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藝術論文:話語藝術對化學教程的影響

時間:2022-02-10 03:14:17

導語:語言藝術論文:話語藝術對化學教程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言藝術論文:話語藝術對化學教程的影響

作者:陸燕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東海中學

解析化學,特殊理會

巧妙地采用特殊化的記憶方式去理解化學,讓充滿激情的學生體驗化學課堂教學的快樂,這不僅能給化學課堂教學注入超出尋常的活力,也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滿腔熱情.例:二氧化碳氣體的密度1.977g/L,可記憶為“要點酒吃吃”;地殼中列前三位元素O、Si、Al可記憶為“養閨女”;再例:學生常常很難記住一些人體必要的微量元素.教師則幫助它們重新排列:鐵、鉻、錳、鉬、銅、硒、氟、鋅、鈷(鐵哥們,摸點東西不辛苦),學生聽了往往覺得非常有趣,一下就容易記住了.

活化化學,表述靈動

常言道:教學有法無定法,關鍵在得法.運用到化學課堂教學中再恰當也不過了.化學教師談吐得體,用詞新穎,表情豐富,富有激情的教學手法,都來自于自身長期積累的教學功底.它不僅要求教師要把化學知識講授得通俗易懂,出神入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置身課堂,心曠神怡,興趣盎然,把學習化學當成了一種快樂的享受.例:CO還原CuO,此反應化學方程式既不屬于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也不屬于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可以標出“#”符號,可以理解為“四不象”,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一類,學生看了這個字,忍俊不禁,豈會再錯.再例:用CO和H2“早出晚歸”,而酒精燈“遲到早退”比喻CO和H2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玻璃管內黑色CuO粉末變為光亮紅色的Cu,可理喻為CO和H2使CuO從“黑暗走向了光明”;實驗結束時,先停止通CO和H2最后停止加熱,則防止生成的銅再度被氧化變成了氧化銅可謂之“濤聲依舊”.

亮麗化學,多變新異

“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極易造成學生學習枯燥,感覺沒有新意,教師則時常授予合乎當代學生認知的教學方式,讓新意的亮點頻頻出現于課堂,那么課堂教學就會充滿活力.教者激情奔放,學者情緒高漲,教學雙方都相得益彰,教學效果大為增強.例:講授“空氣”,教師與學生互動,每人可以伸出雙手,然后輕輕捧起,讓學生感受手中之物的存在.或者讓學生猜謎,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再例: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割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組合成分子,原子本身沒有改變.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演示學生互相交換位置,讓學生學生感受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是最小的粒子.如此的課堂教學,一定讓學生終身難忘!

難忘化學,迷津點撥

由于初中化學知識點比較零散,有些規律縱橫交錯,理論比較抽象概括,實驗靈活多變,學生學習時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陷入重重迷茫之中.如何讓學生擺脫困惑,沖出迷茫,更多地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知識脈絡化,善于揭示規律,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例:H2、CO、C都具有還原性,巧妙地把它們哥仨比喻成索馬里海盜,因為它們都喜歡和氧發生反應,把氧占為已有,物質在反應中得氧,發生氧化反應,具有還原性.再例:KNO3、NaNO3在復分解反應中視為“好人”,從不跟任何物質發生反應.因為鉀鹽、鈉鹽和硝酸鹽均溶于水,而BaSO4和AgCl是“生死兄弟”,生成的白色沉淀不與強酸、鹽等物質發生反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加以點撥,就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