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創作的人文情懷
時間:2022-05-24 03:11:46
導語:藝術歌曲創作的人文情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尚德義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在40多年的音樂創作中創作了大量的聲樂作品。他的作品充分突出了真善美的品格和民族特點,在藝術歌曲創作領域獨樹一幟。尚德義先生之所以有高超的創造能力,是與其特殊的人文情懷分不開的。
[關鍵詞]尚德義;藝術歌曲;人文情懷
一、割不斷的西北情結
說到創作,尚德義經常感慨萬千,這與他的西北情結有很大關系。尚德義生于東北的沈陽,日本占領東三省后,未滿周歲的他被父母帶到北京。日本全面侵華后,他們家又遷居到了蘭州。從那時起,他便與西北結下了不解之緣。尚德義在蘭州度過了美好的童年,中學也是在蘭州志國中學讀的書??箲饡r期蘭州是大后方,也是西北的中心,聚集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一些知名音樂家如吳越音、朗毓秀、管俞毓、任光地、于一軒等,都在蘭州舉辦過音樂會。蘭州文化氣息濃厚,此地多民族交融,對尚德義藝術氣質的培養具有深刻影響。年少的尚德義經常去黃河邊玩耍,唱藏族、維族等少數民族歌曲??梢哉f,蘭州這片沃土的熏陶直接促成了尚德義對音樂的熱愛。1950年,尚德義考取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畢業后他先后在東北的各大院校教授音樂。在接下的四十多年的時間里,他一邊教學,一邊進行音樂創作。忙碌的工作并沒有令他遺忘心底的那份記憶,他心系他的第二故鄉,他兒時的樂土———蘭州。尚德義與詞作家邵永強(左)西北經濟落后,那里的百姓卻能在大漠和草原上愉快地生活,這種情形總涌上他的心頭。多年來,尚德義在西北講學、采風與創作的過程中,深感大西北經濟落后,大量人才外流,比起我國東部和南部發達地區,那里更需要音樂人才。為了西北的熱土,他決定用自己的余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于是,他選擇留在蘭州,為西北民族大學培養音樂人才。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院校,多次用高薪聘請他,都被他婉言謝絕了。同事、學生、朋友,甚至他的子女,都不理解他的行為。他年事已高,本是頤養天年的時候,卻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義無反顧地留在蘭州教學。尚德義覺得自己的使命尚未完成,要將余暉灑在大西北。對于尚德義來說,音樂就是生命,就是他的一切。他對生活不講究,吃飽就行,一張桌子、一架鋼琴和一個線譜足以。貧困的生活沒有影響他對美好音樂的向往,那首《千年的鐵樹開了花》便是在廚房中創作出來的。現在,西北已經成了尚德義重要的創作基地,他與西北民族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的朋友共同探討,促進了西北音樂的發展。尚德義對大西北的熱愛始終沒有改變,他最終以優秀的歌曲回答了他人的猜疑。他與著名詞作家邵永強,一起創作了二三十首反映我國西部生活的作品。其中《大漠之夜》于2001年榮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金獎。這首合唱曲的創作算得上“十年磨一劍”,是尚德義對西北風情的高度濃縮,最終以濃郁的藝術風格和剔透的審美價值獲得了專家和評委的高度贊美。另一首贊美敦煌文化的歌曲《去一個美麗的地方》也享譽音樂界,并于2002年榮獲第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這兩首曲子不僅在國內受到廣泛傳唱,成為我國各類合唱比賽的規定曲目,還享譽世界。2004年國際合唱比賽中,《大漠之夜》感動了所有的國際評委。
二、高尚的道德情操
情操是情感和操守的結合,是社會情感和行為方式相結合的產物,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崇高的理想、堅定的操守、寬廣的胸襟和高雅的情趣的結合。正如音樂界的藝術家所說的那樣,尚德義的追求是真誠的,是美好的,也是高尚的。尚德義為了什么呢?他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祖國和人民去追求音樂,去追求真善美。只有具備這種精神,才能創造出杰出的作品。他的作品不依靠媒體宣傳,卻成了中國音樂界的大宗,音樂界藝術家無不對其高尚的道德情操給予贊美。著名詞作家邵永強曾說過,如果我們的音樂家都能像尚德義那樣,不圖名利,不為時尚所惑,把藝術看作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那我們的音樂創作將是一種令人振奮的事業。歌如其人,尚德義的作品所表現的藝術品質,正是他追求的理想人格??v觀其藝術歌曲創作,不難發現,每一首曲子都凝聚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反映出音樂家永恒的追求。尚德義的作品從各個角度都體現了他追求真善美的人格魅力。音樂作品應該提升人們的道德品質,讓人向善愛美。切身經歷是音樂家進行創作最可貴的生活來源。親身經歷過的生活,了解得最為具體透徹,還能獲得真實的體驗,這對于音樂創作尤其重要。很多人對尚德義晚年選擇艱苦的大西北感到困惑。一位享譽全國的優秀作曲家,本可以功成名就,頤養天年,卻不遠千里跑到大西北創作。其實,尚德義將大西北之行,看作是實現創作夢想、完善人格的重要過程。這種選擇本身就體現了他的執著追求和高尚品格。強烈的使命感和事業心讓尚德義獨具慧眼。他洞察出了黃土地的秘密,這里有深厚的人文積淀,有豐富的民族音樂素材,有純樸的民情民風。黃土地燃起了他的創作熱情,激活了他敏銳的音調感,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讓他成為當代作曲家中的常青樹。尚德義創作的不少藝術歌曲突破了時空的界限,當之無愧地成了中國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藝術精品的產生、藝術格調的提升,需要藝術家遠離功利性的追求。有才能的音樂家應該脫離人間繁華,將自己提升至超凡脫俗的地步。當今社會,急功近利、金錢至上的風氣充斥著每個角落,一些作曲家盲目追求時尚,只在形式上故弄玄虛,不在內蘊底氣上下功夫。尚德義沒有將自己融入到發財致富的隊伍中,數十年如一日地進行著曲高和寡的藝術創作,這是非常可貴的。他不追求物質享受,悠然地活在藝術幻境中。每一首尚德義創作的西部歌曲,都滲透著他的心血,凝聚了“情深而文明”的心路歷程。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曲就是尚德義人格魅力的顯現,是他對生命價值的無限追求。這些作品憑借自身魅力不脛而走。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總是難以擺脫憂患的意識,對所追求的事業勝過自己的生命。據說,“”期間,尚德義先生為了買鋼琴,變賣了很多家里的物品,還引起了上級部門對他的調查。尚德義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無愧于德藝雙馨這個稱號。
三、真善美的創作理念
藝術作品要有真善美的品格,藝術創作的目的是為人類創造出美的東西,促進人類的進步。在歷史長河中,只有那些真善美的作品才能進入人類精神的寶庫。尚德義先生多年來的創作理念,就是追求真善美的品格,并以他獨特的方式,向我們傳遞著超越地域、時代、民族的音樂文化。尚德義教授在指導青年教師藝術的最高境界表現為藝術家的精神魅力,藝術家的成就體現在藝術家的思想境界上。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境界說”,不僅用境界來說明藝術美的最高品格,也用境界來體現人的精神世界。這樣,境界便成了人生修養的一種體現。特殊的生活經歷、民族音樂的滋養是成就尚德義的外部條件,而靈性、才情是他本身具備的良好素質。數十年如一日的潛心鉆研,鍥而不舍、勇于開拓的精神才是他成功的關鍵,而這些又都源于他對西部的熱愛,對發揚民族音樂的使命感。盡管在作品的標準上存在差異,但真善美的理念是人們公認的。一位優秀藝術家應該有的風范是什么?除了用人生軌跡和優秀作品做回答,尚德義還在他的著述中給了我們啟示。他認為,優秀的作品都具有美的品格。什么是美的品格呢?作品不論是表現喜怒哀樂,都應該健康樸實、品位純正、格調高雅。矯揉造作的東西當然不具備美的品格,在旋律的創作中,尚德義總是從最美好的情感中挖掘美的主題。美好的旋律來自真善美的題材,生活中真與善的東西往往是美的,美也存在于大自然中,存在于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存在于人民美好的情感中。旋律是情感的語言,優美的旋律是從美好的心靈中涌現出來的,是創作者優美情感的真實寫照。一個作者如果缺乏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美的深刻認識,便很難產生美好的情感,也就創作不出動人的旋律。尚德義在全國到處傳唱的《春風圓舞曲》《七月的草原》《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牧笛》等歌曲,都因旋律優美動聽、形象生動活潑給人以極大的滿足感。尚德義與指揮家嚴良堃(中)、邵永強(左)尚德義的歌曲創作,優美中寓意了崇高。藝術中的崇高,能夠喚起人們的道德感和同理心,并升華為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理想的精神力量?!俺绺摺币詿o限的力量,使人們內心產生巨大的使命感,把我們的靈魂提升到一種超出平凡的高度。當我們沉醉在《大漠之夜》那凝重、悠遠的旋律時,不難發現,尚德義將真摯、質樸、深情看作是歌曲的最寶貴素質,當作是優秀歌曲之所以永葆藝術魅力的秘訣。尚德義藝術歌曲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便是,音樂表現在情感的深入和升華,而不是音樂形式的變革。《大漠之夜》中的駱駝,不僅是尚德義自己的精神寫照,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正氣之歌。尚德義創作的藝術歌曲也是傳統中國文化的典范之作。自古以來,中國都以人品高低來衡量作者文化的深淺。藝術家首先要有高尚的人品,才能獲得靈感,進而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在傳統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都強調修身養性??鬃诱f“有德者必有言”,莊子認為“由道進乎技”,佛家講“明心見性”。從人品進入靈感領域的途徑也就有三種方式:一是以儒家思想為指導,追求“雅正”的靈感方式;二是以道家思想為主,標舉俊逸“高士”的靈感方式;三是以佛家心學為基礎,尋求真人真聲的性靈派靈感方式。毫無疑問,尚德義的許多作品都符合這些特點。
作者:王宏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文瀾.美,在這里升華———尚德義藝術歌曲之無詞部分的審美意蘊淺析[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4(01):84—89.
[2]黃騰鵬.尚德義在當代藝術歌曲創作中的成就與貢獻[J].人民音樂,2003(03):30—32.
[3]鐘暉.淺析尚德義藝術歌曲的美學追求[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01):48—50.
- 上一篇: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發展研究
- 下一篇:貝利尼藝術歌曲的音樂特征與演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