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課程設置改革研究
時間:2022-01-10 03:29:48
導語:公共藝術課程設置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理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面對是非藝術專業的學生,在課程設置上要結合學生理工專業特點,同時側重于系統化、實踐性、地域特色等特點,確立以理論鑒賞+實踐、以實踐為主導、課程+社團、地域特色+鑒賞、藝術+科學等混合式公共藝術課程模式,研發地域特色的藝術課程、跨學科藝術課程,構建體現理工院校特色的公共藝術教學體系。
關鍵詞:理工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設置改革
理工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設置是體現理工院校教育理念、培養目標和教學特色。理工院校公共藝術課程的目標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和審美發展,在課程結構和內容上與藝術專業有很大的區別,在課程結構上要以藝術為基礎,輻射多學科、多層次,體現歷史與當代,社會與生活等多方面的內容。
一、理工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設置存在問題
(一)課程設置理論性強。目前理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設置,大多數是以教師講授鑒賞知識理論課為主,其中雖然穿插視頻、圖片、音樂等內容,但是整個課堂教學仍然是學生被動接受課程內容,導致學生缺乏參與性的情感體驗,從中對藝術的審美也很難有較深的感受,那么提升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激發創造力、表現力目的。以中原工學院公共藝術鑒賞課程為例,藝術鑒賞課下設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廣告鑒賞、影視鑒賞等課程,課程性質均為理論課,課程性質限定了教師只能偏重理論講授的形式,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二)課程設置缺少實踐環節。眾所周知,實踐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五感",加深對課程的理解,但是在理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設置中,缺少實踐環節。以中原工學院公共藝術鑒賞課程為例,在藝術鑒賞課程設置中,由于課時的限制,課堂教學實踐和課外藝術實踐都很欠缺,但對于學生來說,恰恰實踐課的參與性更能引發學生的興趣。(三)"一課"與"二課"缺少互動。"一課"與"二課"各自為政,缺少互動聯系。比如中原工學院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設置中,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社團活動,"一課"老師只講授完課程內容,很少有教師參與學生課外的藝術活動,導致課堂教學與課外藝術活動失去銜接,也很難讓學生真正領會課堂鑒賞內容。(四)課程設置缺少地域特色。每個理工院校都有其建校特色,同時依據其所在地域,又體現出其地域特點。但是在許多理工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設置沒有體現地域文化特色。比如中原工學院作為一所地處中原地區的理工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設置基本是以教育部公共藝術指導意見中的音樂、美術、影視、設計等課程為主,很少有體現中原地域特色的藝術課程。(五)跨學科藝術課程不足??鐚W科、跨專業研究是當下許多教學研究的方向,這種研究方向可以打破不同學科之間的隔閡,使學科間的產生溝通與對話,增強彼此的融合與互補。中原工學院作為一個理工院校,在理工專業上尤其優勢,但是在公共藝術設置課程上更多的是停留在某一種藝術形式本身,很少設置綜合藝術課程。
二、理工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設置改革
(一)鑒賞+實踐模式。理工院校公共藝術理論課中,對于偏重于鑒賞的課程,可以在課堂鑒賞的過程中,適當安排課堂上的實踐內容,比如廣告鑒賞課中,可以安排學生當堂寫一段宣傳自己的廣告語,在音樂鑒賞中可以安排學生演唱自己擅長的歌曲等。使學生不僅鑒賞藝術,同時學會理解和簡單的運用藝術。(二)實踐類模式。教學計劃中除了設置《指導方案》中規定的藝術類課程外,可以同時側重開發實踐類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這里提出的實踐課程主要是課外藝術實踐,可以設置兩種形式。1.體驗式實踐體驗式實踐是以集中培訓為主的課程,根據師資力量可以開設實踐類型課程,諸如攝影課、漫畫課、陶藝課、剪紙課、舞蹈課、廣告設計課、樂器課等等課程,在有限的課程中,挖掘學生的興趣點,享受藝術創造過程,培養其在藝術上的特長、從而提高其藝術素養素質。2.考察式實踐考察式公共藝術實踐課程主要是帶領學生走進各種藝術場展館,走進藝術創意園區等實地的藝術場所。根據中原工學院周邊文化資源可以設置比如《博物館藝術》《走進藝術創意園》等考察式公共藝術實踐課程。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藝術的空間場中,實地感受藝術美。提高學生對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認知。(三)課程+社團模式。理工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設置中,可以分析下學校社團舉辦的藝術活動種類形式,將這些活動嘗試引進課堂教學中,這樣會大大激發他們感悟藝術的熱情,而且會提高其活動的藝術品味。例如中原工學院社團有合唱團、舞蹈團、樂隊、攝影社、漫畫社、文學社,以課程名義舉辦音樂節、漫畫大賽、廣告節等通過各種藝術活動,創設適合理工院校公共藝術特色鮮明的藝術情景及實踐教學課程模式,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良好感知力和理解力。(四)地域特色+鑒賞。研發理工院校公共藝術具有地域特色的藝術課程,可以塑造有特色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從而構建理工院校公共藝術完整的教育體系。由于各理工院校所處的地位(包括:社會、經濟、地域、環境)以及學生層次的不同,公共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也應有所區別。如中原工學院地處河南鄭州,有著豐富的民族民間藝術形式:武術、豫劇、雜技、剪紙、刺繡、泥玩具等,都極具地域特色和較強的操作性。制定體現河南地方文化特點的公共藝術課程。如《河南民間玩具藝術》《龍門石窟與佛教藝術》《清明上河圖與宋代繪畫》《南陽畫像磚與漢代藝術》《馬街書會與中國民間曲藝》《青銅藝術》這些課程既可以對本地區文化起到宣傳作用,同時也可以將民間藝人,名家、名角等引入校園,通過與藝人近距離交流,給學生提供直觀的藝術體驗。(五)藝術+科學模式。將藝術與科學以及學生面對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并通過這種方式是學生領會整個大學的知識和技能。理工院校的優勢是學科門類多,在科學研究領域尤其突出,建立藝術與科學、藝術與生活等相關課程群,可以更好的促進理工學生知識層面的擴充建立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思維方法,吸收藝術學科精華為其所在專業領域中尋找創新之路。中原工學院的特色專業是紡織工程、機械設計、能源環境等專業,同時可以設置相關跨學科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比如《美麗化學》《生物與藝術》《藝術與人工智能》《達芬奇的科學實驗》等等,這些課程和學生所學專業息息相關,學生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審美的同時,也會引發對其專業的思考與創新。
三、結語理
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建設,要充分考慮學校綜合因素,分析、研究、細化課程,通過完善公共藝術課程設置,側重實踐教學。理工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設置要緊跟時代變化,制定出適合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課程,從而培養學生審美和解讀藝術表現形式的能力,以及如何看待藝術、生活和思想世界的能力。
作者:劉紅艷 單位:中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 上一篇:公共藝術教育影視鑒賞分析
- 下一篇:淺析藝術家理想創作狀態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