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范疇視角下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研究
時間:2022-01-07 11:30:36
導語:審美范疇視角下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審美范疇,是主體在審美活動中所產生的感受形式。不同的審美范疇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高中語文課程蘊含著優美、崇高(壯美)、悲劇、喜劇這四種基本的審美價值形態。丑、荒誕在高中語文必修課程中沒有得到體現。從審美范疇角度探討高中語文審美教育,有助于準確、全面理解語文審美教育。
關鍵詞:審美范疇;語文;審美教育
審美范疇,是主體在審美活動中所產生的感受形式,具有一定的范式性。人類的審美范疇在漫長的演變經歷中,形成了優美、崇高、悲劇、喜劇、丑、荒誕這六種基本的審美價值形態。在高中語文審美教育中,“通過六種審美范疇的欣賞、把握,有利于豐富情感體驗,開闊審美趣味,增強審美能力?!?/p>
一、優美與高中語文審美教育
優美是人類古典時代就認識到的一種審美價值形態,也是人的一生中接觸最多的美的顯現形式。如微風燕斜,花鳥纏綿,雪月空明,弦泉幽咽,都會給人沉靜、和諧的審美享受。這種單純、靜穆、和諧的美,就是優美。陶淵明《歸田園居(其一)》的美是恬靜、和諧之美。作者回到了向往已久的山川田園,自由成了他審美的天國。詩人筆下的風光是一幅具有田園牧歌氣息的畫面,詩人筆下的生活有一種悠然閑適的美。在這種安詳寧靜、物我合一的優美意境中,詩人處濁流不與世爭,守拙歸園田的人生態度才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不以詩中優美感的體驗為切入點,學生就很難理解陶淵明的精神世界。再如,《雨巷》將情感的真摯,意象的朦朧、語言的聲韻和諧融為一體,形成了優美的藝術境界。優美感以情感上的平靜、愉悅和心理感受上的寧靜、和諧為基本特點,使人獲得全身心的松弛與舒暢。高中語文的優美教育內容最廣泛,《再別康橋》、《荷塘月色》、《囚綠記》、《蘭亭集序》、《錦瑟》、《聲聲慢》、《歸去來兮辭》等都屬于優美教育的范疇。優美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的和諧統一,對緩解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撫慰心靈的浮躁大有裨益。
二、崇高(壯美)與高中語文審美教育
與優美追求主客體和諧統一的靜態美相對立,崇高“是一種客體在對立沖突中趨向統一的動態美”,常以粗獷博大的感性特質,雄偉的魄力,強勁的物質力量或精神力量,帶給人心靈的震撼,使人產生一種心潮澎湃、驚心動魄的快感,繼而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和激越。高中生經過一定階段的身心發展和理性豐富之后,不僅僅滿足于優美所帶來的感性直觀愉悅。崇高價值的審美教育滿足了學生審美心理上的需求,以沖突、神秘、粗礪、宏大等特征來激勵他們的精神,振奮他們的心靈,從而意識到人的偉大和生命的力量??梢?,在高中階段進行崇高教育是有必要的。從課程內容看,嚴格意義上從屬于西方美學的“崇高”是不存在的;但與之相對的,中國古典美學范疇中的“壯美”卻多有體現。如《沁園春•長沙》、《短歌行》、《我有一個夢想》、《老人與海》、《蜀道難》、《登高》、《念奴嬌•赤壁懷古》、《逍遙游》等選文都可以成為高中語文壯美教育的資源,值得語文教師挖掘。
三、悲劇與高中語文審美教育
悲劇被認為是藝術的“最高階段和冠冕”,也是語文教學關注較多的一類審美價值形態。高中教材選篇對悲劇有明顯偏向,如課文《哈姆萊特》、《雷雨》、《竇娥冤》、《孔雀東南飛》、《祝?!?、《荊軻刺秦王》,如名著導讀《堂吉訶德》、《高老頭》、《紅樓夢》、《家》等。高中語文的悲劇教育內容是豐富全面的,范圍涵蓋西方悲劇和中國傳統悲劇,類型包括命運悲劇、性格悲劇、社會悲劇。現行語文教學對悲劇的教育是重視的,但在內容開發和利用上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忽略中國傳統悲劇和西方悲劇的不同。中國傳統悲劇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如《竇娥冤》、《孔雀東南飛》等,常把斗爭的艱巨和大團圓結局結合起來;如《紅樓夢》的悲劇性既不同于中國傳統悲劇,又不同于西方悲劇。在悲劇教育中,除過《雷雨》一課,中西方的悲劇教學應有所區別。二是忽略了悲劇范疇的重合形態。高中語文教材所選的悲劇典型,往往都是“圓型人物”,聚合著多種審美范疇,如《裝在套子里的人》悲劇里重合著丑、滑稽,如《堂吉訶德》充滿荒誕的喜劇感和能催人“含淚的笑”的悲劇感。因此,悲劇教育在內容開發上,要多種審美范疇并舉,展示“圓型人物”深刻多元的藝術魅力。同其他五種審美范疇相比較,悲劇的審美教育價值最為重要。從悲劇審美看,它不像優美,只是感性的愉悅,而是體現著深邃的理性意蘊。這種理性意蘊能夠引導個體去思索人的本質、人的生存狀態及價值;可以幫助人們把握真理,認識社會歷史的發展,激發人們反觀自身;可以通過人們對善與惡的價值評判,升華倫理道德意識。優秀的悲劇人物,一定是有著強烈的生命意識、堅韌的反抗意志與崇高的超越激情。他們看到了自身生存發展的諸多必然局限,知道受挫與死亡的必然性;但仍不斷地在矛盾中抗爭,具有堅定的人生信念和不屈的斗爭意志,不惜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們看。悲劇的這種意蘊以及悲劇人物命運的領會,對個體心靈有重要作用。亞里士多德指出:悲劇是“借引起憐憫和悲劇來時這種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凈化靈魂的教育意義。宗白華認為:悲劇“使我們從平凡安逸的生活形式中重新識察到生活內部的深沉沖突,人生的真實內容是永遠的奮斗,是為了超個人生命的價值而掙扎,毀滅了生命以殉這種超生命的價值,覺得是痛快,覺得是超脫解放”。對于成長期的高中生而言,悲劇可以喚醒他們自覺的人生意識,教他們認識到人在旅途的各種矛盾,調節情緒上的盲目樂觀與消極悲觀。同時,悲劇教育可以培養他們不懈斗爭的勇氣和精神,使靈魂更加堅強,心靈更富有韌性。
四、喜劇與高中語文審美教育
喜劇在近些年的中國文化生產和傳播中占主導地位,喜劇類型的影視劇、娛樂節目等受到中學生的喜愛。審美價值形態的喜劇,如滑稽、諷刺、幽默,通常是“以本質與現象、內容與現式、現實與理想、目的與手段等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征,喚起欣賞者笑的審美反應?!眮喞硎慷嗟掳堰@種笑定義為“對旁人無傷的可笑”,認為喜劇是在模仿比一般人低級的人物。魯迅講“喜劇將那無價值撕破給人看?!崩?,必修⑤選了契訶夫的名作《裝在套子里的人》,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個奴性十足的教條主義者,他的外形、打扮、房間是“套子”式的,他的語言是充滿程式化的、教條主義的“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他的為人處事是機械死板的,甚至在未婚妻面前都不夠通融。教條主義的死板、僵硬讓別里科夫的性格極為不協調,也讓他的種種行動與表現拙劣于審美欣賞者。所以,學生讀別里科夫的時候會覺得滑稽、會無傷大雅地笑。在這種笑聲中,反觀自身,獲取一種優越感,增強對待生活的信心。這,就是喜劇帶來的審美心理體驗。總之,喜劇教育是關乎學生自信的教育,一方面在欣賞喜劇的過程中,使人的精神、心情得到精神的放松和平衡;另一方面,在欣賞那些比一般人低級的人物時,學生自我肯定的優越感會得到空前滿足。此外,喜劇還可以培養學生清醒機敏的審美頓悟能力和樂觀曠達的幽默態度。
五、丑、荒誕與高中語文審美教育
丑和荒誕是近代以來頗受關注的兩種審美范疇,也是20世紀西方現代派藝術表現最多的兩種審美價值形態?,F代社會生活的空虛、個體存在的無意義,出現了反和諧的丑、非理性的荒誕。雨果認為萬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暗聡鴮W者凱塞爾認為,荒誕是一個被疏離了的世界,荒誕感就是在這個世界中體驗到的不安全感和不可信任感,從而產生一種生存的恐懼?!比纭蹲冃斡洝返闹魅斯窭锔郀枺鳛橐粋€推銷員不可能按照理性的、邏輯的狀態去生活,無法作為人的存在去生存,只能變成一只“大甲蟲”。這種現實生活中非理性的存在方式,表現在文學中就是荒誕。格里高爾所處的荒誕的世界就是一個冷漠的、不可捉摸的、異化了的世界。需要指出的是丑、荒誕常常與悲劇有關,又借助喜劇的表現手段,復合了多種審美范疇。如《等待戈多》:兩個流浪漢在無望地等待“戈多”,等待著解救人生苦難的希望,明知希望是不會到來的,還要苦苦地等下去。這是一個悲慘絕望的故事,也是一個可以“領悟到人與希望乃至人與自身的嚴重分離”的荒誕的故事;但卻由喜劇形式表現出來,充滿粗俗的玩笑、小丑的動作等等??梢?,《等待戈多》混合了荒誕、丑、喜劇、悲劇四種審美范疇,給人們突出的審美震撼。高中生個體已趨于成熟,理性意識也逐步完善,初步接受丑和荒誕是必要的。丑和荒誕也正是通過丑陋、荒誕、騷亂、惶恐等帶來多重審美感受,從而實現學生更高層次的審美超越。不僅如此,丑和荒誕教育,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與自審意識也是大有益處的。但普高課標語文必修教材在選文上沒有涉及到典型的丑、荒誕,尤其是荒誕。《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教科書選文要具有時代性和典范性”。丑和荒誕作為現代主義文學最重要的價值形態之一,應該在必修教材中有所展示。必修課程刪去了傳統篇目《變形記》、《等待戈多》,導致選文上出現文學流派的缺失與空白,也使得高中語文課程在審美范疇上具有不完整性,這些都有礙于語文審美教育的展開。簡言之,高中語文課程在審美范疇上存在優美、崇高(壯美)、悲劇、喜劇這四種審美價值形態,但丑和荒誕在必修教材中沒有得到體現。不同的審美范疇,會帶給學生不同的審美感受。從審美范疇角度探討高中語文審美教育,有助于準確、全面理解語文審美教育。
作者:閔秋潔 單位:商洛學院語言文化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杜衛.美育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劉叔成,夏之放,樓昔勇等.美學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3]亞里士多德.詩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4]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5]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 上一篇: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 下一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