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藝術運動圖形裝飾探討
時間:2022-11-26 10:08:43
導語:新藝術運動圖形裝飾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該文以新藝術運動的背景與歷史起源為起點,探討新藝術運動中圖形裝飾的特點,指出新藝術運動與工藝美術運動的差異,以期為設計工作的更好發展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持。
關鍵詞:新藝術運動;圖形裝飾;工藝美術
新藝術運動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的一場藝術革命活動,這對于當時藝術體系已經較為穩定的歐洲來說,無疑埋下了變革的種子,很多藝術形式均在新藝術運動中發生變革,藝術形式與創作元素也發生了改變,并為當時歐洲社會藝術的發展帶來了較大沖擊,其中以設計藝術的變化最為顯著。文章分析新藝術運動中圖形裝飾的變化。
一、背景概述
新藝術運動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在歐洲等地開展的藝術運動,其屬于裝飾藝術運動,給當時的藝術領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新藝術運動開始于英國,之后隨著該運動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后續在十幾個國家內展開,對當時的建筑、裝飾、服裝、插畫等設計行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改革了當時的藝術領域,為藝術家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新藝術運動對于藝術領域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筆者在分析新藝術運動時了解到,其來源于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波及范圍廣,傳播速度快。雖然該項運動影響巨大,但在思想感染方面略顯不足。該運動單純地優化、調整產品設計與裝飾設計,促進了該領域技術與藝術上的完美統一,對行業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1]。促使新藝術運動開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社會因素。在普法戰爭之后,歐洲國家逐漸進入平穩的發展階段,政治格局和經濟體系都已經趨于穩定。在這一階段中,歐洲各國都希望能夠躋身新的發展體系內,在世界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隨著競爭趨勢的日益激烈,新型的、非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應運而生。二是文化影響。新藝術運動的開展與當時的文化藝術思想有著直接關系,視覺藝術的發展也是從新藝術運動開始逐漸轉變發展模式,與自然有機融合。如,雕塑、繪畫、平面設計、手工藝等形式均開始加強對自然元素的應用,這為新藝術運動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三是技術因素。在當時的設計行業中,設計人員將重點放在對鑄鐵等新材料的研究和應用上。新藝術運動突破了以往對設計行業的限制,滿足了設計人員的研究需求,為新時代創作風格的誕生提供了助力[2]。筆者在研究新藝術運動的過程中了解到,雖然新藝術運動的醞釀時間較長,且很多藝術家均為新藝術運動提供了助力,但不可否認的是,真正推動新藝術運動開展的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在工藝美術運動后,當時的藝術家威廉·莫里斯對裝飾設計提出了新的看法,其認為裝飾設計應該與結構保持協調一致的關系,故而拋棄了傳統的圖案紋樣,開始開展主題紋樣設計,并將自然元素融入其中,通過模擬植物自然、流暢的形態結構展現紋樣的不同之處。這一改變為新藝術運動的開展提供了條件和推動力,為新藝術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新藝術運動與工藝美術運動的關系
新藝術運動是在工藝美術運動的引領下開展的,兩者存在較為密切的聯系。首先,不論是工藝美術運動還是新藝術運動,都打破了傳統工業藝術設計風格和維多利亞設計風格的桎梏,融入了更多的手工技巧與東方元素。但是工藝美術運動的開展是為實現理想目標而開展的改造運動,民主特征較為明顯。新藝術運動是一種形式主義的運動,更加強調藝術的本質,雖然是工藝美術運動的延續,但在其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和創新。新藝術運動中的圖形裝飾也更加凸顯裝飾性和唯美性[3]。其次,新藝術運動是對工藝美術運動的深入與延展。新藝術運動在發展過程中除思想理念與工藝美術運動相似外,還提出了直線和曲線兩種圖形裝飾形式。雖然最后直線圖形裝飾占了上風并廣為流傳,但針對無線圖形裝飾展開的研究也不少,當時很多設計師均在曲線風格與功能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貢獻。這一變化增強了設計的實用性和裝飾性。相比于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更符合時代的發展特征,對設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具體來說,新藝術運動的延展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新藝術運動中的圖形裝飾具有應用性和形式感兩種顯著特征。在新藝術運動中,設計人員直接將以往設計中使用的自然形態以點、線、面等有意義的圖形表現出來,通過這些圖形符號的科學組合,達到設計的預期效果,既能滿足人們的設計目的,又能實現情感上的表達。二是凸顯設計的獨特性和個性化。該階段,設計人員開始注重設計的獨特性和個性化,設計出獨具特色的圖形方案,避免重復或模仿。新藝術運動在模仿工藝美術運動的過程中,根據國情及其發展特征,對其實行創新與優化,摒棄教條主義,融入更多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形態,構建更多具有個性化特征的裝飾圖案。
三、各國新藝術運動中圖形變化的特點
新藝術運動影響了十多個國家藝術領域的發展,通過分析這些國家在新藝術運動中圖形變化的特征,筆者將該時期圖形裝飾變化的特點概括為以下兩方面的內容。1.曲線下的自然設計風格推動新藝術運動的發展,合理應用曲線線條,凸顯藝術性和自然性的藝術家有威廉·莫里斯、比亞茲萊、穆夏、羅特列克以及安東尼·高迪。其中,比亞茲萊、穆夏、羅特列克三位畫家將自然元素分別融入插畫藝術、平面設計和招貼畫設計,為該領域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條件。而威廉·莫里斯在插畫和紡織品的設計上加入自然模仿的內容,利用曲線線條模仿自然中的植物根莖、藤蔓、動物羽毛,將這些自然元素融入插畫和紡織品設計,在色調表現上,采用黃色、草綠色等自然色系,凸顯自然之美。另外,他還用曲線描繪女性的柔媚之感,創作的作品深刻體現出女性的陰柔之美[4]。安東尼·高迪將曲線應用到建筑設計中,給當時的建筑設計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其建筑設計作品基本都是利用曲線表現的,這主要是因為高迪對工業化表現風格存在不滿情緒,認為凸顯自然特征是不應出現直線的,曲線才是對自然界中物體形態的直觀表達。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高迪直接利用曲線搭配不同材料體現自然中的植物或動物的基本形態,以凸顯設計作品的獨特之處。此外,之所以選擇曲線圖形,還與高迪所在國家的發展有著直接關系。安東尼·高迪是西班牙人,西班牙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因此其在設計中也運用了較多的阿拉伯元素,其中以有機形態圖形設計最為顯著。在新藝術運動下的有機形態圖形中,曲線占據較大比重。如維克多·霍塔的代表作品《霍塔旅館》,全篇大部分是以曲線圖形裝飾表現的,將人們關注的重點從作品結構轉移到曲線裝飾上,如立面的藤蔓壁紙、曲線鑄鐵扶手等,既能夠直觀地展現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又可以凸顯出獨特的設計風格。在新藝術運動中,曲線風格多集中在裝飾繪畫、插畫、版畫、平面設計、壁畫等領域,并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但曲線風格的表現并沒有對設計內容及其功能帶來影響,只是通過另一種表現形式展現物體的特征,體現不同的變化效果。曲線風格是自然與東方藝術的直觀體現,這也表明當時部分藝術家對工業化的反感與抵觸,但這一形式的出現仍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工業革命下需要新的設計形式打破傳統的桎楛,而曲線圖形裝飾能夠滿足這一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2.直線下的簡約設計風格新藝術運動中直線風格的代表國家為英國,其次是奧地利、德國和美國。在新藝術運動中,英國以馬金托什等人為首,將直線風格落實到設計中,融合運用直線、幾何造型、黑白色彩等,為人們展現極具現代主義特征的室內作品。在設計過程中,不論是室內裝飾還是家居設計,均利用密集的方形圖形、豎條直線及兩者的融合展現,既能夠凸顯出裝飾和家居的美觀性與實用性,又能體現簡約、大氣的藝術效果。直線圖形裝飾多被應用在產品和室內設計中[5]。在新藝術運動中,為打破維也納設計風格壟斷的局面,奧地利前衛藝術家組建了奧地利美術家協會,將具有時代藝術特征的設計形式引入其中,堅持功能第一、裝飾第二的基本原則開展設計活動。這些藝術家的設計作品對于當時藝術的發展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約瑟夫·霍夫曼設計的斯托克列宮,通過對幾何圖形的重新排列、對雕塑作品與金屬材料的應用,直觀地體現直線風格。該造型摒棄了曲線風格帶來的嬌柔之感,直接將曲線裝飾轉變為直線形式,實現了設計上的創新。新藝術運動在歐洲的影響較為深遠,德國和美國的藝術設計也深受當時大背景的影響而發生較大變化。其中的代表人物為彼得·貝倫斯、沙利文和賴特,在設計過程中,他們將直線與幾何圖形直接運用到工業和建筑設計中,改變了以往設計中功能與形式間的關系,為人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凸顯了設計作品的時代性特征。另外,直線風格的應用使設計師將工業革命中追求的高品質、秩序性生活方式引入大眾生活,將科學的設計管理融入現代主義設計,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以往存在的穩定設計與快速設計間的矛盾,找出最佳的解決措施,以凸顯設計的藝術性、功能性及合理性。新藝術運動處于新舊世紀的交替階段,優化與調整了當時歐洲國家的藝術發展結構,實現了藝術領域的創新與創造,具有重要的意義。
結語
在新藝術運動中,圖形裝飾分為曲線和直線兩種,兩者的雙重思考與發展為設計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只有正確理解這場運動的深刻含義與具體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出新藝術圖形裝飾的作用,進而為后續設計工作的延展與深化提供助力與支持。
參考文獻:
[1]靳開嚴.論工藝美術運動與新藝術運動的發展及影響[J].長江叢刊,2019(7):66-67.
[2]劉發全.兩種風格兩種結果——也說新藝術運動[J].美苑,1990(4):40-45.
[3]岳佳.現代設計之新藝術運動的“新”特點論述[J].藝術研究,2015(2):234-235.
[4]劉驊.德國青年風格——現代設計的鼻祖[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4(9):36-37.
[5]張琳,于曉菲.淺析新藝術運動與現代主義設計的分析與比較[J].中國包裝工業,2013(2):37-38.
作者:周泊宇
- 上一篇:古鼎方鐘壺藝術風格分析
- 下一篇:拼貼藝術語言對毛峰茶葉包裝插畫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