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性藝術的多元化

時間:2022-08-21 03:42:35

導語:當代女性藝術的多元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女性藝術的多元化

一、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創作中“我”的多視角性

1.我和生活的牽絆對女藝術家來說,藝術并不“高于”生活,而更接近生活。她們處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描繪著生活中的畫面,并時常使自己的“像”躍然于畫面上,即“藝術家將自己的身體,或身體的某一部分,作為藝術表現的主體,‘我’為敘事的載體,深入細致地描繪‘她們’的各類‘情狀’,用以表達作為女性的藝術家各種復雜精致的感受,并且‘不擇手段’。”[1]可以看出,當女性藝術家們面對畫布進入創作思考狀態時,對于自己周圍生活的考量與探究已成為了一種攜帶式方法。她們用這種途徑去和世界交流,直截了當、沒有任何顧忌地把自己的心靈體驗和感知具象作為視覺符號。例如,畫家陳淑霞的繪畫作品,總是以自己為原型:細眉小眼的小婦人家,模樣極為普通,并且似乎總感覺有些小小的哀傷、愁思與自戀。人物表面總能感到安靜與順服的氣息,仿佛就縮在自己的空間里,把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不讓別人猜到她的內心、看到她的真實面目。讓你覺得她們總是帶著一點點自己獨特的內心守候,一些些屬于自己的小趣味,一個個只屬于自己的秘密。曾有評論家指出,陳淑霞所采取的是一種“陌生化”的技巧方式,她不斷地去追尋并細膩地描繪著真實的生活與人的情感。而似乎就在這不斷地執著地描摹與寫實中,真實的生活方式與人的情感竟然變異了,變得連我們自己都陌生了,不認識了。但有一天當我們突然悚然一驚而發現,或許這才是真實的生活,真正的自我。而這種“異化”才是本質所在。

2.“我”的感知藝術家都是感性且敏銳的,而女性藝術家,則更容易悲憫或是喜悅。她們傾向于用“借物抒情”的描繪方式來安撫內心的情感,好似這“物”與她們內心的某種感知和期盼相碰撞,相融會了,并且催生出一種令人難以自拔的力量,縈繞著,牽絆著,這也是女性自我審視的另一種詔諭。她們會不由自主地選擇與自己生理感覺、心理情緒、生命體驗等相觸碰或與自己身心經歷有微妙情思對應關系的具體事物,而不是觀念地、明智地提出問題或描寫現象。這在繪畫中表現得更為具體,她們依據直覺選取與感覺相對應的物,并瞬間將這種噗噗心跳的感覺牢牢捉住,再通過技法、烘托等各種因素加以不斷強調和擴大。隨之,這種長久沉淀在個人生命經驗中的生存情感便似有意又無意地蔓延開來。“創作過程中物象本身所具有的性質往往被忽略,她們只是借與自己身心體驗相對應的某點來強調個人感覺而已?!盵2]例如,畫家蔡錦的代表作《美人蕉》系列,那可感觸的美人蕉形象已被語言所代替,萎糜、歪曲、變異、扭捏的形象和眩目的色澤讓畫面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氣氛。美人蕉本身形象是否真實已不再重要,而恰恰是當生命在被外力刺激、侵襲時處于的矛盾、掙扎、沖突和劇烈疼痛的狀態和對個體生命痛苦的釋放,才是精髓的體現。畫面綻放出的強烈爆發力讓觀者無不為之震撼。可以想象,在“情”與“物”相逢之前,就連藝術家本人也未必知曉。其實這種感觸、碰撞和火花一直都淺淺淡淡地存在著,直到它們相遇彼此的那一瞬間,好像“一見鐘情”般,身心感知和血液里的細胞得到了一種類比性的契合,不斷膨脹。于是“情”浸透在“物”中,“物”也被“情”融化了,恍惚看過去好似物是表現的主體,其實那是流淌、滲透其間的砰然心跳。

二、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創作中呈現形式與選取媒介的多樣性

媒介選取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裝置領域與雕塑領域。選材運用上除了大理石、青銅等鋼硬、堅挺的材料外,木、玻璃鋼、毛線、布等柔韌性的材料也被廣泛運用,既給人以視覺上的柔美而又不缺乏內在的張力?!澳切┎淮_指身體及器官的作品,仿佛有一種生理上的對應感受,如植物纖維的觸覺和身體的某種對應關系”。[3]施慧就其代表作《結》,曾說過,那一縷縷的棉線,就像從她“身體”中抽出來的一般。這些柔而綿軟、薄而輕弱的材料的選擇,反映出了女性細膩而獨特的情思與選取媒介的方式。除以上構件外,女性藝術家們還會將日常用品運用于創作之中。例如陶艾民的《女人河》,這件裝置作品便是“將昔日中國女性最為普遍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洗衣搓板’作為一種媒介和女性生存狀態以及與女性有關的文化構筑聯系一起,象征中國女性的歷史河流”[4],從歷史對女性社會的定位來探討婦女的社會身份認同問題和現實處境。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家的作品無論是抒情的、詩意的、唯美的、浪漫的,還是富有思想銳氣的、神秘的、直面現實的,向我們展示的都是一道廣闊而絢爛的獨特藝術風景線。

三、針對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在創作中存在問題的探討

隨著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不斷發展,女性藝術家在探尋的過程中,運用社會性別、社會角色等理論的指導,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并昭示了“不同于男性畫家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模式,有著較男性更善于接受和感覺印象的能力,有著女性特有的審美情趣和表達習慣”[5]。但與此同時,也逐漸讓我們開始反思,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在創作中是否也存在著某些問題。曾有評論學者將一些女性藝術整體體現出的基本特征歸納為:“女性藝術著重于‘藝術感性特征’,充滿‘孩童般的幻想’,表示出‘對于政治、歷史、哲學的大主題缺乏興趣’,仍然‘對男性的世界普遍缺少興趣’等?!盵6]筆者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1.太過于突出女性自我意識或許是“由于批評家對女性意識的不正確的引導,當前一些女藝術家的創作題材還是主要集中在對女性意識的反映上,范圍較狹小?!盵7]有評論人員曾指出,女藝術家常常選取一些具體事物來描繪,且大都集中在靜物選材上,而隨之形成她們的一種特殊符號形式,并且固定下來。這些往往蘊涵著與女性意識相關聯的生命經驗和經歷的特別性符號,在她們的藝術作品中,不乏反映出了某種既孤寂又知足的情感特征。同時,某些“女藝術家為了突現自我的存在,往往把自我從大我即社會人的身份中剝離出來,遠離社會。她們以向內的視線,將目光鎖定在自我的生存范圍之內,描繪女性的情欲、孕育、家庭等。這種對女性意識的過分強調,削弱了女性藝術的力量,使女性藝術缺少社會的張力?!盵8]母性關懷和對和平的需求是女性體質天生所具有的,而這些都可以促使她們將敏銳的觸角拓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不同階層,由自我的內向型輻射到社會的外向型,擴展到全人類的角度進行思考與創作。也許這樣女性藝術就會突破發展的瓶頸。

2.對性和身體有著過分的關注如果說當代一些“女藝術家想通過她們的身體藝術試圖傳達一種文化理念,即批判男性對女性身體的‘凝視’和男性文化中心論”[9]。但由于她們“過分沉溺于女性的性別角色,而淡化了身體作為藝術載體的文化指向,并沒有形成對男性文化中心論的批判,反而滿足了男性眼光的窺視心態”[10]。女藝術家除了選擇性和身體這類題材外,還應讓其題材擁有社會性,反映更廣的內容。

四、結語

女性藝術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刻而淵遠的文化含義。她們以多視角、多元化的方式表述著那完全出自于內心的情緒和對自我最深層的剖析與反省,思考著女性自我本身與群體的生存狀態,使得作品變得更加生動且極具說服力。女人天生就心思細膩,她們給予生活中微妙的細節以獨特的關注,并為找到與自己內心情緒相契合的點,將其不斷擴大。與男性藝術家相比較而言,女性藝術家更善于捕捉和抒發內心深處的情感。她們不刻意尋求寫實的客觀性重現,完全順服于自我內心的引導,沒有邏輯的嚴密性思考,更多的是散文式的隨性的抒寫。而這也使得女性藝術變得更加貼近于藝術的真實和本質。中國當代的女性藝術家以其獨特的思維方式與創新的藝術風格,給中國的當代藝術帶來了勃勃生機。女性藝術家在藝術領域的異?;钴S與突出表現,讓我們看到中國當代的女性藝術在不斷的成長閱歷中顯得越發的成熟與自信,在向著多元化、學術化發展的同時,為人們譜寫著藝術領域里獨特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