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演唱特征及情感表達

時間:2022-10-23 09:52:09

導語:藝術歌曲演唱特征及情感表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歌曲演唱特征及情感表達

[摘要]印青是當代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作曲家之一,他創作了許多經典聲樂作品,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v觀印青的藝術歌曲作品,其具有三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分別是時代性、民族性和抒情性。印青的藝術歌曲推出了很多歌唱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很多歌手都因為他的歌曲走進大眾視野而后逐漸成為歌唱家。他的藝術歌曲極具抒情性,在演唱印青藝術歌曲作品的時候要注重演唱技巧和情感表達,尤其是情感表現的理解色彩表現和真實自如。

[關鍵詞]印青;藝術歌曲;演唱技巧;情感表達

印青,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他創作的藝術歌曲具有很高的傳唱度,經久不衰,被稱為“中國的舒伯特”。印青的創作題材形式豐富多彩,創作主題是歌頌祖國、歌頌黨和人民,創作旋律十分優美,使人聽了身臨其境流連忘返。聽印青創作的藝術歌曲是一種聽覺上的享受,不僅旋律優美跌宕,而且極富民族韻味,在演唱者演唱時還具有一定的難度。演唱印青創作的藝術歌曲需要演唱者對作品有著十分詳細的了解,對歌曲中所傳遞的情感也可更好地表現,才能讓印青的藝術歌曲作品在舞臺上表現得完美。本文圍繞印青藝術歌曲演唱特征情感表達展開,對印青藝術歌曲作品演唱以及情感表現分析,不僅可以直接提升對印青藝術歌曲作品的駕馭能力,而且還可以通過對印青藝術歌曲的分析獲得聲樂演唱的綜合能力,將演唱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印青藝術歌曲創作概況

1954年,印青出生于江蘇,他的音樂學習之路受到父親的影響,印青的父親就是部隊文工團的文化干事,因此,他從小就接受音樂的熏陶,并學習小提琴等器樂。1972年,印青正式開始進行歌曲創作。印青通常將其藝術歌曲創作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就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此時由于中國國情之特殊性,文工團里的音樂骨干通常也都身兼數職,本來是小提琴手身份的印青還得肩負指揮、走臺以及樣板戲排練等工作。他的第一首歌曲作品《我是一個架線兵》就誕生于這個時期,盡管各方面都很稚嫩,但已具有那種樸實溫暖的特點。由于作品是來源于士兵生活,所以也很快在部隊傳唱開;進入20世紀80年代,印青看到了電聲樂隊的發展,他組織了電吉他、架子鼓、電貝司和三支小號,組成了一支電聲小號樂隊,名為北斗星,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時期他創作了《當兵的歷史》《媽媽的小詩》《閱兵歌》《班長》等抒情藝術歌曲作品。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這個時期他接觸到了很多作曲家,從文藝工作的一線上升到了更高的平臺。因此他也有時間將他積累的生活都融入到創作之中,并開始和自己日后的黃金搭檔賀東久合作,創作了《走進新時代》《中華大家園》《邊關軍魂》《馬蘭謠》《迷人的海灣》等藝術歌曲作品。第三個階段是新時期的創作,同時也是印青的創作高峰期,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成熟之后他的作品也呈現了多元化,題材上不再只關注軍旅生活,代表作品有《天路》《在燦爛陽光下》《凝聚每份愛》《祖國在召喚》《西部放歌》《蘆花》等??v觀印青的藝術歌曲作品,可以看出具有三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分別是:時代性、民族性和抒情性。先看時代性,印青的軍旅作曲家身份使他對時代面貌十分關注,他成長的時代恰逢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因此他的作品也是時代的縮影,《走進新時代》《走向復興》《西部放歌》等都是以改革和西部大開發等作為時代背景的創作;再看民族性,印青的作品《天路》就是以青藏鐵路修建為內容表現西藏民族風格的作品,也有江南《采桑小路》這種小調風格的作品;再看抒情性,雖然印青是軍旅作曲家,但他的作品大都是從士兵個體的角度出發,注重個人情懷的表達,《蘆花》《江山》以及上文提到的若干歌曲都是極具抒情特點的。印青的藝術歌曲創作,不僅給大眾留下了諸多經典作品,而且也對社會產生了很多深遠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上,分別是高審美的榜樣、為軍旅服務和培養新人。首先印青的藝術歌曲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他曾說,“通俗和低俗必須區分清楚,音樂家有保護年輕人心靈的責任”。[1]在今天,音樂娛樂化全面發展,商業進程下充斥著低級的娛樂歌曲,很多音樂作品不僅空洞而且低俗,這對青少年是一種無形的毒害。印青的藝術歌曲作品則從藝術本質出發,追求美的事物,他的作品體現了濃厚的社會責任,肩負起崇高品質的榜樣。其次為軍旅服務,印青生于軍隊家庭,他幾乎是沒離開過軍隊,因此對軍隊的感情深厚,以至于他的主要創作主題都圍繞著軍旅生活。他每年都要下一線去慰問和了解士兵們的生活,然后為他們創作屬于他們自己的歌曲,這無疑是對戰士們最好的慰問和鼓勵,是愛軍的表現。最后,印青的藝術歌曲推出了很多歌唱家,如蔡華慶、王宏偉、雷佳、王莉等都是因為他的作品而出道。他的作品也成為歷屆青歌賽選手們的必唱曲目,從而為我國歌唱界輸送了很多人才。比賽中那么多歌手選擇印青的作品,也說明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下文我們就來分析印青歌曲的演唱。

二、印青藝術歌曲演唱特征

(一)演唱分析。歌唱是語言的藝術,因此語言當是演唱的載體,所以在印青藝術歌曲演唱分析中,語言應該算是演唱技巧的前提。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時忽視了咬字問題,只注重歌唱的技巧、氣息、共鳴等要素,忽視了語言會影響演唱的整體狀態,不清晰的語言不能夠完整地表現作品的內涵,而且會使演唱變得糟糕。印青藝術歌曲的語言遵循漢語發音的特點。漢語的發音是由字頭、字腹、字尾構成的,用拼音來拆解,又分為聲母和韻母。結合這兩個元素考量,構成我們語言的發音。與日常說話的語言相比,歌唱又有一些區別,要保持字正腔圓,如作品《望月》中,“世界上最美最美的是月亮”的“亮”發liang(四聲),在字頭處剛好是6/8的次重音,字頭要清晰準確,字腹和字尾連接在一起,“ang”是延長的,字尾收尾開口音要注意吐字的松緊適度。如在日常說話的時候漢語的重音根據不同語境來確定,但歌唱的語言通常落在吐字的字頭上,規范字頭、字腹和字尾的吐字在歌唱中更加重要。從聲母和韻母的角度來看,韻母在演唱中也更被強調。再如作品《蘆花》的最后一句話“報春回”,這句“回”的咬要比《望月》的難度大,因為這三個字是分開唱的,因此要分別看待。先看韻母,一個字韻落在“報”上,這個字按照韻律是屬于十三轍中的遙條韻,“春”則是人辰韻,在咬字時用鼻音表現,最后歸為“回”的灰堆韻上。這種連續的吐字要依靠口腔咽腔以及鼻腔的協調,另外要切記不能因為咬字而阻礙了呼吸,也不要讓口型變化過快,這都會使吐字保持飽滿。我們通常在日常說話的時候,吐字并不規范,但歌唱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在字頭、字腹、字尾的吐字,字頭要清晰而準確,韻母的表達一般都在字腹的后面,那么這個韻母要長一些,字尾要做到收放自如,尤其是開口音的字,或高音部分的字尾都很難控制。很多演唱者都不注重吐字,認為這并不重要,但事實上最基礎的部分也正是最重要的,并不是初級或低級問題。(二)歌唱技巧的運用。1.氣息與共鳴的運用。氣息是印青藝術歌曲演唱技巧中最重要的部分,歌唱中的氣息遵循腹式呼吸法,而氣息與共鳴的搭配才形成一套完整的發聲機制。在此不再復述腹式呼吸以及共鳴的基本原理,印青藝術歌曲對這套體系的要求是很高的,不僅因為有的作品音域寬廣,而且對氣息的持續性要求較高,在細節處也都需要很高超的氣息和共鳴的運用。演唱藝術歌曲《蘆花》最后一句氣息運用就很講究,“報”轉音后到了全作品的最高音high,時值也有所延長,而“春”“回”兩個字卻還是保持了高音的結束,這需要很平穩和充足的氣息運用。演唱這一句高音并不是從高音開始,是需要準備的,從“早戴春花”就已經開始醞釀了高音,結束這一句的時候有一個小的換氣口,需要急呼吸來儲存氣息,急呼吸通常在過渡時使用。而承接的下一句也通常不會那么難,這是因為時間短,吸氣時未必會吸到飽滿,但《蘆花》里面卻是全作品最長和最高的一句,這需要在短時間內能迅速調整呼吸,并且配合在頭腔處共鳴腔體的表現,頭腔共鳴要盡量高一些,聲音不要過強,要柔軟不能用氣息擠壓,應該是托住和推送。“報”字是難點,轉音出腰部肌肉以及橫膈膜要稍微緊張一些,讓聲音升高,注意口腔的形狀、喉嚨的松緊等元素,微笑肌的保持,到“春”的時候雖然換了氣,音降也低了,但位置不能變。氣息的均勻這時候顯得十分關鍵,不僅共鳴位置要和之前的“報”保持一致,氣息的均勻程度也要保持一致才是平穩。“回”結尾,如果“春”字唱得好,這個字是順理成章的,如果“春”字沒有發揮出來,“回”也很難表現,所以要注意承接和共鳴點的持續,表現出作品強大的穿透力。2.音色與音量的表現。音色是聽者最直觀接受的,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把音色以及音量算作一種演唱的技巧,但事實上,音色對于歌曲整體的影響以及情緒表達有著重要的承載作用。音量以及強弱與音色的結合托起了整個作品的聲音和情緒基調,而且全作品都會用到,因此也是最基礎的技巧。印青藝術歌曲中的抒情特點使得對演唱者的音色有一定的要求,根據不同作品的內涵表現又各有不同。因此印青藝術歌曲的音色選擇較為嚴謹,音色要根據作品進行篩選,要對應作品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音色的明亮、暗淡、豪放或細膩在整首作品或在一首作品的不同樂句都會有所不同,因此選擇音色需要演唱者用心,能夠恰如其分地選擇作品對應的音色。音量與音色也需要對應,在作品舒緩的部分,表現溫柔的情緒都不需要很強的音量,在表現憤怒的或高昂的情緒時會讓音量加強,音色音量為了烘托情緒的表現結合起來表達。印青的藝術歌曲作品抒情性強,因此多用柔美的音色以表達,在柔美的基礎上再使音色和音量遞進,表達一種宣泄感。如印青作品《望月》的鋪墊段就是抒情性很強的段落,借月抒情,表現軍嫂在家對軍人的思念,是自言自語的內心獨白。A段的音色柔美恬靜進入,因為望月是夜晚的事件,因此聲音的柔美要有一種穿透力,和皎潔的月光相契合,勾勒出月光下的傾訴背景展開演唱,音量是舒緩的娓娓道來。當B段進入時音色更加結實和充實,在音量增加,但這種增加并不是對比明顯和強烈的,是一種緩坡式的升高,音色從柔美逐步轉變為明亮。印青藝術歌曲中還有很多演唱技巧,但對于共性來說,氣息共鳴的運用以及音色音量的協調這兩個系統構成了技巧表現的支撐平臺。氣息不斷地循環,到達不同的腔體共振,根據作品需要而改編音色和音量,這就能完整地表現作品,所以演唱者要格外重視這些基礎的演唱技巧。

三、印青藝術歌曲的情感表達

前文不止一次地提到印青藝術歌曲的抒情性,而情感表達又是音樂作品以及其他藝術作品的核心,所以情感表達是印青藝術作品的靈魂,但它必須以技巧為載體才能顯現。在印青藝術歌曲中表現情感首先要注意情感基調。情感基調就是作品傳遞給聽者的第一情感,情感基調需要通過對作品的理解來獲得。理解作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作品的音樂,另一方面是作品的語言。語言比較直接,我們可以通過語言分析直接獲得作者的情感基調的喜怒哀樂,音樂也是一樣,大調、小調以及轉調離調或特種調式的運用都在表現作品的情感基調。所以演唱時首先要了解作品的情感基調。以印青藝術歌曲《藍色愛情海》為例,這首歌是傳統的二段曲式旋律,起伏十分具有張力,大段的抒情有八度、五度等音程跳進,降六級和降七級的色彩變化也突出了這種情感抒發。從文字上選一段歌詞為例分析一下作品的情感基調?!端{色愛情?!犯柙~節選:月光融融,相知相愛,風起浪涌我與你同在。深深眷戀你的胸懷,擁抱在一起竟是永不更改。啊!你和我把心兒連起來,歲月如歌像那藍色愛情海。當笑容展開漫天云彩,美麗人生永不分開。這是一首典型的藝術歌曲歌詞,這首歌的主題是愛情,這種愛情并不是青年男女的熱戀而是一種成熟的愛,是可以廝守終身而并不轟轟烈烈的平淡平凡卻溫暖幸福的愛?!霸鹿馊谌?,相知相愛,風起浪涌我與你同在”交代了愛情的穩定狀態,在情感表現是很溫暖幸福的,到“擁抱在一起竟是永不更改”是誓言表述。然后B段“啊你和我把心兒連起來”表達對愛情的廝守和如今相愛的狀態一種永恒的期盼。因此可以知道作品是歌頌愛情的,傳遞了一種幸福溫暖的愛情基調,盡管B段高亢,但幸福的基調不改變,一種快樂愉悅的歌頌。從抒情的角度上看,這首作品和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也有很多相似之處,舒緩而濃重的情感表現傳遞了一種強烈的情感基調。理解了情感基調,就要進行抒發。情感基調的表現比較直接和宏觀,是一種情感方向性的指引,因此理解了作品很容易清楚地表達情感基調。如演唱這首歌的時候,氣息穩定,緩緩地抒發,每句之間的對比不要太明顯,以聲托情,以情帶聲,一條線地表現出來。注意在A段進入B段的時候,情緒發生了起伏,但不能破壞基調,雖然高昂但不是詠嘆調,依然要保持幸福和溫暖的情緒基調,不能變成獨白式的宣泄。情感基調是奠定演唱中的情感基礎,演唱中的情感表現僅僅有基調是不夠的,還需要中調和為調,也就是情感色彩的具體表現。情感色彩是比較抽象的,情感看不見摸不到,因此只能輕描淡寫或用比喻的方式來闡述和啟發學生。演唱中的情感色彩像是一塊不斷變化的顏色板,融合了諸多顏色,隨時都在變化調色。但通常一首歌的情感基調奠定后,情緒色彩的色調也就建立了,情感的變化就會顯得很細微,帶來微妙的變化。情感的表現不僅要準確,而且還要自然。自然是一種演唱的境界,就是除去了自我的約束屏障,能夠與觀眾通過演唱直接交流情感,這種自然很真誠,會使觀眾很容易地進入情感共鳴的狀態,這是一種意境。何謂意境?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的感官有六種,在常規的五種即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的基礎上還有一個意,也就是第六意識,即我們的思維。而傳統文化將我們的思維劃入到一種感官,認為前五種的感覺最后都反饋到第六意識之中,也就是說味覺的感覺最后投射到意識中形成一種意識感覺,聽覺、視覺都是這樣。但這并不是意境,所謂意境是意識的感覺達到了某種境界,也就是說使感受的人獲得了感動。吃東西未必會獲得意境,但好吃的東西唯美的畫面都可以使接受者感受到一種意境,意識形成了一種境界。而音樂也是這樣,尤其是民族聲樂演唱中,形成了真切的情感流露就會有意境的傳遞,這才是情感傳遞表現的最重要的部分。情真意切的自然流露是兩個次第,情真是感動和了解層面,自然流露是沒有束縛的表現,不僅聲音的情感塑造,而且還需要克服緊張的心理,有時候臺上不必要的緊張心理會使演唱受到約束,束縛住情感的表現。這種緊張心理不僅僅是初級演唱者會有,很多成熟的演唱者也會因為生理原因或心理原因產生緊張心理,而不能自然地流露出來。緊張心理可以依靠平靜來克服,在每次演唱的時候可以試著觀察自己的呼吸,讓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最平穩然后直接表現出來,使演唱者和聽者之間的溝通更加直接,為大家帶來更精湛的表演。結語印青藝術歌曲抒情唯美,從他的藝術歌曲可看到他有一顆富有大愛的心,他的藝術歌曲都在歌頌美好的世界和每個人的理想,他的作品溫暖幸福,能夠使聽者體會到立體的美感,這是很多音樂家不能達到的。印青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以及旺盛的激情,每個音符都滲透著他熱情的情懷和豐富的想象力,創作出來一個個扣人心弦的作品,充滿著對祖國對黨和人民深厚的情誼,對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其作品具有很強的時代民族特色。所以他的作品一個個的被人們所喜愛與接受,像一個個精靈活躍在舞臺上,閃耀在人民大眾的心里。[2]在演唱印青藝術歌曲的時候,要注重基礎技巧和情感的表現,要注重情感表達的層次,要理解作品的深度,很多演唱者恰恰都忽視了這些內容。表現印青藝術歌曲中所蘊含的愛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體會,體會人生的風景與滄桑,才能感受到印青作品中的精髓。本文對印青藝術歌曲作品的演唱與情感分析較為淺表,希望得到各位老師的批評指教。

作者:姚安平 單位:沈陽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