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語文教學探析論文
時間:2022-10-15 09:51:00
導語:高職語文教學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一次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會上,來自美院的一位語文教師極有感觸地敘述了他的經歷:他的準備充分內容“純正”的第一堂課,卻被學生在課間畫于黑板上的一幅極淫穢的畫宣告了失敗。經過多年潛心探索,他幾乎將《大學語文》課上成了“美術史”(當然不可能是真正的美術史),由此而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在會上許多同行也交流了他們極為相似的感受和經驗。這不是簡單的迎合學生,而是教師在了解學生實際需求之后做出的明智選擇。筆者在最近短短幾學期的《大學語文》的教學實踐及理論探索中,也深切地感受到了這同樣的窘迫,并且情不自禁地走上了《大學語文》教學與專業結合、突出專業特色的道路。
一
高職語文教學與專業結合,就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高職生的專業特點,符合各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在內容的取舍、重點的確定、方法的選擇等方面體現出專業特色,使學生的學習更有趣味,教學更有效果。從理論上說,高職語文教學與專業的結合是可能的。
首先,語文文本極強的包容性使這種結合成為可能。中國的語言文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是與政治、哲學、經濟、文化等許多門類的學科結合在一起的,文本中許多作品其內容本身就蘊涵著人類相關生命的種種體驗與思考,關聯著人類生活世界的各方面,具有無限豐富性與復雜性。“文史不分家”、“詩中有畫”,前人的記載里也早已說明了這一點。如大家熟悉的《史記》,就既是文學著作也是歷史著作,具有極高的文學和歷史價值;《徐霞客游記》中用文學的筆觸記下了大量地理學知識;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成了世人百讀不厭的封建末世的百科全書……語文不是一條風干的絲瓜,它是萬花筒,它無限豐富,包羅萬象,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這也就為高職語文教學與專業的結合提供了先決條件,使其成為可能。
其次,教育心理學及有關學習理論的闡釋也表明高職語文與學生的結合是可行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曾有一個美術專業的學生跟我說:“畫畫我三天三夜不累,一上文化課我三分鐘就困?!薄洞髮W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心理成分。具有學習興趣,會引發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習變成一種內心的滿足,而不是一種負擔。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來說,高職生的學習主要是圍繞著專業方向來組織的,學習興趣與專業興趣密切聯系。學生的興趣是其知識、素養等方面因素在其外在選擇上的綜合體現,從某種意義上說,符合學生興趣需要的,也往往是符合學生知識水平、文化素養的,也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師有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但也同樣有適應學生興趣愛好的必要。如前所述,那位美院教師對語文課內容的調整并非出于無奈,而是一種符合教育心理學的舉措,他注意并很好地利用了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同樣告訴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知識的本質是“由個人構建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符合主體需要的,“學習者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工作目標并形成與獲得所希望的成果相應的預期”,學習才是成功的。由此看來,大學語文教師利用高職學生對專業的興趣而主動對教學內容、重點等做相應的調整,使其更貼近學生的專業,突出其專業特色,是符合教育心理學及有關學習理論的,這也勢必使我們的高職語文更富于魅力,也就勢必會激起學生更高、更濃的興趣。因此,教育心理學為高職語文教學與專業的結合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保證,為這種結合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第三,高職語文教學自身的不斷深化也要求走與專業結合的道路。中國人學自己的母語,并且是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足有十余年,本該學得最好,可遺憾的是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卻分明地感覺到語文學得最糟。先不說種種客觀的因素,筆者以為,從語文教學本身看,深化不夠、流于表面是很重要的原因。在中學,各級各類的比賽以及中考、高考的壓力,使大家疲于奔命,無暇旁顧,致使語文教學弊端重重。到了高職,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理解力、文學素養都大大增強,而且沒有了高考的壓力,此時,正是深化語文教學并還語文教學以激情澎湃、意趣盎然之面目的有利時機。
著名語言學家申小龍教授在他的《語言與文化的現代思考》中就多次談到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傳承和獲得的必由之路”,通過語言可以解讀當時當地的文化現象。因而,筆者以為深化語文教學的一個關鍵就是透過文本不僅要解讀文本的思想性、藝術性,還要解讀當時的文化現象:音樂、美術、建筑、服飾、經濟、政治等等,學生跟文本的對話也就包含了與作者及當時社會文化的對話。這種深化也就勢必將高職語文教學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結合了起來,使其互相滲透、融合,進而互相促進。因此,從語文教學自身發展的角度看,高職語文教學與專業的結合不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然的。那么,如何才能使高職語文教學與專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呢?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來體現這種結合。
在教材內容的取舍上體現在目前還沒有一種具有專業特色的高職語文教材的情況下,教師要想突出專業特色,對現行教材內容的取舍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教材只是一個范本,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教學的內容。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各專業學生的專業愛好及需要來增刪課文內容。如果教的是音樂專業的學生,則可選取一些詞句優美、富有音樂節奏感的篇章。如蘇軾的《前赤壁賦》、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隱的《無題》等,并可補充一些古代有關音樂的評論等內容,而可減少那些相對而言具有較強理性思維的較為抽象的文章;如果面對的是美術專業的學生,則可選取那些畫面感強、色彩明快、具有詩情畫意的文章。如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的詞等,還可補充一些古代文人(同時常常又是畫家、書法家)的書論、畫論;如果面對的是園林、建筑專業的學生,則可多選像劇作家李漁《閑情偶寄》中關于農林營造等方面的文章……這樣一來,高職語文教學的專業特色從內容上漸漸凸現出來,相信這樣的取舍一定會令學生興趣大增。
在對同一內容講授重點的不同上體現一些經典美文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和較強的感染力,不論哪個專業的學生都要學,對這些文章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專業確定不同的教學重點。如同是蘇軾的《前赤壁賦》,音樂專業的學生可側重在對語言節奏感、音樂美的把握以及“嗚嗚然蕭聲”的賞析與想象;而對美術專業的學生則重在對“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以及主客們“相與枕藉乎舟中”等意境的賞析與畫面的描繪。同是《琵琶行》,對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可把重點放在對“大珠小珠落玉盤”那千百年來不絕于耳的琵琶曲的“聆聽”與感悟上;對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對“別時茫茫江浸月”那一種離別情境的理解與構想則又成了他們的重點;而對服裝專業的學生來說,可引導他們由青衫進而對古代官服加以識別與再繪……學生對于自己專業的興趣與熱愛,定能為我們的語文課堂營造出一片生機勃勃、富有創造精神的新天地。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體現不同專業的學生其性格脾氣及愛好特長也往往能體現出一種專業特色,如音樂專業的學生大多性格外向、活潑、善表演,有很不錯的音色和標準的普通話;美術專業的學生坐得住,善于用色彩、畫面來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了解他們的特長,為我所用,大膽地選取能發揮學生特長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我們的語文課堂里唱起來、跳起來、畫起來。這既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1記得在教李煜的《虞美人》時,音樂專業一位學生聲情并茂的美聲清唱,極富表現力地把作者那種故國之思、昨是而今非之感唱了出來,課堂一片悲寂。這一唱,意境全出,遠比師生反復的朗讀和教師大量的講解更有效。某服裝設計學院的一位語文教師在講授《衛風·氓》時,是讓學生想象女主人公各個時期*姑娘、新婚、婚后+的著裝,并將其勾勒出來,來一次作品展示會,效果很不錯??偠灾覀円芎玫赝诰虿⒗眠@一富有專業特色的教學資源,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作業布置及考核中體現在目前研究性學習正逐漸流行并且也收到較好效果的時候,筆者以為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尤其在作業布置及考核中同樣可以采用,但其模式、方法等都應有高職的特色。教師先確定大的研究范圍——將語文與專業結合起來,具體的研究課題可以由學生自己設定,如可確定這樣的課題:“我看文學作品中的音樂描寫”、“我論‘詩中有畫’?”、“從xx文中看x時x地的建筑(或音樂、美術、服飾、園林設計等)的特點”等。教師在開學初的幾堂課內就將這一作業及考評方法告知大家,便于大家盡早地確定研究課題并在以后的學習中能有意識地查找、搜集資料。研究可以是小組合作也可以由個人來完成,研究所得撰寫成論文上交,既作為作業也作為這門課的成績。高職生已具備較強的自學和獨立思考能力,有較寬裕的課余時間,這為語文的這種作業及考核提供了方便。在長達近一個學期的學習、資料搜集后,學生都能交上一份較好的答卷。學生的作業內容各個不同,但他們對所鉆研的問題都有較深的理解,且見仁見智,展示了高職生較為獨特的思考與見解。因為有所得,學生對語文學習、研究也就更有興趣了。記得有一位教師這樣說過:“不抓教學,過不了日子;不抓教改,過不了好日子;不抓教研,過不長好日子。”為了能過上并過長“好日子”,我們必須進行教學探索,而每一步探索都將付出艱辛的勞動與汗水。高職語文教學與專業的結合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對課文涉及到的相關知識、學生的專業有足夠的了解,否則,這一種結合將流于形式,成為一句空話。另外,它還要求教師掌握好“度”的問題,忌結合的牽強與生硬,要因教材而“利導”,相關才“相宜”,并非每篇都硬結合;還要忌把高職語文上成純粹的“美術史”、“音樂史”等,因為這里強調的是與專業的結合、滲透而不是由專業來代替語文,事實上也是代替不了的。
理想的語文教學應該讓每一個受教育者最終成為有著豐富的情感、自由的精神、獨立的人格、堅定的信仰和自覺的、有責任感的公民。我們相信,我們所做的每一種探索都將會更接近這一目標。
- 上一篇:糧油檢測中心領導班子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 下一篇:石化公司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