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在城市文化的作用

時間:2022-02-05 10:46:48

導語:公共藝術在城市文化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藝術在城市文化的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對當前階段公共藝術城市文化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了全面的深入分析,指出城市文化是公共藝術得以有效發展的物質基礎,而城市文化的發展則會對公共藝術的發展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最后分別從公共藝術對城市文化的現代傳承與發展與城市文化的自覺構建兩個方面的內容探索了公共藝術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作用,旨在充分利用公共藝術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優勢,推動城市文化建設與城市發展。

關鍵詞:公共藝術;城市文化;塑造

公共藝術自其誕生之初就與城市文化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系。公共藝術是一種以人為本,利用城市內的公共空間,通過對城市空間結構、造型以及空間的重新設計,來表達的一種面向所有市民公眾的文化藝術,因此,公共藝術的本質是社會性的,其發展必須要以特定的物質環境以及社會環境作為必要的基礎[1]。因此,公共藝術往往會將其所依存的城市環境中內在的民主、自由與開放等特有的人文精神價值有效的表達出來,也會受到其生存基礎的影響。公共藝術不僅是一種通過外在表達方式體現出來的可視性藝術創作行為,同時也是表達社會價值觀與公民意志的內在藝術文化,可以有效的反映出城市市民對于社會生活、文化建設以及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意愿。公共藝術誕生之后,由于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逐漸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已經逐漸從傳統的城市美化工作轉化到城市發展中的社會、歷史、生態的物質表達與精神記憶。公共性是公共藝術最本質的內涵,也是公共藝術的基本的特征,公共藝術也只有具備了較高的藝術性才能被稱之為公共藝術,城市公共事業發展也對公共藝術的公共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公共藝術是承接藝術與城市發展的橋梁,在城市空間形態表達當中公共藝術不僅吸收了生態學、美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社科人文知識,同時也需要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工程學技術以及多方位交叉學科技術[2]。因此,公共藝術本身屬于一種開放性的交叉平臺,在該平臺當中,可以實現社會公共領域以及文化領域的有效融合。也是體現政府、群眾與藝術家之間合作發展的重要領域。

一、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的關系探究

公共藝術是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特定的城市演變特征也賦予了公共藝術不同的價值與意義,也為公共藝術注入了不同的時代特征。公共藝術也是歷史發展必然的選擇。根據西方藝術史的相關記載,早在18世紀初期,公共藝術開始出現之時,公眾藝術與城市公眾之間就產生了內在的聯系,而這種內在聯系也隨著時間的流逝出現了明顯不同的特征。公共藝術也逐漸具備了商品的屬性,成為了一種可以供城市市民觀賞與討論的基礎文化。市民社會的出現也為公共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其發展必要的社會學基礎,隨著市民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居民逐漸開始參與到公共空間的建設過程當中,因此,公共藝術也逐漸與社會公共事物的民主化進程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同時,在上個世紀60年代之后,后現代主義逐漸在西方社會蔓延開來,這對公共藝術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公共藝術的文化屬性逐漸被確立,并脫離了傳統的審美范疇,同時大眾文化的不斷發展也促使公共藝術的具體文化形式產生了較大的變化。社會大眾所關注的重點逐漸轉移到各種不同類型的社會問題當中[3]。在當代社會當中,多元化的地域性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最終也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因此,公共藝術也得到了穩定的發展。在進入到新世紀之后,城市發展的標準也不再僅僅局限在經濟發展的角度之下,文化逐漸成為城市發展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同時人文精神在城市品牌塑造以及城市文化魅力提升中所占據的地位也越來越大,這就促使公共藝術的全面發展。城市文化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必然結果,也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物質與精神文化發展的另一個產物。公共藝術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被創造出來,其必然會體現出城市文化以及具體的城市生活狀態,也將其存在的城市文化與城市生活中所包含的人類生活狀態與價值取向有效的表達出來。城市文化所反映的內容是在特定的時空限制之下,不同民族在特定的發展軌跡之下所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宗教以及道德內容,同時還表達了城市居民個體價值觀的認同與自我價值的實現。由此可見,隨著城市文化的不斷發展,公共藝術的出現是必然的,這不僅是現代城市文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將城市文化通過物質手段進行外顯表達的重要手段。公共藝術在通過社會實踐創作的過程當中,將城市社會公眾的權利、價值觀與審美意識都有效的表達出來。在任何城市的發展歷程當中,城市文化的發展都承載了人類文明,實現了人類文明的有效傳承。

二、公共藝術實現城市文化在現

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由于公共藝術是以城市文化為基礎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形式,這就必然導致公共藝術的許多基本屬性是來源于其所生存的城市特定的地緣環境以及發展歷史。城市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傳承方式,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體現出了城市文化的歷史淵源,例如,城市居民生活習慣的轉變、城市方言的流傳以及城市地區政治與經濟的發展,從而從不同的角度將城市發展過程的方方面面都有效的記錄與傳承下來[4]。公共藝術作為城市文化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必然具有城市文化的內在屬性,公共藝術文化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必然會將城市文化發展過程當中所出現的重大事件以及著名人物都記錄下來,這也是城市文化發展與城市生活體現、藝術實踐以及城市價值觀念與意識形態的內在要求,也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的最真實寫照。例如,在現階段的城市當中許多公共藝術都是采用公共雕塑的方式表達出來的,而公共藝術雕塑所選擇的人物都是城市歷史上的知名人物或者重大社會事件。例如,廣州市的公共藝術《廣州起義紀念碑》就是選材于廣州歷史中的廣州起義,此外,合肥市李府的李鴻章雕像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這些公共藝術鮮明的表達出城市文化的地域特點以及文化發展歷程,也是城市文化在特定地域以及歷史發展過程當中精神風貌的再現。因此,實現對特定城市文化的繼承是公共藝術社會發展的本質內涵之一。在城市文化的發展過程當中,歷史文化的出現是城市發展記錄的內在要求,因此,公共藝術也具備了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而如果公共藝術擺脫了其原有的文化屬性,其也就會失去與地域文化與城市居民對話的基本前提,城市文化中的歷史文化要素的傳承與發展也必將無法實現。在不同的城市當中城市文化本身必然存在著本質的差異,同時城市文化也有效的表達出不同地域文化在人文、生態、自然以及社會等方面的綜合要素,這就說明城市文化的發展與城市的歷史進程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同時城市文化也代表了不同歷史時期城市居民的思維價值取向、心理特點以及精神風貌等基本內容。例如,在城市當中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最真實的記憶,保護好城市的文物古跡就是保護城市的過去。在城市建設過程當中如果不意識到對城市公共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不實現城市文化生態系統的有效傳承必然會導致城市原有的文化將逐漸消失。由于公共藝術構成了城市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在特定的城市文化形態當中,公共藝術都具有較為特殊的文化使命,公共藝術的設計依據是城市文化發展的基本脈絡,因此,在城市歷史形象塑造以及宣傳方面,公共藝術往往都會直接將城市歷史文化有效的表達出來,從而實現城市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

三、公共藝術實現城市文化的自覺構建

城市文化對公共藝術內在的自覺必須要建立在多樣化與復雜化的城市空間布局當中,將全新的城市空間理念融入到城市文化當中,從而將其內在的人文價值觀有效的表達出來。在公共藝術當中所體現出來的文化價值關系都是在特定的歷史空間中進行重構的,城市文化中的空間屬性賦予公共藝術必要的社會生活與人文精神表達,因此,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存在于特定城市空間中的歷史與文物古跡是城市歷史發展的有效見證者,同時這些歷史文物古跡在時間與空間上也具有唯一性的基本特征[5]。由于不同城市在歷史發展的過程當中往往需要面對不同的環境,導致不同城市在地域環境、空間形態以及風俗文化習慣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诓煌奈幕町?,不同城市也逐漸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公眾活動場所與文化生存環境。但是在現代文化的作用之下,不同城市文化之間逐漸開始交融,呈現出明顯的同質化特征。新發展起來的城市往往是周邊大城市的復制品,但是由于城市化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較為嚴峻的人口、經濟以及資源挑戰,而文化對于城市價值與功能的塑造作用就顯得更加重要[6]。因此,公共藝術必須要承擔起城市文化發展過程當中精神自覺的重新塑造,這種自覺性不僅是城市精神狀態的有效反饋,同時也體現出公民的基本素質,并有效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權利與利益,促進公民交流的有效實現。公共藝術在依托于城市空間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當中同時還需要承擔起現代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的作用,重新構建城市文化的發展策略[7]。但是目前階段我國的城市發展逐漸喪失了其內在的人文標志系統,這與當代城市發展應該尊重人文屬性,提高居民對于美好生活的感悟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分歧。城市品牌形象的缺乏,會導致城市建設活動陷入到一種盲目的狀態當中,公共藝術的創造也缺乏必要的目的性,最終造成社會發展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公共藝術建設過程當中不僅需要充分體現出不同文化內在的文化價值屬性,同時還需要在城市中形成文化價值建設的精神自覺性,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這種自覺性不僅有效的表達出城市的整體形象,同時也是基本公民權利得到有效保證的重要途徑[8]。此外,缺乏公共藝術的城市建設活動雖然可以提升城市地方政府的政績,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實現城市生活空間的有效塑造,也無法實現居民生活體驗的提升。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公共藝術發展的過程就是對城市空間的梳理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會為特定的城市生活空間帶來全面的重新塑造。在進行城市公共藝術創作的過程當中,不僅會囊括城市的整體設施系統與標識系統,還要求通過景觀生態等手段對城市形象進行重新設計。通過整理城市分布系統內在的形態特征與美學要素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包裝,最終實現城市文化的自覺構建。

四、結語

公共藝術自從誕生之初與城市文化就存在著極為緊密的聯系,而隨著公共藝術功能的不斷拓展,其對城市文化的作用也逐漸越來越大。依托于城市空間的公共藝術在城市空間表現以及城市文化傳承與構建方面都具有極大的優勢。同時公共藝術也促進了城市品牌形象建設與城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現階段的城市文化發展必須要立足于公共藝術,實現城市文化的全面發展。

作者:湯耀華 單位:南昌航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