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現況及策略

時間:2022-05-08 09:32:13

導語: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現況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現況及策略

[摘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認多寫少”是小學階段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針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經常出現的音形義脫節、識字與閱讀脫節等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利用好課堂教學主陣地,引導學生通過創編識字、字族識字、在游戲及比賽中識字等教學活動,提高其識字興趣,教師還應拓展學生課外識字的空間,通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課外閱讀中識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使學生盡快達到小學階段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1600至1800字的識字量要求,夯實學生語言表達和語言應用的基礎。

[關鍵詞]語文統編教材;識字教學;識字能力;語文教學

識字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在編寫低年級段識字內容時進行了創新,要求學生在沒有拼音的輔助下,借助漢字的結構、規律和教材中的插畫進行識字。因此,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借助教材,根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多角度、多方法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擴大學生的識字量,為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夯實基礎。另一方面,語文教師應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創新識字教學途徑,教會學生多樣的識字方法,增加學生接觸、認識漢字的機會,使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我想學”,鞏固并提升學生的識字、用字能力。

一、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現狀

掌握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學生的識字規律,利用科學的方法教學生識字、寫字,這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忽略了漢字音、形、義之間的連接以及識字與閱讀的關系,以致出現音、形、義脫節,識字與閱讀脫節等問題。

(一)音、形、義脫節

在教學時,部分教師未能注重字的形、音、義之間的聯系,只是帶著學生機械地記憶抄寫,導致學生只能簡單地通過記住字形識記生字,換了一種語境后便不能靈活地認讀。[1]從漢字的起源來說,漢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對思維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很難通過記住字形來識字,更加無法以此方法識記和掌握大量漢字。[2]因此,語文教師要在遵循學生識字規律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并保持學生的識字興趣,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聯結字的音、形、義,以達到讀、寫、用三者融通的目的。

(二)識字與閱讀脫節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忽略了識字與閱讀的關系,未能為學生創造閱讀的機會。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學生辨認生字的過程是“先整體,后細節”,即學生先是從整體輪廓上記住這個生字,然后才是記住這個生字的各個組成部分。[3]學生在識字初期出現混淆形近字、書寫結構混亂等問題,大多是因為其閱讀量少,接觸生字的頻率低。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多樣的閱讀活動,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或引導學生隨文識字,即結合語境識記生字,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或通過制作識字卡片、組織識字游戲等形式,引導學生正確、高效識字。

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策略

為了改變上述識字教學的現狀,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應該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一)利用課堂教學主陣地,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1.發揮想象,創編識字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可以是一首富有意境的詩、一幅優美的圖畫、一首好聽的兒歌、一個有趣的故事。所以,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將詩、圖畫、兒歌和故事與識字結合起來,讓方正的漢字變成靈動的生命體,以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奇妙,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一是編謎語。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年齡特點、認知特點的影響下,大多喜歡猜謎語。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編一些有趣的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識字積極性,如“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高”字),“遠看像頭牛,近看牛沒頭,要問是啥字,看看日當頭”(“午”字),“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字)。二是編故事。除了創編謎語,語文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漢字的特點,鼓勵他們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結合字形編故事。例如,在學習“游”字時,很多學生把“游”字右邊的“斿”寫成“放”。針對這一情況,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游”字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講“有個小孩子戴著一頂帽子,在一個正方形的游泳池里游泳,但如果‘放’了水就不能游泳了”的故事。在此過程中,語文教師要進行適當點撥,避免學生為了編故事而生硬地把字拆開。三是編順口溜。在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朗朗上口的順口溜能夠幫助學生較好地識記生字,因而深受學生歡迎。例如,在區別“有”“友”“左”“右”等字時,語文教師可以結合這些字創編“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順口溜。在教學“朋”字時,語文教師可以創編“兩個月亮并排走,一會就成好朋友”的順口溜。[4]在此基礎上,語文教師如果能為這些富有童趣的順口溜配上生動的動作表演,就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一步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2.情境演示,區分形近字針對識字過程中學生容易識記混亂的問題,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情境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正確區分、識記生字。例如,“辦”和“為”兩個生字的字形十分相似,只是字的兩“點”的位置不同。此時,語文教師可以演示如下情境:教師一邊說“下雨了,不能出去玩,怎么辦”,一邊生動、形象地把雙手往身體兩邊一攤,表示很無奈。學生注意到教師攤手時手的位置在身體的兩邊,然后輕松理解“怎么辦”的“辦”字的兩“點”在“力”字的兩邊,就好像是兩只攤開的手。又如,“落”和“滿”是兩個極易被學生混淆的漢字,一個是上下結構,一個是左右結構。在教學這兩個字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模擬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對這兩個字進行區分。語文教師可以找來幾片樹葉和一個小水杯,先演示落葉從樹上落下來的情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落葉是自上而下慢慢飄落的,所以,“落”是上下結構的字。然后,語文教師再演示水滿則溢的情境,即往水杯里面慢慢倒水,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從杯子溢出來,所以,“滿”是左右結構的字。情境演示的識字教學方法能加深學生對漢字構字規律的了解和認識,能讓學生學會區分容易混淆的形近字。3.字族識字,拓展延伸一個字加上不同的偏旁或部分就組成一個不同的新字,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字族。在教學此類漢字時,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字族識字法來引導學生自主識記生字。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小青蛙》一課時,“青”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清”“晴”“睛”“情”“請”等新字。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字族識字法引導學生思考“青”字還能加哪些偏旁或部分,讓“青”字家族多一些新成員。語文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經驗來主動探究其他字族,如“包”字家族、“巴”字家族、“少”字家族等。字族識字法不僅教給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還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4.在游戲中鞏固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后容易忘記的問題,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控制好學生的學習強度,并引導學生及時復習。游戲就是一種高效的復習方法。好動、好奇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游戲則是兒童探究和生活的主要方式。在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創造機會,將識字練習和復習寓于游戲之中,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探索求知。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樂趣,也能提升學生識字的效率。識字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識字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游戲。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形似漢字的特征編排“加一加,減一減”的游戲,即在一個字的基礎上通過加減筆畫的方式形成新字,從而達到復習形似漢字的目的,如“田”“舊”“旦”“由”“甲”“目”“白”“電”等?!凹右患?,減一減”游戲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對形似漢字進行對比,這既強化了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5.在比賽中進步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識字大賽的形式,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比賽氛圍中感受漢字之美,增強文化自信。例如,語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由組成比賽小組,并抽簽決定當次是否參賽。當次參賽的幾個小組要依次在三秒鐘內讀出事先由當次未參賽小組抄寫在生字卡上的字,回答正確率最高的一個小組獲勝。比賽結束后,語文教師對表現好的小組及成員進行獎勵。這樣的比賽形式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快速識別生字的樂趣,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用心學習帶來的成就感。比賽的競爭性可以激發并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賽中的優秀學生還可以成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

(二)拓展課外識字空間,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漢字的數量非常多。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識字數量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因此,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不能只局限于課本上的兩三千個字,而應該定下數量“上不封頂”的識字教學目標。1.在生活中識字生活中的漢字無處不在,路牌、商店名、商品標簽、電視節目、學生名字等,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識字資源。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在上學路上多觀察、多認字,調動學生主動識字的自覺性。例如,在教學“商”字時,語文教師出示生字后可以先讓學生主動地認一認:“讀讀看,這是什么字?說說你是從哪里認識的?”語文教師通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回憶在什么地方見過什么字,是通過什么方式記憶的。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享,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茬”,讓學生查找生活中的錯別字,如“雞蛋”被寫成“雞旦”,“米酒”被寫成“米灑”等。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境中的漢字時,他們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并在家長和教師的鼓勵下,以更積極的態度識記生字。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享他們在生活中識得生字的趣事。例如,有一個學生分享其對“淼”和“鑫”字的認識是緣于其家門口有一家名為“淼鑫豬肚雞”的飯店。通過查字典,他不僅知道了“淼”和“鑫”兩個字的讀音,還知道了它們的含義:“淼”就是很多水,“鑫”就是財富興旺,很多金。于是,他猜測這家飯店的老板肯定是想發大財,所以取名為“淼鑫”。因此,他牢固地記住了“淼”“鑫”這兩個字。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分享生活中識字的趣事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提升學生對生活中各類識字資源的關注度與利用率。2.在課外閱讀中識字六周歲到十二周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語文教師應該肩負起指導學生識字的重任,引導學生有效地擴大識字量,積累豐富的字詞,為將來的語言表達和應用夯實基礎。閱讀課外讀物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識字方法。一方面,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可以增加識字量,并在閱讀過程中加深對生字的理解和運用。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拓寬語言學習的視野,感受漢字的魅力,提升識字的興趣。與統編版語文教材配套的《語文同步閱讀》不僅是連接學生課內外閱讀的橋梁,也是學生識字的一條重要渠道。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家長借助《語文同步閱讀》與學生一起開展親子閱讀,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生字,讓學生在溫馨的家庭共讀氛圍中增加識字量。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之余,利用課外字詞積累本,通過抄寫或者剪貼課外讀物上的好字、好詞的方法進行生字積累,擴充學生的詞匯庫,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打好基礎。識字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小學階段的識字學習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都至關重要。語文教師應該秉持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的態度,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并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規律,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為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滿文莉.淺談低年級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8(S2):101-102.

[2]唐燕.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的誤區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6(35):34-35.

[3]張啟睿,邊玉芳,陳平,等.小學低年級學生漢字學習認知診斷研究[J].教育研究,2019(1):76-85.

[4]袁貞宏.小學識字教學中如何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統編本教材為例[J].語文建設,2018(23):71-73.

作者:周倩瑜 單位:廣州市海珠區鄧世昌紀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