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教學下高中語文論文

時間:2022-08-30 09:31:42

導語:古詩詞教學下高中語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詩詞教學下高中語文論文

一、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給我們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者,有責任將這份遺產傳承到一代又一代人手中,讓它生生不息地哺育下一代。首先,對于學生而言,學習古詩詞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思想和大腦,深刻了解我們民族的文化,開闊視野,培養情趣。其次,古詩詞是歷史資料的反饋,可以了解社會的諸多事宜,有助于繼承祖國的文化遺產,學習我們先人的偉大精神、崇高品德和高度智慧,樹立振興中華的雄心壯志,提高學生的思想、知識、文化素質。最后,還能夠加深對現代漢語的理解,提高現代漢語的語言修養和表達能力,提高文學修養,提升人生價值,甚至改變人生命運。古詩詞在高考試題中所占的份額是不能忽視的,詩歌鑒賞題加上名句默寫,在整張試卷分值約占8—15分。古詩詞名句在作文中恰到好處地出現會讓文章增添色彩,提高文章的價值。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時,不僅要教會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與記憶,還要讓學生了解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的生平及其成就,讓學生了解到初唐四杰、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等重要詩派的風格與影響……學生擁有了打開華夏寶庫的鑰匙,能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愛國情操。

二、古詩文教學的對策

(一)創設情境,遷移運用,入詩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義。將情境創設與感情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設情境作為學生感情朗讀的基礎和鋪墊。同時又通過讀來引導學生領悟詩情,進入詩境。在詩詞教學中,應從形象入手,抓住詩詞所表現的客觀物象,使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幅或多幅畫面,從而能在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內容。現在的高中生,由于年齡特點,對問題能有較強的認識理解能力,因此,教師應讓他們在運用中不斷地加強積累,把詩詞教“活”,讓學生學“活”。在進行詩詞教學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多朗誦,讓學生多咀嚼體悟,讓學生多積蓄精神的原動力并結合適當典故教學,能借助大量的豐富的文化積累來理解,了解內容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描寫了什么樣的人物,訴說了一個什么道理。比如陶淵明的《飲酒》,知道這首詩的思想內容是詩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如屈原的《離騷》,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詩人有著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忘我的斗爭精神,從而培養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影片《屈原》的幾組鏡頭,提問學生屏幕上這位歷經坎坷,依然忠君愛國的詩人是誰?通過端午節的民間習俗:吃粽子、賽龍舟,以此來幫助學生回憶起這位偉大的詩人。

(二)想象誦讀,關注背景,悟詩情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惫旁娫~教學,要帶著學生讀,反復地讀,使學生熟能生巧。古詩文中有很多格言警句,如唐代李白的《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弧蹲髠鳌返摹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述而》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如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后世還將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古詩詞的教學意義在于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熱愛并吸收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精華,還利于語言和文化的積累,語言水平的提高。詩詞貴在吟誦,朗讀是學習古詩詞的一種途徑,有利于學生揣摩詞的音韻和情感,有利于學生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詞具有跳躍性、象征性,要想接受這些極強的文學形式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涵的過程。第一,教師可以范讀,使學生讀準字音,分清句讀,指導學生誦讀,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第二,教師還可以配樂朗誦詩句,之后學生齊讀詩句,學生自讀詩歌,結合注釋理解詩句大意。最后,讓學生細讀文本,咀嚼字句,品味詩詞的思想感情。如教的《沁園春·長沙》,先由教師范讀,讀準字音、句讀,然后通過學生自讀、分角色朗讀等,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再進一步分析課文,學生就會很容易理解,讀起來自然有興趣,效果就不言而喻。又以杜甫的《登高》為例,讓學生誦讀詩歌: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樣的誦讀可以使學生理解詩意,整體感知到杜甫的身世飄零,并能體會到他的老病孤愁??梢?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誦讀是進入詩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

(三)激發興趣,豐富情感,解詩意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笨廴诵南业膶дZ能吸引學生,為學生了解課文創造前提條件,使之更易接受知識和技能。教師應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的古詩文教學課上得生動活潑。在學生充滿求知欲時,由興趣轉化為想學,由想學轉化為能學,由能學轉化為會學,學生很快就感知了課文內容,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梢赃M行角色朗讀、背誦比賽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從實踐中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還可以借助流行歌曲來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如瓊瑤的《在水一方》,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歌曲和歌詞,借助音樂讓學生體味這首詞。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提問的方式,逐步引導,逐漸深入,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問題,并鼓勵學生發表個人獨到見解,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說出古詩句時,要適當表揚,可以組織一些課余活動,比如古詩應用比賽,古詩記憶力比賽,通過各種競賽,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以蘇軾的《定風波》為例。先進行提問式教學,遇雨是人生平常事一樁。在途中遇雨時,你會怎樣辦,怎樣想?等學生思考回答完畢,教師需對學生的回答智慧分析,調動學生的求知欲,集中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導學生一起走進《定風波》去感受蘇軾是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的。本課主要采取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詞與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開的,讓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下探究蘇軾的人生態度,了解蘇軾的成就思想,了解本詞的寫作背景。其次,讓學生運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相互討論,主動鑒賞詩詞,自己處理文本,提高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他們的性情。再次,帶領學生一起探究文中的“詞眼”,豐富學生的情感,傳授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最后,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具有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總而言之,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古詩文的權重在高中課本中越來越大,面對高考,高中學生掌握一些古詩文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古詩是一筆財富,如果教育者能好好利用,精心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由性,讓古詩文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

作者:許振淵單位:福建省惠安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