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在城市建設的作用
時間:2022-06-05 03:12:37
導語:公共藝術在城市建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藝術(PublicArt)是蘊含于城市公共環境之中、由藝術家創作的并由公眾參與的藝術作品。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公共藝術逐漸被人們關注,從最初城市壁畫的興起,到各個城市環境藝術、雕塑、景觀藝術等的繁榮發展,都為我國公共藝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迎來了公共藝術的鼎盛時期。
一、我國公共藝術發展存在的問題
公共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其本身具有多種特征,其中“公共性”這一根本特征,使公共藝術不再是純粹的藝術作品,而是要在創作的基礎上考慮諸多來自外界的制約因素,如政府決策、投資方等。目前,我國公共藝術建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及開發商,包括固定的政府財政撥款、專項撥款以及開發商的資金投入等。在這樣的投入體制和機制下,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對于中國國民來說,變成了遙不可及的事情,這導致當下的公共藝術項目決策中缺少民眾意志的體現。同時,由于開發過程過多注入商業化信息,缺乏健全的監管體系及審美能力,一些公共藝術作品在政府意志的干涉下成為其試驗品。這些公共藝術的完成目的只在于配合某一時期內的城市規劃或業務考察等而匆忙創造,不可避免地表現出與城市主題風格的格格不入,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公共藝術很難與社會產生關聯,引起社會大眾的感觸。這種缺乏人文情感、盲目完成的作品,難以促進公共藝術的發展。當前,制約公共藝術順利實施的多種因素之間存在著不平衡的狀態。每一個公共藝術方案確立前需要進行考察,在方案實施中需要進行監管,在每一部分進行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矛盾與失衡現象。巨大資金的盲目投入,實施方案的草率考證、項目實施后的監管不當,這些負面情況在當今社會中大量存在。雖然我國對于城市公共藝術的設立和社區公共環境的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詳細具體的規定,但是仍然缺少相關法律及制度條例的約束。這體現了當前的公共藝術作品大多是政府決策后的產物。每一個公共藝術方案的實施,在方案選擇、資金投入方面都缺乏公開透明的實施體系,特別是以往存在的注入巨額資金所建的公共藝術作品,由于機關領導的變更,在新一任官員追求政績的需求下,重新設計了一套建設方案,將原有的建筑景觀瞬間變為廢墟上的瓦礫。這種盲目隨意,不禁讓人感到惋惜。伴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國際化發展,公共藝術不斷吸取各家之精華,在創作上出現了多元性傾向。一些公共藝術作品追求活潑、生動、形象的特質,在創作上展現出大膽夸張的造型、五彩繽紛的色彩、奇麗的裝飾圖案、運用一些特異的建筑材料等;一些城市作品運用拼接、復制的建筑方法進行創作;也有一些城市運用不同的雕塑藝術形式及創作手段,向市民展現出不同的審美取向。這些現象表明,在當今的公共藝術領域,藝術家們傾向于將寫實、抽象、傳統等多樣化的方法相結合,或者將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相聯結,共同為公共藝術作品服務。但是,在每一個公共藝術作品方案的雛形形成之前,我們的腦海里不免出現一些困惑疑問:中國社會大眾是否已經具備了接受古典主義、后現代主義藝術形式?這些藝術作品的風格是否適合大眾的審美能力?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公共藝術被普遍認為是城市精神與文化價值的符號、“城市所擁有的智性機器”、城市形象名片、城市意象的表征。目前,雖然公共藝術建設有諸多問題缺陷,但是公共藝術建設的重要性依然被民眾認同,特別是其藝術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發現并關注。奧地利建筑師卡密羅薩特在其所寫的《城市建設的藝術》一書中指出:“我們必須記?。ü玻┧囆g在城鎮布置中具有合理而且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唯一能夠隨時隨地影響大量公眾的藝術,相比而言,劇場和音樂廳的影響則限制在較小部分的人群?!眮碜苑▏闹囆g批評家凱瑟琳•格魯針也曾經談到將“嵌入”這一概念作為在實踐當代景觀及公共藝術時的原則之一。翁劍青在《超越本體的價值含義》中對“嵌入”進行了說明,將藝術對于空間的介入稱為“嵌入”,這種“嵌入”不是簡單的表面照搬或硬性移植,而是產生來源于特定的地域場所和語境存在的生態系統之中,并通過自然而豐富的方式融入其中,形成與當地自然文化和社會歷史以及整個生態系統間的對應關系。目前,在我國公共藝術實踐領域中最值得探討的問題,就是如何將公共藝術“嵌入”而不是生硬地“植入”城市當中。每個國家每座城市都有其自身發展的“文脈”,這些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讓我們清楚地了解每個城市的背景底蘊。美國著名的城市規劃家沙里寧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薄白屛铱纯茨愕某鞘?,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敝袊蔷哂袔浊甑奈拿鳉v史的古國,每座古老的城市都各具特色。北京作為中國的古都,其文化之重要不言而喻。如今我們可以在各個方面感受到其文化的傳承,從古代都城的建筑到現代的文化景觀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19世紀中葉以來,上海發展迅速,現在它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向人們展示了它的魅力文化。在長期歷史進程中,上海勇于改革創新、吸收西方先進文化,大大促進了其發展。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稱號,是中國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的洗禮使這座古都給人以獨有的滄桑氣質。盡管中國城市擁有如此豐富寶貴的歷史文化,但在當前城市展現的公共藝術作品中,卻忽視了傳統文化的感染力,甚至放棄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以至于在當今的公共藝術作品中出現了大量與城市文化相割裂的現象。
三、如何使公共藝術與城市建設更好融合
從當前公共藝術發展來看,盡管在公共藝術方案實施建設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但我們仍然對我國公共藝術事業的發展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原因如下:
(一)公共藝術的產生和興盛,與城市發展密不可分
公共藝術的發端與二戰以后美國城市的修復與重建有密切的關系,此后到九十年代,公共藝術建設的潮流從美國傳到歐美及亞洲許多國家,對城市建筑及環境等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公共藝術旨在逐漸完善城市外貌形象、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提升城市藝術建筑的水平。公共藝術與城市化進程有密切聯系,這決定在中國今后幾十年的發展進程中,我國公共藝術將有巨大的提升發展空間。作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指出:21世紀將會出現兩件影響人類的進程的大事,分別是意識新技術革命以及中國的城市化。由此可見,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國家,其城市化進程正以令人吃驚的速度發展,規模之大、速度之快,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二)對“詩意的棲居”的追求成為世界的普遍趨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也隨之有了進一步提升。現階段我國國民審美能力已有明顯加強。市民對于自己的生活工作環境、消費娛樂環境、休閑環境等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滿足于單調的社會環境,而是開始追求外觀,重視審美。公共藝術也正在順應這種社會趨向迅速前進。與此同時,公共藝術也在不同方面逐漸完善自己。其創作形式在變化完善,創作領域也不斷拓寬,開始從最初的城市建設向影像藝術、地景藝術、裝置藝術、高科技藝術等多領域進行嘗試和探索。近幾年來,公共藝術開始試著突破傳統的城市雕塑的局限,向多元化、立體化的方向發展,這些對于公共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藝術應用價值的認同促進公共藝術教育得到重視
公共藝術面對的是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這促使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對其關注重視。公共藝術在世界得到認可,但我國關于公共藝術的教育體系卻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盡管如此,公共藝術仍呈現出一種燎原之勢。伴隨著我國對于公共藝術學學科的豐富完善,更多的公共藝術人才將會得到培養,系統性的公共藝術學科教育體系也將得到更多的關注。
(四)真正的公共藝術須能夠引起國民共鳴
公共性藝術的實現,實際上是較為抽象的概念。目前,我國缺少健全的公共藝術相關制度及公開招標制度。因此,在實際操作當中,公共藝術方案的最終決定權是由領導決定的。在方案審核過程中雖然有專家評審,偶爾也會征求業主意見,但最后的決定權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這種情況導致專家和業主在方案評審過程中缺乏強烈的責任感。由于政府的最后決定權使其承擔了主要責任,所以只要公共藝術遭致攻擊詆毀,批判的矛頭總是指向政府。城市大眾的評價對于公共藝術作品至關重要,不管這一藝術作品的藝術品質如何,大眾的點評是公共藝術難以忽略的一部分。什么樣的公共藝術作品能迎合公眾的審美需求?不是在街上、城市里出現的藝術建筑都能成為公共藝術。真正意義上的公共藝術,應該能夠通過藝術引起居民的共鳴,能夠以藝術的形式喚起人們心中的共同情感。
公共藝術的建設任重而道遠,只有藝術家和民眾、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公共藝術更快更好更優質地發展,才能發揮公共藝術應該承擔的責任。
作者:姜余 張視星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 上一篇:公共藝術在城市中的交互研究
- 下一篇:地域性的公共藝術規劃研究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