“立德”,“立德樹人”強調了“德”在人的德、智、體、美、勞諸種素質中的核心地位和德育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首要地位,教學、科研、管理都要服務于“立德”。另一方面,“立德”是“樹人”的一種方式?!傲⒌聵淙恕弊鳛楦咝=逃械母救蝿眨羌訌姾透倪M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通過不同的教育方式實現“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的最終要求。傳統教育中,高校往往注重對科學知識的講授和探索,而忽視了思想道德教育和價值觀體系的影響,從而導致了一定程度的求學功利化現象,而“立德樹人”教育實踐正彰顯出必要性,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對于提升立德樹人的時效具有獨特的價值。在推行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過程中,應在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領域開展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結合藝術與教育的共同內涵,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道德素養,用文化的力量標榜道德標準,實現“立德樹人”的最終目的,并在推動“美育”發展的同時實現“德育”進步。

二、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的目標性價值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將“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一方面強調了“立德”在一個人綜合素質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指出高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樹人”。在實現青年學生全面發展,達到立德樹人效果的進程中,教育者應當運用目標導向機制,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道德追求作為德育培養的基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統籌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作為人文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其目標是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者可以把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作為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導向機制,通過藝術滲透和文化培養,正確引導學生群體成長為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為完成藝術教育目標導向機制的構建,首先要明確這一機制的核心追求和引導方向。在“中國夢”的提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背景下,藝術教育應緊緊跟隨這一社會主流追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立德”的根本,把中國夢的實現作為“樹人”的方向。在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中融入立德樹人的核心思想,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營造青春中國夢的積極氛圍,不斷完善藝術教育目標導向機制,為其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性價值奠定基礎。

三、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的主體性價值

推進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在于將大學生培養為新時期的藝術欣賞和創造主體,使其在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中結合自身的文化閱歷、思想情感、審美理想,實現對藝術本身的再創造;在對藝術作品的創作中,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實現對生活素材的高度凝練和創新表現,從而在此過程中鍛煉每個人的創新意識,培養獨到的思維方式,強化人的自我教育意識,發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藝術表演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

藝術表演是高校藝術教育中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應當在藝術文化中融入核心價值觀、思想道德引領方向等主觀德育內容,讓學生在欣賞中結合自身生活經驗,逐步理解藝術內涵,提升道德素養,建立對人類文明的尊敬和對藝術背后的民族文化價值的共鳴和歸屬感,從而自覺肩負起對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的責任,在喧囂紛亂的文化表象中完成優秀文化的積淀,在藝術文化的熏陶中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藝術體驗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

藝術體驗是對藝術教育主體性價值的進一步深化,是藝術文化的理論育人向實踐育人層面的完善。學生可以在藝術體驗的過程中親身參與,并完成從欣賞者到創作者的轉變。這種藝術體驗通過實踐,有效地避免了理論教育的直接灌輸對受教育者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藝術體驗以更為簡單易行的方式,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實現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適用對象的全體性和普遍性,并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主觀能動性,在對藝術創作的親身感悟中提升審美素養和道德水準,通過美育的深化增強其在“立德樹人”實踐中的德育效應,引領青年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校園文化豐富青年學生核心價值觀內涵

在舉辦各類藝術表演和參與活動的同時,營造一種和諧積極的校園文化對塑造青年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作用。每一所高等學校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環境,校園文化可以有效地將藝術教育拉進生活,并以其獨有的價值和特點增強學生群體的凝聚力和歸屬感,融合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內在精神,讓青年學生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完善人格和樹立高尚的價值觀,培養和提升新時期青年的道德水平和綜合素養,以文化標榜社會氣象,有效塑造青年學生的核心價值觀,以美育實現教育價值。

四、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的戰略性價值

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發展創新型人才不僅應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還應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較高的審美能力、獨到的自主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公共藝術教育則是培養這一全面發展創新型人才的一個有效途徑。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和豐富的思想情感開展的教育往往比枯燥的理論說教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實踐中創新型復合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1.提升人文修養,助力青年成才戰略性發展

教書育人,育人為本;德智體美,以德為先。通過公共藝術教育的有機滲透,合理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系統,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和藝術欣賞品味,從而塑造積極的人格品質,發展系統的創新思維,使之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文氣息,高校的人文教育體系在承上啟下的藝術教育路徑中,不斷增添動力、釋放活力。對此互動形式的藝術類宣傳演出,聯誼文化交流、書畫展、優秀表演家請入校園等活動很好地實現了文化素養的傳播。此外“,科學藝術化,藝術科學化”強調了追求藝術美與科學美的統一。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高等教育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悟性高、全面發展的高等教育人才的目標。藝術教育將人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青年學生身心兩方面的發展,其在思維方式上的統一,也是“立德樹人”思想在推動青年成長戰略性發展作用的著力點。

2.培養創新視野,推動高等教育創新人才戰略實現

建立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即是良好的審美素養。而審美素養的提升和審美能力的形成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潤物細無聲”的系統提升。從世界科技史發展進程來看,正是創造者藝術素質與科學素質相統一、審美追求與科學追求相結合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飛躍和人類社會的進步。藝術教育通過激發大學生的自信心,促使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為培養高校學生的藝術素養,音樂節、書畫展、電影展、戲劇節、藝術文化講座等多姿多彩的活動在校園內開展,通過直接欣賞與間接熏陶相結合,加快信息知識的傳遞速度和不同學科間的交叉滲透,以在校園中形成一種濃郁的學術氛圍和文化氣息,在藝術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并將藝術教育內在的審美、認知、道德三大功能相互統一、相互促進,實現三者良性循環,在培養審美能力的基礎上實現道德情操的升華。

作者:王藝 單位:中央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