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繪畫藝術理論專著研究
時間:2022-10-19 08:35:01
導語:古代繪畫藝術理論專著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魏晉南北朝時期起,開始有較為成熟的繪畫理論設專著出現,繪畫理論專著中的理論核心成為了繪畫的品藻標準,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該文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研究古代繪畫理論專著文獻,通過收集和整理相關圖書、期刊、論文,梳理出中國古代繪畫理論專著的發展脈絡,分析對中國繪畫史有重要意義的核心理論。
關鍵詞:理論專著;山水畫論;繪畫史;繪畫理論
古代繪畫與理論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創作者繪畫水平的提升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不斷成熟的繪畫理論體系。早在《論語》中,就有對于繪畫的品評,發展至清代,畫論更趨全面和細致。無論在傳統文化還是現當代文化中,藝術文化無疑是體量很大、十分活躍的板塊。因此,梳理和研究中國古代畫論,對于理解中國傳統繪畫體系和繪畫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一、魏晉南北朝畫論專著
魏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藝術在當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1]。其中,繪畫的發展主要表現在石窟壁畫、墓室壁畫、裝飾畫和人物畫方面,此外,山水畫和花鳥畫也從這一時期萌芽。繪畫的發展,也促進了繪畫理論著作的進步。古代第一部對于繪畫的系統性理論專著是南齊謝赫《畫品》[2],書中對27位畫家及其作品進行點評,提出了“六法”作為評價畫作的標準?!傲ā笔侨宋锂嫷钠吩u標準,對畫作的氣韻、用筆、形象再現、色彩運用、構圖、作品的思想都作了系統的要求,其標準無論在繪畫實踐還是各類指導繪畫的理論上都有著開創性的意義?!懂嬈贰烽_創了史實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的體例,對中國繪畫編年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南朝宗炳的《畫山水序》是中國最早的山水畫理論著述。宗炳是思想家、佛學家[3],倡導“萬趣”與“神志”的融合,在其對繪畫分析的著作中,對山水畫形都提出了形而上學的解讀,他認為山水等自然之靈于外形的繪畫中體現了“道”。魏晉玄學對宗炳有著深刻的影響,因而他“以形寫形,以色貌色”的思想重在畫作中表達思想、氣節。他在《畫山水序》中也闡述了“以小觀大”“神托于形”等觀點,對繪畫的創作理念、形象的表達再現甚至于具體表現技法、空間上的透視方法都有精辟的概括。有別于《畫品》,《畫山水序》在山水畫尚未形成系統科目之前,作者就提出了山水畫創作的規律和方法,并初步概括了透視原理。除理論專著外,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涌現出大批的繪畫理論。如東晉畫家顧愷之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人物畫創作標準,完成了眾多描述繪畫的著作。顧愷之在文學和繪畫上的造詣出眾,撰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云臺山記》等理論著作,提出了新的觀察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藝術表現的目的。他對人物畫的描繪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表現出人物的精、氣、神,并反復強調其重要性。后人對其評價中寫道:“顧愷之得其神?!?/p>
二、隋唐五代畫論專著
隋唐五代時期是在繪畫史上取得極大成就的進步時期,繪畫創作的繁榮推動了繪畫理論的發展。晚唐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是中國第一部體例完備、史論結合、內容豐富的繪畫通史著作。全書用一半篇幅整理了自古以來至張彥遠成書之時的370位畫家的傳記資料和作品著錄,并指出古代繪畫中存在“疏”“密”二體的發展線索和唐代以來畫家師承關系中的南北傳授系統[4]?!稓v代名畫記》也為繪畫通史開創了先河,后代無數著作都以此為參考,如宋代的《太平廣記》《太平預覽》《圖畫見聞志》等。唐代流傳至今的完整著作還有裴孝源的《貞觀公私畫錄》、朱景玄的《唐朝名畫錄》?!短瞥嬩洝分刑岢隽嗽u畫標準“神、妙、能”三品,外增逸品,這些畫論術語是古代的評畫標準,注重繪畫的精神性[5]。五代時期的山水畫家多深入自然,表現出較之前更加真實的自然面貌,其中代表人物是荊浩。荊浩的《筆法記》,是五代時期最有價值的單篇山水畫論?!豆P法記》中提出“六要”,總結了山水畫逐漸成熟的時期前人的畫法技巧等,對郭熙、韓拙等后人的繪畫理論著作有著極大的影響[6]。王維的《山水論》和《輞川畫訣》、朱景玄的《唐朝名畫錄》、李嗣真的《續畫品錄》,都是唐代流傳至今的畫論的佳作[7]。許多畫家、文學家、思想家在這一時期都著有繪畫理論,繪畫理論在唐代大規模發展。
三、兩宋和元代畫論專著
北宋期間,社會保持著相對安定的局面,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科技的進步也促進了工藝美術的發展[8]。宋代是中國史上蓬勃發展的時期,山水、人物、花鳥三大畫科的技法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成體系,在整個宋代繪畫大環境中互相滲透、影響,構成了完整的繪畫體系。在山水畫方面,北宋郭熙從繪畫和理論兩個方面推動了山水畫的變革與發展。郭熙的繪畫理論《林泉高致》提出山水畫創作方法“三遠”透視法,即“高遠”“深遠”“平遠”,是宋代畫論中最能體現山水畫理論成就的著作[9]。郭熙作為宮廷的山水畫師,對山水畫提出了全新的理解,顛覆了前人寄情山水、隱居深林的出世想法,提出君子既可以向往山石林泉,又可以身伴君親。與西方繪畫不同,郭熙認為繪畫不一定以實景寫生,畫作中的意境表達尤為重要,不應模仿一家一作,也不應該拘泥于一時一地的景色。他還闡述了山水畫在空間表達上的意境與章法。《圖畫見聞志》是由宋代郭若虛所著的畫史著作,為繼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而作,由史論、傳記、繪事遺聞三部分構成,其中提出的“尊卑貴賤之形”是一大亮點。但《圖畫見聞志》過于強調創作方法的共性,對后世創作有所限制,易成規范化套路,使創作缺乏個性。元代繪畫史論著述數量龐大,但有分量的不多,主要有夏文彥《圖繪寶鑒》、湯垕《畫鑒》、王繹《寫像秘訣》等[10]。元代文人畫是畫壇的中心,趙孟頫和“元四家”對明清繪畫的影響十分深遠。其中,趙孟頫在藝術理論上提出了“古意”“書畫本來同”等藝術主張[11]。
四、明清畫論專著
明代的畫論著述比前代豐富,不僅畫史、畫論眾多,而且出現了叢書輯錄,題跋、筆記也多成為專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繪畫理論有王履《華山圖序》、王世貞《藝苑卮言》、董其昌《畫禪室隨筆》等[12]。明代重要的繪畫理論是董其昌提出的以純文人畫為宗旨的“南北宗論”。董其昌借南北禪宗解釋自唐代以來中國山水畫的演變歷史,按創作方法和畫家出身把山水畫作南北分野?!吧新收?,輕功力,崇士氣,斥畫工,重筆墨,輕丘壑,尊變化,黜刻畫?!盵13]在理論方面,他更加偏向于南宗山水,使筆墨組合成為畫面的中心。雖然“南北宗論”這一概括并不完全符合歷史實際,但這也表明藝術創作并不是為了紀實,而是表達畫家現實的感受,這一美學藝術觀點也為后人所繼承和延續[14]。清代繪畫著述眾多,既有通史、斷代史,又有專史、地方史等,論述類和品評類的專著也逐漸出現。其中石濤的《苦瓜和尚畫語錄》十分出眾。石濤是“清初四僧”之一,與“四王”不同,其雖仍有不廢棄傳統的特點,但更注重表達自己的個性見解和大膽創作,注重體現對現實的感受,樂于從自然中攝取靈感,不單純臨摹,不照本宣科,突破了“四王”的表現內容。其山水不歸于一家,看似沒有章法,實際上是將前人的繪畫方法變為“我法”?!犊喙虾蜕挟嬚Z錄》從較高的哲學層面提升了山水畫的理論水平,主張“借筆墨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筆墨隨當代”“搜盡奇峰打草稿”等,對當時被摹古籠罩的畫壇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
結語
中國美術史給后人留下了豐厚的精神文化財富,畫論專著系統地總結了中國古代繪畫的發展與前人的畫作,取其精髓,給予后人以方法借鑒和指導。通過對畫論專著的整理和研究,人們可以系統性的方式梳理中國美術史的發展,用更加專業化的眼光鑒賞和品評古代畫作。但由于宗教思想的影響,自元代后的繪畫專著更多融入了佛家或道家的思想,在繪畫專著的指導下,藝術家創作的畫作中也更多地體現了宗教思想。這一方面豐富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內涵,另一方面因不同理論指導限制了藝術家的自由創作[15]。因而選擇性參考成為繪畫表現中的重要原則,繼承先人的精華,添加藝術家的自我表達,方是中國美術發展之長路。
參考文獻:
[1]張德文,陳雪良.魏晉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79-192.
[2]曹貴.謝赫“六法”原義新考[J].美苑,2013(2):95-99.
[3]張白露.中國古代山水文化對早期山水畫的影響[J].文藝評論,2010(5):82-86.
[4]王軍,宋力.中國古代畫論與架上繪畫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8):156,161.
[5]宿白.張彥遠和歷代名畫記[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6]張卿.中國古代畫論中“氣韻”說的傳承流變[J].藝術生活,2003(4):40-41.
[7]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精讀[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8]虞云國.兩宋歷史文化叢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9]韓鵬程.郭熙《林泉高致集》的畫論思想[J].濱州學院學報,2018,34(5):80-84.
[10]祁自敏,王文中.隱逸思想對元代畫論及品評的影響[J].湖北社會科學,2014(8):121-123.
[11]張毅.詩書畫“三絕”的新古典范式——趙孟頫文藝思想的三種面相[J].文藝理論研究,2017,37(3):44-52.
[12]耿明松.明代隨筆類畫學著述的畫史價值分析[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7(1):101-104.
[13]張宏偉.董其昌筆墨理論和實踐在文人畫中的影響[J].文學與藝術,2011,3(2):80-84.
[14]易彩云.董其昌繪畫中的美學思想[J].美術教育研究,2018(2):26.
[15]朱麗罕.中國古代畫論中的“變”與“守”[J].美與時代(中),2018(5):9-11.
作者:曲艷霞 徐江華 崔延瑋
- 上一篇:形態在綜合材料繪畫藝術的語言建構
- 下一篇:新媒體時代繪畫藝術數字化傳播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