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中的民間藝術論文
時間:2022-09-09 05:31:20
導語:新農村建設中的民間藝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豐富多彩的河北民間藝術
1.1河北民間藝術的審美特征
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融合,是寶貴的民間藝術奇葩;吳橋雜技,以其道具鄉土化、演員專業化著稱,不但在鄉野地方廣受歡迎,而且在世界藝苑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磁州窯瓷器: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且集詩、書、畫于一體,體現了民間工藝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由于其歷史悠久,且不斷出新,成了我國古代北方民窯最高水平的典范。可以說,以上這些河北民間藝術不僅獨具藝術魅力,而且也有著深沉的文化內涵。
1.2河北民間藝術的文化內涵
首先,是對悠久鄉土文化生活的巧妙記錄。無論是武強年畫、蔚縣剪紙還是唐山皮影等等,其題材大多以當地古老的文化民間、人們的農耕生活為主,并注重反映重大時代變革,曾經的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民間節日的慶祝都歷歷在目。其次是對執著真善美精神的詩意追求。造型精美技藝精湛的磁州窯瓷器,美輪美奐的民間剪紙,生動傳神的唐山皮影等等都以其豐富的內蘊歌頌著真善美,鞭撻著假惡丑,它們既是燕趙文化鮮活的物態存在,也是燕趙兒女執意真善美精神的詩意追求。再次也是濃郁地域氣質的深沉散發。不管是以粗獷、豪放、瀟灑風格著稱的磁州窯,還是以旺盛、磅礴、鮮活取勝的唐山皮影,燕趙藝術更多是一種家國大義與慷慨悲歌的氣度,將燕趙人自信達觀的地域性格盡收眼底。
首先,民間藝術是歷史文明傳承的詩意手段。民間藝術涉及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各個方面,是文化的載體、文明的結果。她以它自身傳統而獨特的方式集聚在農村,民間藝術不僅表現了一種當代風俗,一種生活信仰,更是傳承中國歷史文明的一種詩意手段。其次,民間藝術是和諧社會構建的文化底蘊。民間藝術是人們鄉土情感、親和力的一種統一形式,凝聚著鄉土人的精神,可以說地方民間藝術就是中國政治文化穩定的潤滑劑,是凝聚社會的黏合劑。再次,民間藝術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財富。民間藝術是河北省旅游資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民間藝術以她淳樸的鄉間民風吸引了更多的各地客商前來投資興業,這也推動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但是,現在不少的民間藝術日漸式微,甚至有的已經消亡。所以做好民間藝術等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與發展已是刻不容緩。以下就河北民間藝術的傳承提出一些拙見:
3河北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
依據得以傳承的和日漸式微的民間藝術,筆者認為應該從藝術主體到藝術客體再到藝術受體三方面,也即從藝術生產到藝術消費各階段進行思索,具體如下:
3.1傳承人的傳承和創新
傳承人的傳承和創新,即是對藝術主體的隊伍進行建設。首先要讓真正的民間藝人載入史冊。那些叫得響,打得出的民間藝人,應該被歷史和后人銘記。其次要讓民間藝人家族擴大化。打破曾經的只授家人不授外人、只許男人演出不許女性上臺等等傳統習俗,另外可設立民間課堂,吸引多方人士,尤其可以將青少年引入民間文藝的殿堂,以便后繼有人。再次要讓優秀傳承人有所獎勵,還要扶持和幫助民間藝術團隊。建立民間藝術傳承、保護、研究的骨干隊伍,從而促進各種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研究。
3.2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即是對藝術客體的技藝建設。首先要加大還原河北民藝的力度。我們要原汁原味地將藝術形態、工藝、材料等保留起來,還原出來,供學者、后人觀摩、研究,對瀕臨失傳、又具有重要價值的民間藝術,要采取重點扶持政策,同時組織人員進行記錄、整理,盡快用錄像、錄音、文字、照片等方式,把民間藝術的資料留存下來。其次要打造河北民藝經典品牌。這樣才可以擁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再次,要創新民間藝術新面孔。保持民間藝術旺盛的生命力,必須創新形式,使古老的民間藝術以嶄新的豐姿出現在人民群眾面前,綻放河北民藝之風。
3.3傳播中的傳承和創新
傳播中的傳承和創新,即是對藝術受體的觀念建設。首先要創新民間藝術傳承保護機制。政府應加強加大財政投入,設立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專項資金;積極開拓多種籌資渠道,為民間藝術資源建設提供組織保障;并進一步提高廣大民眾對搶救和保護民間藝術的認識,樹立全民保護民間藝術的意識,增強全民保護民間文化的自覺性。其次要創新民間藝術傳承的傳播理念。走出傳統言傳身教式的行業傳播圈子,借助媒介的力量進行傳播。例如,廣告傳播、報紙、雜志,還可以擴大傳播的方向,搭建展示平臺。如旅游活動、比賽活動等以禮品藏品等形式進行傳播交流。
4結語
可以說,民間藝術關乎一個地域重要的文化認同感,所以從藝術主體到藝術客體再到藝術受體三方面對河北民間藝術進行傳承研究,勢必對本地的新農村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者:齊桂華單位:河北傳媒學院
- 上一篇:我國油畫民間藝術論文
- 下一篇:TRIPS協議視角下司法保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