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意象”塑造分析

時間:2022-03-10 09:43:35

導語:書法創作“意象”塑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法創作“意象”塑造分析

【摘要】書法藝術中的“意象”是一個深邃玄妙的概念,它來源于自然萬物,依附于創作主體,并最終表達創作者的情感思緒,是“人”與“自然”的結合。正是“意象”的存在,使不同的書法作品能營造出不同的高妙意境,“意”也成為書法藝術的根本追求?!耙庀蟆笔菚ㄗ髌飞妥髡邆€性的體現,“意象”的塑造在書法創作中尤為重要。

【關鍵詞】意象;書法創作;自然

一、書法“意象”的本源

中國書法之所以具有“意象”特質,取決于書法藝術的母體——漢字。想要探尋書法“意象”的源頭,對書法“意象”有更深刻的認識,需要對漢字的性質、起源和漢字到書法藝術的轉變進行整體系統地把握與思考。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序》揭示了漢字的象形性,書法中的“意象”便是建立在漢字象形的基礎上。漢字作為一種書寫符號,由描摹自然萬物而來,最早的古文字猶如自然外物的寫意畫?!皶?,如也”四字準確地指明了漢字與自然的關系,因漢字是書法藝術的母體,這一論斷便順理成章地引發到書法藝術上來,自然成為書法藝術形態美的來源和書法鑒賞的標準,正是東漢蔡邕所說的“書肇自然”。漢字的構造取法自然并對其加以提煉概括,漢字是將自然符號化,書法是將自然線條化。正如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所說:“中國的書法,是節奏化了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

二、借鑒傳統書論中的“意象”思維

自漢以來,“意象思維”就貫穿于中國書法理論。傳統書論中的意象思維經歷了一個“物象比附”到“生命聯想”再到“人格聯系”的發展過程。早期書論取“萬物之象”進行比附,但這些書論中生動形象的“意象”不是簡單的象形,書法是一門抽象的藝術,在書法中沒有具體的現實物象。如按表面之意理解便會與書者之意差之千里,不但體會不到點畫間所蘊含的意象之美,反而會誤入歧途。如衛夫人在《筆陣圖》中有“橫如千里陣云”“點如高峰墜石”等論述,其意并非橫如云狀,點如石狀,實則是書寫橫畫時藏鋒或在空中取勢,筆鋒在點畫中心行走的筆勢如陣云遇風,往而卻回也。書寫點畫如高空墜石般砸在紙上,是瞬間落筆帶來的力量感。書論中還有許多類似的意象類比,都是指書法包含自然中的生機意趣,而非對具體物象的再現。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意象類比聯想書寫時的筆勢和狀態,并將這種字勢與美感運用到創作中,提高造“意”能力,豐富造“意”手段。之后的書論進一步將以自然為主體的“意象”演變為以人為主體的“意象”,先是將“意象”與人的生命現象相聯系,進而提出“骨肉”“氣韻”“神采”等詞匯。唐宋以來,書論中的“意象”與人的聯系更加密切,出現許多的人格比況,認為“意象”的塑造依賴于書家的道德品格。

三、論創作心理與“意象”塑造的關系

“意”就是“筆意”即點畫中凝結創作主體情感的筆墨意趣。宇宙間的天真自然之美反映到人的內心,觸發創作主體,從而作者的情感與自然美相融合所產生的意境。王羲之在《書論》中說:“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泵總€字的筆勢和意趣都要不同,甚至每個點畫所蘊含的精神意蘊也需不同。豐富的筆墨意趣能增強書法作品的可觀性,能更充分地表達作者的情感?!耙庀蟆眴栴}是藝術創作的核心問題,那么如何在書法創作中塑造“意象”呢,在創作前要有“蓄意”的過程。王羲之《書論》云:“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結思成矣?!薄耙庠诠P前”即“蓄意”階段,創作前需立意構思,書寫時才能心手相應?!靶钜狻备鼮樯羁痰膬群亲髡咴趧撟髑搬j釀感情,將內心之意注入點畫之中,想要調動內心感受作用到筆端需調整書寫前的心理狀態?!胺驎?,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保ú嚏摺豆P論》)此話論述書法創作之前要保持虛靜平和,沖和自然,虔誠專一的心境。只有達到這種心境才能“隨意所適”,使精神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將胸中之意更完整地表現出來,營造豐富新穎的意境,達到“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的效果。

四、論“法”與“意”對“意象”塑造的影響

“法”即基本技法,書寫“功力”是塑造意象的基礎和前提。我們可以通過臨摹古帖來學習基本技法,提高書法功力,對古帖的學習并非一開始執著于形式表面的臨摹,追求像而像,這樣一開始就與最重要的事物相背離。我們要從古帖中汲取營養,體會古人塑造“意象”的過程,并積累這些造像的手段。運筆的“遲澀”“急緩”,執筆的“松緊”“深淺”,結字的“平正險絕”“收放疏密”等,書法藝術中一切技法層面的手段都是為塑造“意象”服務的。其最核心的便是中側鋒的使用,王僧虔《筆意贊》云:“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薄吧癫伞本褪屈c畫散發的生氣,富有生氣的點畫才能造“意”?!爸袖h取勢,側鋒取妍”,中鋒線條是最有表現力的線條,也是最富有生機活力的線條。傳統書論中有許多闡明“骨”“筋”“肉”等書法之象的語段,其實質就是中側鋒的運用。劉熙載曾說:“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睍ㄋ囆g本質就是通過有質感的線條表現“力”,這種“力”是能造“意”的生命力?!肮恰敝高\筆時手指用力表現的陽剛之力,“筋”指在提按之間有圓潤、柔韌性質的線條?!肮恰迸c“筋”多靠中鋒用筆表達,在中鋒的基礎上加以運筆速度、輕重等要素,所塑造的“意象”也就不同。相對中鋒而言,側鋒的表現力雖有限,但也是造“像”的方法,合理使用副毫能表現明麗豐潤的美感。在注重線條強健佳美的筆力的同時也要附以妍美,也就是理想中的“骨豐肉潤”?!爸袖h為主,側鋒為輔”“由側轉中,中側結合”等技法都是塑造意象的核心手段。如果說技法層面是書法創作者必備的基本功,那么更高層次的書法功力便體現在法度之外的“意”。在具備“心手合一”的能力后需做到“心手兩忘”,即在創作過程中達到“心忘于筆,手忘于書”的狀態。拋棄一切理性的思考,任憑內心情感自然流露。每書一字乃至每作一筆都不是書寫者所能預想的,每書一筆都是由前一筆所決定,全借筆勢生發而來。正如道家所說:“道生一,一生二……”有種順應自然的意味。這便要求書寫者具備生發能力,“生成”式書寫需要書寫者建立“自我——毛筆——世界(自然)”的關聯方式。從“自我”“毛筆”“自然”三者的整體性可見客觀外物是“意象”的來源,主體精神是“意象”的表達,主體精神和情感的意蘊之美自然也蘊含其中?!耙庀蟆钡乃茉焓菚鴮懻邆€人精神的表現,包含書家的品格、學識、修養、氣質和情感等。書法作品中塑造的“意象”雖然不能體現善惡等道德內容,但能體現書者的思維邏輯與內在的精神氣質。蘇軾所提出“書法——君子小人之性”的理論雖然有夸大人格的嫌疑,但也有一定道理,從某種程度揭示書家品格對“意象”塑造的微妙影響。黃庭堅在《書贈韓瓊秀才》中說:“以此心術作為文章無不如意,何況翰墨與世俗之事哉?!笨梢姟皶ā獙W問——修養”互相推進,這又要求書家通過讀書、進學、修身提高道德境界進而提高書法品位。

王羲之之所以被尊為“書圣”,除了其高超的書寫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在不同的點畫中塑造不同的“意象”,在不同文字內容的作品中營造不同的意境。如孫過庭《書譜》所述,其《樂毅論》抑郁沉重,《東方朔畫贊》新穎奇妙,《黃庭經》玄淡簡遠,《蘭亭序》怡悅飄逸。王羲之書法的卓絕之處便是能在文字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上表現出不同,進而在書法作品中表現出不同的筆墨情趣。這些“意”的塑造全是直抒胸臆,傾瀉真情而來,難以想象王羲之以刻意做作的狀態如何完成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書法就是要把創作主體內心的情感與思緒通過造“意”化成可視的藝術,從而引起觀賞者的共鳴,這樣的書法作品才能充滿靈性、折射人格,這樣的書法才能達到藝術的高度。

參考文獻:

[1]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選編.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2]王世征.中國書法理論綱要[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

[3]耿敏霞.中國書法中的意象思維[J].中國書法,2018.

[4]葉郎.胸中之竹——走向現代之中國美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王焱瑩 單位:河南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