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創作論文:分析微電影藝術創作

時間:2022-02-12 10:00:50

導語:微電影創作論文:分析微電影藝術創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電影創作論文:分析微電影藝術創作

本文作者:王振興韓強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綜合微電影的本性,商業性與藝術性是其基本的兩大屬性。這在電影中也是時常探討的話題,但探究微電影的出現根源,它往往比電影體現的商業屬性更明顯。所以,微電影雖然是兼顧了電影的這兩大屬性,但是各有其自身的特點。眾所周知,微電影的商業性是其成活的物質基礎,藝術性的體現會使受眾受到精神的洗禮,轉而使更多的人去關注微電影,這樣才會促進微電影商業價值的不斷提高,為創作者提供更好的設備,激發其積極的創作欲,從此就形成了周而復始的良性循環。如果只是視商業性為重而輕藝術性,更多的商業元素會挫傷受眾的眼球,即使一時抓住了受眾獲得了成功,就會使商家投入更多的商業元素,這樣形成的循環式惡性的,最終,使受眾越來越少,以致反感。既要辯證的對待微電影的商業性與藝術性的關系,又要注重微電影的藝術創作,這樣,才能使微電影既有質量又有價值。微電影之靈魂———藝術性“電影是生活的漸近線”。電影的取材來自于自然或是社會生活,其導演不可能憑空想象就能創作出電影,對于微電影的創作也是如此。而微電影的創作是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管微電影的創作怎樣高于生活,它總有自身的局限性,只是導演或編劇從自身的角度運用各種藝術手法綜合囊括了現實生活的大部分內容,而對于生活來說,微電影還是在一定的生活范圍內取材、構建情節,只能是無線的接近生活。這種無限接近生活的微電影之所以能夠有吸引力,就在于它不是對生活現實的斷章組合,而是有藝術性創造“生活”,這種生活既有我們在現實中熟悉的一面,又有我們不同于現實而又使我們好奇的一面,這就是微電影創作的內質,也是其創作的意義。為什么要創作微電影,這不僅僅應是為了謀取一定的經濟利益而為,當然,中國的微電影出現的誘因就是商業性,以賺取利益為重。但仔細揣摩,微電影的來源還是生活,是在生活中的某一部分人率先有了影視短片的創作,然后,才有商家鼓動影視短片與廣告的結合,形成今天所說的“微電影”。至此,不能僅僅憑經濟的攢動而使微電影發展,真正能使微電影發展的內因應該是其自身的“靈魂”,也就是微電影的精髓。微電影真正面對的是廣大的普通受眾,而微電影創作源于且高于生活,其藝術性體現的是生活中的“美”,只有美才會讓人去樂于接受、深于欣賞,所以,“微電影又是捕捉時間消逝與空間跳躍性的美的藝術”。當然,這里的美體現了很多種,因人而異,通俗的說,能夠引起受眾關注或記憶的都可稱其為美(也包括丑)。

這種藝術性的體現,與導演或編劇有直接的關系,每個創作者的風格迥異,所創作出的美的體現各不相同。但是有一點,不管如何去創作都要把握好微電影的靈魂之精髓。微電影創作之藝術體現參看近期相對比較優秀的微電影,各有特色,但需要表現出重點的地方往往不足,比如說微電影中的聲音,表現的節奏性不是很強,甚至在短短的時間內還來不及聲音的大轉換影片就已經結束了,即使影視聲音方面的問題談的很多,在聲音的運用上還是不夠的。同時,大多數表現力度不夠。比如說,情緒積攢的力度不夠、心理展現的熱度不夠等,這些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原因,更是綜合藝術手法運用的不足,現簡單總結進行理梳:微電影邏輯思維關聯的探討“:邏輯思維(LogicalThinking),是思維的一種高級形式,是指符合某種人為制定的思維規則和思維形式的思維方式。我們所說的邏輯思維主要指遵循傳統形式邏輯規則的思維方式,常稱它為‘抽象思維(Abstractthinking)’或‘閉上眼睛的思維’”。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邏輯思維是一種綜合的至高的思維方式,先有邏輯綜合推斷,再上升到思維辯證的高度,這體現了微電影應具有的必要性。任何影片都應該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最終達到邏輯思維,微電影是引導觀眾去在現實中踐行一定有意義的活動,這就是觀眾通過微電影的形象(現實)展現而最終起到對思維抽象的人生意義的反思。這個說法中就已經完成了關聯的表征。微電影是將形象思維的現實加入藝術創作的元素呈現在視頻載體上,最終達到受眾的共鳴或是引起受眾的思考與總結,即達到思維邏輯性,這就形成了畫面內與畫面外的關聯,而后者是更高層面的,也是微電影創作的最終意義(當然,在這里也不缺乏觀后的商業需求)?,F在的一些微電影只是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而更多的缺乏這種層面的關聯。再就是情緒、節奏與思維邏輯的關聯。這又是另一個角度,即從微電影本身的創作性層面來說的。情緒是激發受眾共鳴的重要一點,也是主要的一點,能否打動受眾就看情緒表現的如何。好的微電影會使觀眾落淚(當然,這不是微電影創作的終宿),因為,這是最能直接表征受眾情緒的情感體現。作為藝術化的微電影,應該運用聲音、畫面的節奏性去達到一定的思維邏輯性,現在的一些微電影中,聲音很單一,表現的力度不足,這就為邏輯的轉進造成了一定的障礙,結果導致欣賞完影片后引不起受眾的共鳴,一直處于平淡狀態。在這一點上,也是中國電影與西方電影的差別所在。微電影創作心理締結關聯的缺失。微電影的呈現可以說是導演或編輯的一種心理展現的實體,當然,微電影針對的對象———受眾觀影后也會形成自己的心理活動(此時心理是隱形的),同時,微電影內部也存在為完成情節的構建所形成的自身心理趨向,這種心理傾向就是由微電影內部情緒、節奏、人物心理、創作技巧等各方面共同熔鑄的。此三種心理狀態締結、關聯為一體就是微電影創作的靈魂,因為不管如何去關聯,心理狀態是抽象的,但展現出這種抽象的東西卻需要具象的藝術手段。所以,微電影創作的靈魂終究是藝術訴求。微電影創作技巧轉接關聯的不足。真正的好的影片是可以忽略特技等效果的。因為特殊效果的出現,本身就是違規的,這么說可能會引起很多人的爭議,但是仔細去想一下,一部好的影片并不是靠特殊效果去吸引受眾的眼球,而恰恰國際上很多獲獎作品并沒有過多的特殊效果。一方面,特殊效果的出現是完成了一次炫麗的技巧,但它卻打破了影片自身情感、情緒的展現;另一方面,破壞了影片內部的心理活動以及受眾思維心理的推斷,從而導致了以上三種心理締結關聯的缺失。當然,并不是說不讓用特殊效果,而是要用的合理,符合邏輯思維的形式而不至于去終結微電影創作的心理。一個好的特效創作技巧是不會讓受眾在觀影的同時有所察覺,當然這樣好的技巧的運用時符合邏輯轉接的,是與心理創作活動轉接的關聯密不可分的。這也是就我國微電影創作中存在的普遍現象給予的總結,希望能在微電影的創作中遵循一條原則,就是能不用特殊效果盡量不用,如有用時避免特殊效果的喧賓奪主。微電影敘事鋪張關聯的缺乏。鋪張原指“竭力鋪陳渲染,力求發揚光大。后多形容過分講究排場?!痹谶@里講求鋪張是在敘事上要求全面的展開,使微電影內容的表現不拘謹,該起的地方一定要起到位,該落的地方必須落到位。敘事鋪張的不足也是在目前眾多微電影的表現中常見的問題。

微電影本來就是短暫的時間內講述短小的故事。但敘事鋪張并不意味著不可以展開(是指意義、內涵表現),這就是微電影應該特有的敘事特點。微電影的敘事鋪張不是說從故事的開始到結尾一點不落的展開敘事,而是要講求節點的選擇與轉接的關聯。微電影的節點就是在表現的“現實”中截取的若干個組成敘事的匯合點。怎么將每個敘事段落鋪張展開并將各個節點巧妙的邏輯轉接是微電影創作的難點和重點。比如說,在敘事中人物的展現不足,人物情感沒有更大限度的表現出來,情緒應該上升到頂點時,突然中段夭折;當然,聲音敘事的運用也不到位,在多數的微電影作品中很少講求聲音的敘事,只是單調的音樂承載背景聲。所以,畫面與聲音的敘事鋪張性沒有展開,同時,人物情感與聲音的節奏也沒有很好的關聯起來。如果解決了這些問題微電影的發展會走向一個全新的熱潮。以上是在結合影視創作中的實踐經驗與目前微電影創作之不足而進行的淺層的探析,希望中國微電影能夠走向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