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能力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12 11:47:00
導語:語文閱讀能力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學一定要“目中有人”,閱讀教學也是一樣。小學低年級是學習閱讀的起步階級或啟蒙階段,一定要從培養最基本的閱讀能力抓起。切不可低中高不分,小學中學不分,一味“講深講透”搞煩瑣分析,弄得頭緒太多,門檻定得太高,使學生進不了門。
首先要明確閱讀教學的階段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教學制定的教學目標主要是: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此外還要求對讀物中“感興趣的人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在閱讀中能“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跋矏蹐D書,愛護圖書”。
從《標準》制定的目。標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三點基本精神:
一是重視閱讀情趣和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二是從學習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具備最起碼的閱讀能力抓起(如朗讀、默讀、借助圖畫閱讀),而把理解程度的要求盡量降低到最低底線(如“了解詞句的意思”、“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是從一開始便注重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詞語積累,同時提倡交流與合作。
蘇教版語文教材認為:認(識字)是讀(讀書)的基礎,認讀能力是閱讀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能識字,會寫字,能朗讀,會默讀,這才具備進入閱讀的基本條件,先要跨進門檻,而后才能登堂入室。所以,識字、寫字、讀書、背誦、興趣、習慣,理所當然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
第二要弄清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課文的特點與編寫意圖
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共選編課文25篇,其中寫景狀物的6課,記事(含生活見聞、童話故事)為主的11課,寫人為主的(包括人物故事)6課,古詩1課,“文包詩”l課。內容涉及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感受,對社會風情的了解體察,對優秀文化、高尚品德、科學精神的頌揚,對生存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注等。課文大都篇幅短小,文字淺顯,語言規范,內涵豐富。
課文全文注音,字體較大,行距清晰。有意加強了拼音、識字、閱讀之間的聯系,以便學生采用“雙行認讀”的方法,使識字(看拼音識字)與閱讀可以同步進行。避免單獨搞孤立的識字環節,割斷識字與閱讀的緊密聯系。
課文全部配有圖畫,有的一篇課文配有多幅圖畫,盡可能形象地再現課文內容,并使課文的重點表象得到凸顯。這樣符合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征,和由“具象”到“抽象”、由閱讀“畫書”向閱讀“字書”過渡的閱讀思維發展規律。
課后作業設計具有明顯的創新意識。一是把培養認讀能力放在首位,旗幟鮮明地突出了讀書、寫字兩大重點。25篇課文中有20篇只安排朗讀課文和描紅寫字兩項作業。其余5課也都把朗讀、描紅兩項作業放在前面,再增加一點說話、造句、表演等加深或拓展閱讀效果的活動。這樣做完全體現了《標準》提倡的“少做題,多讀書”的精神。二是注重語言的積累。25篇課文,要求背誦的達14課,占56%。這是符合兒童記憶力高于理解力的年齡特征的,抓住記憶的最佳期,讓學生多背一些好東西是可以終身受用的。
第三要轉變閱讀教學觀念。改進閱讀教學設計
《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边@就是說,其一,讀書活動是別人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讓學生自己讀書,而不是聽老師講書;其二,學生是獨立的個體,而且是有個性、有靈性和創造性的個體,學生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因此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而不能整齊劃一,追求統一結論和標準答案。
《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边@就是說,其一,要明白閱讀教學包含三個要素:教師、學生、文本;其二,必須擺正這三者的位置,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前文說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應是閱讀的主人;文本是閱讀和閱讀教學的憑借,是學生課堂上的第一認識對象,也是學生的一個獨立的對話伙伴。它可以憑借符號信息,向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刺激,發出感召與呼喚;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應當起著組織調配、創造條件、穿針引線、指點示范的作用。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首先要通過自主讀書與課文及課文作者對話交流。即要通過操作,加工處理課文的符號信息,進而進行心靈碰撞,接受課文豐富內涵的感召與影響,最終能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把課文的思想感情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課文的表達方式,內化為自己的交際經驗。其次,學生還要通過合作學習,與同學、老師對話交流。一面與同學討論切磋,一面聆聽老師的教誨指點。
作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同樣先要與文本對話,即通過先行閱讀,全面把握教材?!鞍盐战滩摹币环矫嬉馕吨盐照n文作者的思路和意圖以及教材編者的思路和意圖,從而明確教學的目標要求;另一方面還意味著了解學生閱讀的前提條件和準備狀況,從而確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同時當然還要與學生對話,根據學生的閱讀心理和學習語文的規律,指導他們正確地讀書,順利地實現“內化”。
據此,江蘇語文教學工作者倡導構建以指導“讀書內化”為主線的閱讀教學新機制。執行這一教學機制,必須實現三個根本的轉變:
1、由以理解課文知識內容、獲取統一結論為主要目的,轉變為以學會閱讀、內化語言、提高語文素養為主要目的;
2、由重外因,靠教師分析講解的“灌輸型”教學模式,轉變為重內因,以學生自主讀書內化為主線的讀書交往型教學形式;
3、由以肢解為主,搞“散裝零售”、習題化瑣碎練習,轉變為以整合為主,注重綜合實踐,開展實用化語文活動。
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實行這一機制,需要掌握如下幾條要點:
1、激發情趣,讓學生作好閱讀的準備。
《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激發閱讀情趣在低年級是多么重要。因此,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從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開始。讓學生在閱讀前先做好兩個準備:
一是情感態度的準備——要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在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心態下進入閱讀;
二是知識經驗的準備——要激活已有經驗,調動大腦里相關的知識儲備,發現已有知識經驗與課題內容之間的相似性和銜接點(即尋找“相似塊”)。必要時可適當為他們提供一些背景知識,幫助他們建立新舊聯系,以便他們借助已知去預測未知,形成自主的學習意識,積極、能動地進入閱讀。
比如學習《詠華山》一課,可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爬過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覺。還可以讓他們試著說說自己所知道的中國名山。然后可以展示華山的部分畫面,有條件的可以放一點華山風光錄像鏡頭,引發學生的向往與遐想。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古代有個七歲的小男孩,不但登上華山,還當場念出一首歌唱華山的詩。這樣,學生便可帶著急于知道詳情的強烈愿望進人閱讀。
2、加強認讀,讓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連貫。
小學低年級是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孩子剛從口語交際進入書面交流,由現實世界進入符號世界,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不是一下子就能適應的,必須經過不斷地學習、訓練,幫助他們切實過好認讀關——
一是辨認文字符號,分清詞與非詞;
二是進行意義整合,分清句讀;
三是動用發音器官,讀出課文語句;
四是口誦、耳聞、心惟,捕捉語言信息。
最終達到讀得正確、連貫,不錯、不丟、不添、不斷、不重。讀后對課文的整體內容,能有大致的、輪廓的了解。
3、指導朗讀,讓學生感悟語言材料。
語感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成分,指導朗讀是培養語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在低年級尤其是這樣。低年級閱讀教學,一定要精心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感悟體驗——
一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詞句的意思。比如讀《詠華山》第三自然段“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边@一詩句,學生可能不太懂,要是回過頭來,聯系課文第二自然段,讀讀“??!華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鄙舷挛慕Y合起來,對照閱讀,學生便能比較順利地了解詩句的意思。再如“情不自禁”一詞,除了結合上下文,還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回憶自己遇到特別開心的事,忍不住要唱、要跳、要表現自己的情景。這樣對詞義的感悟就會更加具體、真切。
二是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課文意境,獲取情感體驗。其一是要學會“循文明像”,即憑借語言符號展開想象,建立事物的表象,進入課文所描寫的畫面。也可以借助課文圖畫,來幫助自己建立表象。對于某些比較生疏的事物,還可采用實物、掛圖、投影、電腦課件等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明像入境。其二是要學會“循像明意”,即透過畫面去感受課文的意境。要設身處地地進入各種角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讀到“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笨梢龑W生看看插圖,把小孩與大山聯系起來展開想象,就能感受到爬山的艱苦和孩子的強。再讀讀“?。∪A山真高哇!……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鄙约酉胂?,就能感受華山的高險和登上高山的愜意心情。
4、組織演誦,幫助學生完成語言的內化。
內化語言是一個能動的自我構建過程,小學生還缺乏這種自我建構的能力,教師必須給予切實的幫助。
一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與表現。在學生對課文中感興趣的人和事件有所感受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全面的欣賞??梢宰宰x欣賞、聽讀欣賞,還可以眼看畫面(圖畫、錄像或課件)、耳聽配樂朗誦、嘴跟著吟和,雙腦并用,多感官參與,語音、語意、圖像、情感、觀念多要素融合,以幫助學生多重記憶,整體吸收。進而再讓學生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來表現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梢愿鶕约旱莫毺伢w驗,創造性運用語調,配上表情動作,反復品味咀嚼,達到熟讀成誦,完成背誦識累的任務。
二要引導演化升華??梢越M織學生對課文進行加工改造,開展創造性閱讀和多種形式的表演活動。比如分角色演誦,改變成解說詞、導游詞來演說,當成課本劇來表演等??傊?,要徹底改變應試性、習題化的瑣碎機械的作業練習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實用性、生活化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有趣的學語文、用語文的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 上一篇:市區審計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 下一篇:語文課程改革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