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風格和特點

時間:2022-08-19 02:59:41

導語: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風格和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風格和特點

摘要: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詩詞藝術有著非常獨特而崇高的地位。它是人類抒發情感最為重要的語言媒介之一,人們可以通過詩詞藝術來開拓自己真實的精神世界。孔子曾這樣描述“不學詩何以知禮?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笨梢?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yishulunwen/ysgqlw/201908/704225.html" target="_blank">古詩詞它本身作用的多樣性,本文就時間的推移對我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風格特點等有關內容進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對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藝術歌曲;古詩詞;風格與特點

中國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從體裁與形式上來看,與西方的藝術歌曲并沒有太大的差異性,同樣都是通過詩詞來體現情感與意境。不同的是,中國的古詩詞是可以吟誦出來的,并且本身就自帶韻律節奏等因素的,加上了音樂的渲染,所以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對于中國聲樂的領域影響之大,范圍之廣對于我們來說都是毋庸置疑的。直到現在,以黃自、青主、趙元任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創作的藝術歌曲仍被很多歌唱者廣為傳唱。而對于很多大學生聲樂學習者來說,對于古詩詞藝術歌曲的了解程度少之又少,僅僅只是停留在唱這一表面字意上,這樣的學習是對自己專業的懈怠。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學習古詩詞藝術歌曲,增強自己的聲樂學習與領悟能力,來達到它的真正目的所在。

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發展從創作特點和手法方面來講一直在探索與研究,從上世紀20世紀初,這時期的藝術歌曲是在中國發展最早的時期,大部分的創作技法多采用歐洲浪漫派晚期特點,代表人物青主黃自,以青主創作的《大江東去》和《我住長江頭》為主,這是兩首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而黃自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點絳唇•賦登樓》《南鄉子•京口北固亭有懷》等曲,除了青主黃自的作品外,同一時期的劉雪庵的《紅豆詞》(曹雪芹詞),譚小麟的《清平調》(李白詩)《彭浪磯》(朱希真詞)《正氣歌》(文天祥詞),硬尚能的《沁園春•恨》(鄭板橋詞)等,這些作曲家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無不表現了古詩詞藝術本身的典雅和獨特的魅力。古詩詞藝術歌曲和西方傳統藝術歌曲的相似性,同時也一直在探索的過程當中。新中國成立之后,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和人類對于文化審美的變化,藝術歌曲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中,在這個時期,古詩詞藝術歌曲也只能出現在國外留學或深居海外的作曲家創作下,他們將中國傳統的古詩詞加入了很多現代的元素和相對之前階段不一樣的風格,比如留學于加拿大,后就任于香港大學的作曲家林樂培創作了獨唱與管弦樂形式的聲樂套曲《李白夜詩三首》。這部作品就是林樂培在美國完成的,含有較高的藝術性,也體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譚小麟同樣在美國留學,后執教于上海國立音專,是現代作曲觀念技法的第一人,其作品具有非深的文學底蘊和音樂修養,更是吸取了西方作曲的某些可行的因素,在我看來,要需要唱好唱精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因為中國詩詞藝術歌曲的意蘊更加深厚,對情感的處理要求比較高。這也是它與西方藝術歌曲的最大不同點,西方藝術歌曲只需要站在舞臺上用語言和音樂來打動觀眾,而中國藝術歌曲更需要情感與音樂相結合的方式打動觀眾,在我看來對古詩詞開始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去吟誦它,但所謂吟誦,就是指要把它的語調,抑揚頓挫表現出來,去體會詩詞帶給你的樂趣,才能真正領悟到詩人在詩中想要表達的意境。演唱時,要將自己帶入到詩中當中熟悉它,這樣更便于去理解和內在的東西,其次,中國古詩詞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具有起承轉合的結構,演唱者要對歌曲的曲式結構有一定研究,在有限的詩詞當中,一要唱出畫面感,要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感,要做到準確穩定,對它的細節進行研究學習。

對于學習古詩詞藝術歌曲,對氣息和咬字的訓練也尤為重要,首先,氣息是演唱歌曲的前提,尤其是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更需要的扎實的基本功,會自由的控制氣息,要讓氣息流動起來,這樣歌曲才不會唱的生硬,把握好它的度,不能吸得太滿又不能吸的太淺,讓整首音樂流動起來,講究字字均勻又要把古詩詞的韻味生動的表現出來,這就需要演唱者臺下努力的訓練,精確到每一個字都要達到狀態。氣息就是歌曲的根本所在。咬字也是演唱中國歌曲最基本的,我們演唱強調咬字清晰,字頭字尾要干凈利落,如果字也咬不清,那我看來,聽這首歌曲的意義何在呢,是不是這樣就破壞了音樂本身想要表達的內容呢。所以,古詩詞的吟誦就顯得多么重要,要做到字清,準確,短短一句詞,十幾個字,卻字字涵蓋著它的意蘊。因為每一首詩詞的表達和語境不同,所以演唱者對于咬字的準確性要有一個判斷,作出相應的調整,因為語言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真要做到上面的要求,還是要加強自己的藝術素養,不要只顧音樂自身,也要多去讀書,養成一個讀書的好習慣,加強理解與欣賞的能力,這有助于培養自身的心境,只要有心,才能做到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提高自身的層次。中華詩詞博大精深,在我看來,古詩詞藝術歌曲亦是如此,其詩詞與音樂的相融合,更是體現出了它的韻律之美,這也是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能夠成為各大聲樂比賽中經常拿出比賽的原因。這會使我們繼續傳承發揚,親身去體驗古詩詞藝術帶給自己的美妙之處,值得我們這些聲樂演唱者去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趙少英.中國古詩詞歌曲藝術的歷史遷延與現代復興[J].甘肅社會科學,2012,02.

[2]韋歌.中國當代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分析及韻味把握[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3]孫會玲,吳曉勇.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及演變[D].南京曉莊學院碩士論文,2017.

作者:吳謀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