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興趣及策略

時間:2022-02-10 09:36:03

導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興趣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興趣及策略

摘要:識字是語文學習的起點,是學生學習文化的開始,也是啟蒙教育的重要手段。識字的過程是學生從口頭語言運用向書面語言運用過渡的基本環節,也是學生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為了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高學生識字質量,筆者采用多種識字教學方式,兼顧學生認知發展水平,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激發興趣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方式,識字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漢字,并且能正確地領悟漢字的音、形、義之后,才能用文字正確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從而培養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那么,教師要怎樣才能提高學生識字的數量與質量呢?筆者認為,識字教學要采用科學的方法。首先,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其次,要增強課堂識字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欲望,進而積極擴大詞匯量。

一、識字方法多元化,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

(一)利用基本字變來識字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要求學生認識的生字有250個左右,到了下冊便增至550個,足足增長了一倍多。面對艱巨的識字量,教師要歸納識字方法,用簡便、易記的口訣指導學生識字,并教授識字方法。筆者將識記生字的方法歸納為以下幾種: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組一組、猜一猜、想一想。當學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獨體字之后,把這些字作為基本字,利用加一筆、減一筆或和起來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例如,在教學“天、夭、太”這些字時,筆者先讓學生觀察這一組字,然后思考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找出了這些字之間的關系,即“大”加一點是“犬”,“大”加一撇是“夭”,“大”加一橫是“天”。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根據字形的變化記憶生字,既能擴展識字量,又能增強記憶。

(二)自主創編字謎、兒歌、故事等幫助識字

遇到難寫或易寫錯的字,筆者經常鼓勵學生猜字謎。例如,“高”字可編字謎“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件”字可編字謎“一人牽著一頭?!保弧拜叀弊挚删幾种i“車上坐著一個非洲人”等。用猜字謎的方式識字,能夠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輕松地記住生字的字音與字形。猜字謎這種寓教于樂、幽默風趣的教學方法,既能展現識字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愛學、樂學,又能提高識字的效果。兒歌與故事也是幫助學生識字的好方法。讓學生讀兒歌,能讓學生對漢字產生直觀的印象,從而提高字形記憶的準確性。例如,在教學“喝、渴、褐”三個生字時,可以讓學生讀兒歌“有水反而渴,張口就成喝,如果穿上衣,渾身是褐色”加以區別。此外,自編故事也是低年級學生識字的有效方法。自編故事不但生動有趣,便于記憶,而且可以啟發學生的自編自創意識。如“歌”字,右邊是“欠”,學生容易寫錯,筆者就引導學生編故事。其中一位學生說:“哥哥欠了人家一元錢,人家罰他唱了一首歌。”用簡練的語言總結出“歌”字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這種識字方法,既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識字的效率,也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與表達能力。

(三)在游戲與實踐中識字

低年級的學生身心發展不成熟,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意志力相對比較薄弱??菰锏淖R字過程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導致識字效率低下。教師可以將識字教學與游戲融為一體,以學生喜歡的形式開展教學,可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識字過程中引進“開火車”“找朋友”“摘果子”等游戲,不但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還可以培養學生快速思考與判斷的能力。漢字有很多都是象形字,實踐操作是識字的重要方式。識字盤是識字教學中經常出現的一種教學道具,它以一種有趣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漢字的偏旁與部首是可以拆分和重組的,幫助學生學會通過偏旁部首來辨認漢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列出幾個偏旁相同的字,然后將這一偏旁寫在字盤的固定位置,把去掉偏旁的剩余部分寫在轉盤上,轉動轉盤后就會組合成不同的漢字。例如,在認識“打”“把”“找”“披”“拉”“擠”六個字時,教師可以將“扌”這個偏旁寫在字盤的固定位置,然后將“丁”“巴”“戈”“皮”“立”“齊”這些剩余部分寫在轉盤上。最后,教師只需轉動轉盤,就可以將其組成不同的漢字,讓學生了解偏旁的概念與漢字的構成。

二、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漢字中80%是象形字,教師應利用“聲表音,形表義”的拆字規律,運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加深學生對象形字結構的認識。在識字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歸類識字,因為歸類識字能夠擴大識記范圍,提高學生的識記效果。例如,在學習“請”“情”“清”“晴”“蜻”“睛”這些漢字時,不少學生容易認錯。為了使學生能輕松區別并深刻記憶這些漢字,筆者帶領學生認真分析了這組漢字在字形上的差異。在認真分析后,學生發現“請”字是部首“讠”和“青”的組合,代表希望對方做某事,需要用口頭語言去表達;“情”字是部首“忄”和“青”的組合,與心情有關;“清”字是部首“氵”和“青”的組合,代表清澈透明,與水有關;“晴”字是部首“日”和“青”的組合,代表是晴天,與天氣有關;“蜻”字是部首“蟲”和“青”的組合,這個字與蟲子有關;“睛”字是部首“目”和“青”的組合,這個字與眼睛有關。通過分析,學生已能從字形和字義上快速區分這些漢字。為鞏固學習效果,教師可為學生展示一首兒歌,如“太陽出來天氣晴,小河湖水水清清,蜻蜓飛來飛去忙,請看風景養眼睛,今天上學好心情”。一首短小精悍的兒歌,將這些漢字全都包含在內,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

三、識字教學生活化,擴大學生詞匯量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兼具的學科,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借助所學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生活實踐。作為語文學科重要組成部分的漢字教學,同樣具備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鮮明特征。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不應只是單純地引導學生認識漢字、寫對漢字,還應不斷提升學生的漢字實際應用能力。為了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意識,筆者經常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學生的識字從課本跨入更廣闊的現實世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利用多種渠道識字。為了激發學生識字的樂趣,筆者為學生布置了一項“尋找生活中常見的錯別字”的課后作業,鼓勵學生將生活中見到的容易用錯的漢字整理出來。這樣的漢字學習方式較為新穎,能夠激發學生尋找常見錯別字的熱情與積極性。在尋找生活中常見的錯別字的過程中,一方面學生能夠知道哪些是容易用錯的漢字,哪些是正確的漢字,無形中深化了對漢字的認知與理解;另一方面,學生能夠了解漢字的正確用法,提升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語文素養。綜上所述,識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方方正正的文字蘊藏著無窮的奧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識字的方法,也要引導學生將漢字融入生活,體會漢字的精妙之處,這樣才能變“難”為“易”,化“繁”為“簡”。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真正領略漢字的奧妙,提高識字效率。當學生真正掌握了漢字的學習方法之后,識字將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參考文獻:

[1]宋琦.讓學生快樂識字[J].甘肅教育,2019(19):155.

[2]劉艷云.追根溯源快樂識字——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20(14):66-67.

[3]張愛萍.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140-141.

作者:汪恩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