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線上教學的實踐
時間:2022-09-19 02:54:02
導語: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線上教學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讓線上教學模式迅速火熱起來。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線上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教學結構,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進行教學指導的開放式教育模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資源共享。這種教學形式對高中語文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和學生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整合信息技術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線上教學模式下有效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語文素養。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教學,可以有效打破教學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學生通過教學軟件和互聯網教學平臺等獲取教學資源,在課后時間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體驗學習多樣化的樂趣。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分析,清晰呈現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習的各個環節得到有效協調。本文將對信息技術助力高中語文線上教學模式進行分析。
一、高中語文線上教學的開展現狀
1.學生學習興趣方面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線上教學的興趣較為濃厚,這是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的重要前提。然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各個學科的學習任務較重,學生在課后沒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線上學習。即使學生有興趣和時間,但是缺少資源豐富的平臺,長此以往,也會影響學生對線上教學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充分整合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開展線上教學,讓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2.學生的線上學習行為通過向學生發放問卷調查能夠得出:學生對語文線上教學的認知不夠全面和深入。許多學生不能夠完全理解線上教學的意義,導致教師開展線上教學時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還有一部分學生不夠重視線上教學,認為沒有受到教師的督促,而出現自律性較差和敷衍了事的情況,這就將線上教學變成了一種形式上的學習行為,同時,教師也無法完全掌握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情況。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分析,研究出更好的線上教學方式以保證教學質量能達標。
二、高中語文教學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教學的實踐途徑
1.建立線上交流群,及時交流反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開展線上教學,教師既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在線上教學環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通過線上文字交流的功能與學生進行互動,掌握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情況和進度,并且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有效避免學生自律性較差的問題[1]。例如,教師可以建立QQ群或微信群,學生在聊天群內可以與同學和教師進行文字或語音聊天,交流和反饋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力求能夠及時解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線上的反饋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及時對線上教學進行優化。2.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資源整合的能力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高中語文線上教學的實踐中,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開展線上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并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導[2]。例如,教師在錄制微課時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仔細研究線上教學中的每一個教學環節,以保證線上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要針對本節課中的重難點和學生的理解能力選擇難度適宜的教學內容,并且按照不同的知識板塊來合理規劃線上教學內容,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通過網絡數據進行教學檢驗高中語文教師可在線下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環境,同時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和分析,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情況。例如通過數據收集了解學生視頻資源的觀看進度、作業完成次數、課后習題的正確率等。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利用互聯網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平時成績和作業合格率等方面進行精確的分析[3]。例如,學生在學習《逍遙游》時,學生需要對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的使用,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通假字進行全面的掌握。教師可以采取線上授課,利用直播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可以在互聯網教學平臺上有關學習情況的調查問卷,檢驗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程度。其中包括解釋通假字的含義、翻譯重點語句等。最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來進行針對性的講解,使教學方式變得更加靈活。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線下相銜接的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獨特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線上語文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雨露.中小學在線教育現狀、問題與優化[J].學周刊,2019(27):53-54.
[2]易國棟,亢文芳,李曉東.“互聯網+”時代百年名校的責任與擔當———成都七中全日制遠程直播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8(04):83-85.
[3]易彬.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引用[J].文學教育(上),2020(02):104-105.
作者:奐斌強
- 上一篇:民族地區物理教育教學現況
- 下一篇:應用文寫作如何融入課程思政教育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