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學生自學能力培養論文

時間:2022-09-09 09:22:00

導語:高中語文學生自學能力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學生自學能力培養論文

摘要:本文針對語文教學中教師課堂提問的技巧及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提問、自主學習

有人說,語文教學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而課堂教學則是這種結合的生動體現。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這就是教學藝術。而在眾多的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引導啟發藝術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節語文課的優劣成敗,與教師能否成功地誘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老師的課堂提問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課堂思維發展。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部分教師由于沒有抓住提問的契機,或者不懂提問的藝術,出現不少提問的誤區:1、問“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等毫無價值的問題,這樣的提問是學生思維得不到訓練。2、提出的問題空洞、難度大,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如一開篇就問學生“課文寫的是什么?”“本文寫作特色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只能啟而不發,因為此時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感性的全面認識,怎么能回答呢?3、提問沒有新意,如“本文可分幾個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等這樣的問題。問得多了,會讓學生有厭煩的情緒。4、提問對象過于集中,只顧優生,忽略學困生,很容易挫傷學困生的積極性。以上幾種提問的方法都是不科學的,它不僅得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更不用說鍛煉思維能力了。因此,有效地課堂提問應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的知識內容和思想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來精心設問、發問。另外,還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心理特點,找出能誘發他們思維的興趣點來問,使提問真正問到學生們的心“竅”上。

一、以下是本人語文課堂提問的幾中有效做法:

1、抓住契機,設置矛盾,激活思維。

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因此,老師應當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的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沖突”。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2、提問宜變直為曲,引人入勝。

課堂的提問如果只是一味直來直去,啟發性就不強,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樣的提問會感到索然無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礙思維的發展。例如我們把問題變成“曲問”“活問”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學生開動腦筋,并且要求他們在思維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錢夢龍先生在教學中的“曲問”可以說是創造了提問的最高藝術境界,他的講授《愚公移山》一文中就有兩處成功的“曲問”,結果效果是明顯的。因此,因勢利導,富于技巧性的提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各種綜合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3、提問要注意分層次設計,化難為易,化大為小。

上好一節語文課,單靠一兩個提問是不夠的,它需要教師站在高處,從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的提問,這樣的提問有一定的思維深度,才能多方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或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一環扣一環的問,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展。

4、提問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師應注意提問到角度和問題的深度。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可以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能培養發散思維能力。例如一篇課文的段落劃分,有時不只是一種劃分,那么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標準,又該如何劃分呢?學生通過這些訓練,就會明確解問題的方法有時不是單一的,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自然會舉一反三,靈活變通。

二、如何培養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任務是教師與同學共同完成的,而現在的中學生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的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樣以來,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教學效果就會不理想,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是現代語文教學的趨勢。

1、教學中要演示正確的、規范的、典型的過程,又要演示錯誤的、不嚴密的途徑,更要演示學生中優秀的或錯誤的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自己發現事物的兩面性,從而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對學生的各種活動給予及時的評價,并用精辟的、深刻的觀點闡述內容的要點、重點和難點,同時指出學生所做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適當的給予肯定和否定,支持學生大膽參與,耐心地傾聽學生對問題的看法和想法,然后根據具體情況耐心、婉轉的給予講解。注意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創造力,取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公務員之家

3、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產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這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鬃诱f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之”,方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因此,要喚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就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活”“新”上下功夫。

4、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中華文化浩如煙海,教師是永遠講不完的。只有交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能力,讓學生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歷練,才能真正得益。授之以魚,只食一餐,授之以漁,卻終身受用。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們不能只做教學的“主演”,而更要做教學的“導演”,培養學生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還要成功的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行思維訓練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