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藝術創作論文
時間:2022-11-21 04:14:16
導語:民族音樂藝術創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國藝術歌曲發展概述
藝術歌曲是一種特殊的音樂體裁。在德國,由舒曼、舒伯特等知名作曲家創作的歌曲稱之為Lied;在法國,與之相同的創作歌曲則稱之為Melodie;而在中國我們將其譯為“藝術歌曲”?!癓ied”原本的意思是“這種微妙的藝術用不同于歌劇的方法,令人領悟到歌詞中戲劇性的內容”。與“Lied”意思相近的“Kunstlied”指的是:“不同于民歌的歌曲”。因此,藝術歌曲是有別于歌劇與民歌這種歌曲形式的音樂體裁,是詩歌與音樂完美結合的一種表現形式。藝術歌曲在我國一直被人們當作是一種高雅的音樂。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創作出許許多多優秀、經典的藝術歌曲,為我國音樂教育事業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在20世紀40年代,更多的藝術家以不同的形式、素材、題材創作了更多優秀的中國藝術歌曲,使我國藝術歌曲的發展有了較高的水平。至80年代,歌曲與詩歌的結合、音樂藝術風格與技巧的靈活運用,都有了更高水平的發展。有人說:“藝術歌曲是流動的詩歌,充滿著詩歌的美感和韻味,需要我們不斷進行學習和探索”。藝術歌曲發展及產生的影響對中國乃至世界各國都是深遠的,全面了解藝術歌曲的本質、風格和特征,有助于推動我國藝術歌曲向更高層次發展,使我國藝術歌曲更加民族化、多樣化,更具有時代性和藝術性。中國藝術歌曲發展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即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到新中國成立之前和新中國成立以后至今。“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1920年誕生了首批優秀的中國新型藝術歌曲,中國藝術歌曲有了很好的發展基礎。以吳夢非和蕭友梅為代表的音樂家和音樂教師,在蔡元培倡導的美育思想影響下,先后在全國建立了一些新型樂團,從某種程度上為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做了鋪墊。繼聶耳之后,冼星海利用更豐富的音樂題材、音樂創作手法、音樂表現形式,創作出大量的藝術性歌曲,從多方面反映了中國民族解放的革命事跡?!靶轮袊闪⒁院蟆保覈囆g歌曲創作、發展空前繁榮,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以鄭秋楓、尚德義、王志信等創作的《我愛你,中國》《牧笛》《母親河》等優秀藝術歌曲,都有很好的口碑。音樂是我國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一些音樂家用簡單的伴奏形式演唱歌曲,一種高品位、不同于傳統民歌的藝術歌曲隨之出現。藝術歌曲的出現不僅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一些專家的高度認可,在我國音樂事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傳媒等傳播媒介的出現,為我國藝術歌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成長環境。隨著國家不斷強化對民族音樂的傳承、保護和開發,民族文化以及民族音樂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也為藝術歌曲的創作借鑒提供了幫助。藝術歌曲是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更是一種被社會所認知的音樂行為。民族音樂的創作元素、創作手法,藝術歌曲也可以借鑒應用?,F在越來越多的藝術歌曲都嘗試采用民族音樂元素展示歌曲藝術,或者是以藝術歌曲的表現形式對民族音樂進行翻唱,以展現傳統民族音樂中所含有的戲劇文化的特色。從某種程度上說,民族音樂是藝術歌曲民族化回歸的一種途徑,未來藝術歌曲也將會同民族音樂一樣,更加突出傳統文化的價值。
二、中國藝術歌曲創作中的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
中國藝術歌曲中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涉及很多方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音樂創作者們都做出努力和嘗試,且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推進了藝術歌曲與民族音樂的融合,對民族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采用民族樂器、配器伴奏
我國藝術歌曲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深受西方現代音樂的影響,許多音樂樂器、配器都是直接借用的。在我國藝術歌曲的創作過程中,對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主要體現在音樂的樂器和配器上。藝術歌曲在創作過程中采用民族音樂樂器和配器,并對其加以創新,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認可。除此之外,近年來,琵琶、二胡、古箏、竹笛等民族樂器,也逐漸成為藝術歌曲的伴奏樂器,提升了青年一代對民族樂器和民族音樂的喜愛。這種全新的藝術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運用戲曲曲藝唱法、唱腔和音調
隨著傳統戲曲曲藝的發展,藝術歌曲也開始吸收民族音樂中的戲曲曲藝等元素。藝術歌曲與戲曲曲藝相互融合形成一種新的歌唱形式———戲歌。戲歌的發展有戲劇藝術發展的要求,這是戲歌發展的一個方向。戲歌更多的是用藝術歌曲的通俗唱法來展現歌曲藝術,運用戲曲曲藝唱法、唱腔和音調,為藝術歌曲提供新的表現形式。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戲歌依然在藝術歌曲的范疇里,是優秀的傳統戲劇文化為藝術歌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使其表現形式和創作內涵更具有濃郁的傳統文化色彩。此類藝術歌曲不僅具有中國傳統戲曲元素,而且又體現了現代流行歌曲的風格,深受人們喜愛。此外,京劇、豫劇、川劇、昆劇等多種戲劇形式的發展,也為藝術歌曲的創作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
3.借鑒傳統的民歌、民謠曲調
藝術歌曲對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還有一種相對簡單的表現形式,就是在傳統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編、翻唱。這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新的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它通過對民族音樂元素、音樂作品加以重新改編,再利用藝術歌曲的表現形式將其表現出來。這類做法有別于借鑒民族樂器或者戲劇元素,不是與民族樂器的結合,也不是與戲劇腔調的結合,而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對于借鑒傳統民歌、民謠,并對其進行改變翻唱來說,在后期的創作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再加工和處理,只有做好后期的加工和處理,才能為藝術歌曲注入新的活力。不過,有的人在后期的加工、處理環節并沒有加以改編和創新,因此沒有發揮出藝術歌曲的最佳效果。盡管如此,對民歌、民謠的借鑒和改編,至少讓很多人了解到傳統民族音樂的魅力,也為地區的民歌發展創造了發展機遇。以上三種表現方式,基本上很難說哪種民族音樂元素在中國藝術歌曲創作過程中獨具重要性,這三種不同的創作手法各自有不同的特點,每一個都有各自的側重點以及相對重要的發展時期。20世紀90年代中期,戲歌十分流行,深得人們的喜愛,直到現在仍依然存在,只是沒有當時那么強烈。戲歌所具有的民族音樂元素,也因不同的歷史時期各不相同。總的來說,借鑒傳統的民歌民謠并對其加以改編、翻唱,能夠直接展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三、中國藝術歌曲創作中的民族音樂元素表現形式
在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中,在民族音樂元素的借鑒與運用過程中,真正能夠促進藝術歌曲發展,也為民族音樂提供發展空間的,還是那些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內涵,代表民族文化價值的歌曲。它們使民族音樂呈現“中國風”、“民歌民謠”“、西北風”等三種表現形式。
1.民族音樂中的“中國風”
民族音樂、藝術歌曲、流行音樂等,都離不開“中國風”的元素,顯然“中國風”已經成為音樂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得到觀眾的普遍認可。目前,對于“中國風”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在學術界,有一個相對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音樂人黃曉亮提出的“三古三新”說法。所謂的“三古三新”其實就是古旋律、古文化、古唱法,以及新概念、新編曲、新唱法。盡管對“中國風”的解釋相當準確,但實際上很難得到大眾的認可?!爸袊L”的產生離不開傳統文化和傳統的價值觀念,它所表達的懷鄉之情、愛國之情等,都是傳統文化的基礎內容。音樂人黃曉亮提出的“三古三新”說法,只是“中國風”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爸袊L”式的藝術歌曲無論是創作手法、演唱方法,還是歌曲的內涵,都是傳統民族文化的一種體現。
2.民族音樂中的民歌民謠
民族音樂中的許多經典的、優秀的民歌和民謠,都深受人們的喜愛。許多音樂家和歌手對民歌民謠進行改編和翻唱,其過程就是對傳統民族文化和價值觀念的高度認可。對民族優秀作品的再創作、再演唱,能夠進一步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并反映民族文化的音樂作品。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很多由民歌、民謠改編的藝術歌曲。許多歌曲的借鑒題材、創作元素都是一些民間的山歌、小調。經過歌手的借鑒、改編和再創作,藝術歌曲充滿了濃厚的民族藝術元素,加速了歌曲的傳播,提升了藝術歌曲的社會影響力。到90年代后期,藝術歌曲對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由80年代的翻唱為主,發展為90年代的原生態的民歌民謠。原生態的民歌民謠外延深廣、內涵豐富,具有獨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反映民族文化和其價值的重要途徑。
3.民族音樂中的“西北風”
說到“西北風”,人們下意識地就會想到20世紀80年代,無形之中限定了“西北風”的時間。針對“西北風”,我們應該根據文化的屬性作深入的研究,抑或從音樂文化的角度確定對它的認定?!拔鞅憋L”在它產生并流行起來的那個年代,看起來時間很短,但它的延續性絕不會那么短。一切音樂作品都是反映當時的生活面貌,“西北風”也不例外?!拔鞅憋L”出現的一開始,就深刻烙上了西北人的生活和價值取向。藝術歌曲融入“西北風”,也是反映西北民族生活習慣、精神面貌的音樂作品。“西北風”與“中國風”在民族傳統價值表現上不盡相同。“西北風”代表的是原汁原味的民族音樂,它能夠快速發展起來,離不開與藝術歌曲的相互融合。“中國風”則運用“古旋律、古文化、古唱法,新概念、新編曲、新唱法”的表現形式,使民族音樂回歸到民族文化、民族價值上?!拔鞅憋L”真實反映了西北民族熱情奔放的民族性格,以及西北人對自由生活、自由愛情的積極態度和樂觀精神,是西北民族文化和精神面貌的真情流露。可以說,在“中國風”“、民歌民謠”、“西北風”這三種表現形式中,“西北風”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價值觀念的表現是最豐富的,也是最直接的。
四、中國藝術歌曲運用民族音樂元素的意義
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正逐漸走上新的道路,中國藝術歌曲與民族音樂的結合也在朝著更高的層次發展。對于中國藝術歌曲來說,民族音樂中的創作因素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在我國,民族音樂也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具有我國特有的民族風貌,反映了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中國藝術歌曲創作融入民族音樂元素,對民族音樂元素不斷加以借鑒和吸收,必將更好地促進中國藝術歌曲和民族音樂的共同發展,并為我國民族音樂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空間。目前,國家及相關部門非常重視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民族音樂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藝術歌曲創作中融入民族音樂元素,緩解了民族音樂之前的低落的境況。民族音樂之所以出現低落,不在于其文化內涵,關鍵在于民族音樂本身呆板的藝術表現形式。自從藝術歌曲將民族音樂元素融入創作和形式表現中,不僅讓藝術歌曲本身得到了發展,也為民族音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民族音樂原有的呆板形式。隨著藝術歌曲和民族音樂的相互融合,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和音樂文化也逐漸被人們所熟知,進而得到認可。音樂作為一種文化,是整個民族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充實人們的精神世界,鼓勵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首好的歌曲、一位好的音樂家的影響力,往往大于學校的刻板教育。藝術歌曲與民族音樂是人們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它所包含的許多知識、文化和信息,為人們學習、生活和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條件。隨著人們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自豪感的增強,中國藝術歌曲融入民族音樂元素的形式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欣賞和喜愛。同時,藝術歌曲創作融入民族音樂元素,也增強了人們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民族音樂弘揚了民族文化,增強了人們的民族自豪感,這必將帶動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民族音樂文化,也將會有更多的人喜愛上民族音樂,樂于接受傳統的民族文化。所以,中國藝術歌曲融入民族音樂元素,既反映了時代的精神,也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中國藝術歌曲融入民族音樂元素,這種創作形式還將會持續下去,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歌曲與民族音樂結合必將得到更好的發展,甚至帶動民族音樂發展成為流行歌曲。藝術歌曲沒有特定表現形式,藝術歌曲與民族音樂二者之間可以實現藝術和文化的共同發展。伴隨著藝術歌曲與民族音樂的進一步融合,未來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和發展,將立足于民族音樂基礎之上,使藝術歌曲更多地融入民族音樂元素,增強其社會影響力,同時也帶動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二者將共同推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綜上所述,中國藝術歌曲不僅是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更是一種被社會所認可的音樂創作行為。中國藝術歌曲創作中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主要是對民族音樂中的民族樂器和戲曲元素進行借鑒和采納,反映了民族傳統的文化和價值觀。而且,中國藝術歌曲在借鑒和吸收民族音樂元素的同時,自身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藝術歌曲和民族音樂之間相互融合,為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拓寬了渠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音樂文化的發展也是國家經濟、文化實力發展的一種體現。當前,國家各行各業都在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的認識和認可也在逐步提高標準。所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藝術歌曲要想取得經久不衰的發展,就需要充分融入民族音樂元素,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創作出更多、更好、更優秀的音樂作品。
作者:李玉峰單位:渤海大學
- 上一篇:油畫藝術創作論文
- 下一篇:鋼琴伴奏藝術歌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