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考核體制改革
時間:2022-08-21 05:51:16
導語:藝術教育考核體制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開展了創新理論研究和創新教育實踐,并努力建設各有特色的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建構藝術設計專業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許多因素,其中最根本的是研究和處理好四大主體因素:教與學的地位和關系、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考核評價機制。這里我們只探討指導類課程考核評價機制的問題。
一、指導類課程的特點和考核方法
藝術設計專業以指導類課程為主,除了理論課和少量的專業基礎課考試外,大部分課程是以考查的形式給成績,教師課堂講授理論知識并指導學生完成課題設計。它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倡創新性的解決實際問題。最終以提交作品為主要考核方式。課程考核的目的是為了督促學生系統地學習,鞏固和提高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實際應用情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檢查教學效果,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然而設計越來越成為一種“軟件形式”,其價值與作用無法直接衡量和判斷,這就需要有一個科學的、靈活的,具有指導性的評價機制。傳統的以教為主和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模式,無法培養現實所需要的人才??己嗽u價機制對教育教學具有巨大的導向作用。延續多年的考核辦法已顯陳舊,需要適時改進我們的考核評價觀和考核評價模式。
二、改進指導類課程學生考核評價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
改革藝術專業指導類課程的考核方法,是藝術設計教育教學一直探討和研究的教改內容。以往此類課程的考核方式都是以課程作品為依據進行評定。此考核方法存在的弊端是學生重結果、輕過程,注重作品的最終效果,忽視設計思維的完整表達,這樣不能有效體現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掌握程度。同時,此種考核方式對學生不能產生壓力,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也不夠,課上時間不能有效利用。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是考核評價方法改革的前提條件以往考核評價的主體主要是教師,學生是被考核評價者,處于被動地位,考核評價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教師往往也不能準確地發現問題。藝術設計指導類課程的成績考評具有特殊性,它沒有1+1=2這樣確切的考核標準。相反,它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通過非考試的方式,獲得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面了解??己嗽u價,從評價目標的確立直到評價信息反饋,要使學生參與進來,成為評價主體之一。只有學生作為主體參與,他們才能清楚地認識自我,自我教育能力才會得到不斷提高。評價也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理智、情感與行為相統一的互動過程。
(二)考核方法和標準多樣化,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傳統的考核方法的框架下,“考核標準多側重表面效果和技法的熟練程度”??己朔椒▎我唬膛c學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性較差。創新教育下的考核評價是動態發展的過程體現,教師對學生應是階段性給分,參與評分的教師不應是一個人,而應是以教研室或整體專業教師為一個集體。每個課程的作業先讓學生進行自評,講述作品的創意構思、設計原理、形式表現、結構運用、制作手法等。然后由教師組織,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興趣。對優秀的設計作業要給予表揚,對有奇思妙想的作業要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進一步發揮他們的創作潛力。而對作業中的不足或明顯缺點應加以分析,提出改進意見。學生互評可以毫無保留地提出不同看法,但必須有理有據,以理服人。教學實踐表明,通過互動式教學,學生面對不同的問題、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看法,通過質疑,相互啟發,增加了求異思維的聯想機會,產生共振和連鎖反應。也可利用多媒體手段更加形象地講解,教師提問,學生答辯。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促進學生在課上養成勤動腦、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習慣。
(三)在考核成績的評定中設計過程與結果并重教師對指導類課程的考核,應注重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綜合能力體現,而不要只關注最后交上來的成品。教師通過學生的自主設計、思維表達和方案制作等環節的測評,得到學生的最終成績。設計測評的嚴謹性和公正性需要貫穿于課程的各個環節,靈活運用諸如口試、作業、論文等手段,并參考社會實踐成果、日常學習態度等,對學生既進行單項評價又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在課前制定詳細的設計指導書,注重強調課程的階段劃分而且使各階段彼此銜接,使層次、目的、內容清晰化。對設計過程的每個階段如選題、市場調研、成本分析、市場營銷、產品設計都有明確的要求,尤其重視學生規范化的設計表達。設計表達不僅包括文字表達、視覺形象表達,也包括口頭的設計表達。不但重視作品的最終質量,還要注重整個設計過程的完整體現。通過這種嚴謹的訓練,使學生對設計的內涵有較完整的理解,既提升教師自身的高度,也有利于學生順利進入就業市場。
(四)突出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核藝術設計是社會性的創造活動,離開了實踐就會成為紙上談兵。所以不能僅限于課堂的虛擬教學,封閉的教學環境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應采取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手段。例如在專業課教學中引入實際課題,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增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作熱情,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調研、創意、設計的能力。參加相關的專業設計大賽,在大賽中檢驗自己的實際應用水平,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這也是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一個渠道。對參與實踐活動和設計大賽取得成績的同學在成績評定時應給予鼓勵。對努力付出取得成績的同學應給予肯定和回報,提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參加專業設計大賽取得的成績在考核中的比重。這對于他們創造性思維的正確發展會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從而促使學生盡快地從接受型向創造型轉變,并擴大創造性思維的新空間。結語將以上因素納入到學生的考評內容里來,更加公正、有效,優于以往單一的量化標準衡量,可以全面評定學生對所學課程的理解程度和綜合運用能力,也可促進學風建設。對完善教學體系、建立良好教學秩序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 上一篇:花鳥畫藝術革新角度與特征
- 下一篇:感性解放指引的藝術理念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