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語文學習積極性

時間:2022-04-24 11:43:00

導語:低年級語文學習積極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年級語文學習積極性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體現在把學生的自主學習組織起來,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是關鍵,學生是主體。要激發學生大面積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來,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落實。

一、創造民主和諧的氣氛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平等、友好、民主的,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作為教師應努力使自己全身心融人于教材、融于課堂、融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和諧氣氛之中,我一直以來,延用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的古訓。以真情教書、以真情待生、以真情贏得學生的信賴。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不能體現語言的生動性,而多種教學方法可以刺激學生的不同興奮點,抑制大腦疲勞。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方法的運用有了廣闊的天地。無論哪種教法,其基本出發點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應當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因為教師在講臺上而高高在上,要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學生的想法和情感,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給教師提出意見。學會寬容學生,不苛求學生,當嚴則嚴,批語學生要講究方法,要委婉,不傷學生自尊心。甚至可以幽默代之,讓學生自己領悟,從內心深處接受你的意見。這樣才能創造良好的師生關系,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有機融洽,達到“親其師,信其道”。在學習《小獅子愛爾莎》時,為使學生理解“我”與愛爾莎建立深厚的感情。我告訴學生,你能找出寫小獅子愛爾莎十分可愛的句子嗎?并讀給大家聽。因為教師的民主,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他們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不少同學很快動筆勾出句子并迫不急待地想讀,大家注意仂特別集中,聽了同學們充滿感情的聲音,教師看出同學們的眼睛里充滿了感情。讀到“小獅子戀戀不舍地離開我”這部分時,孩子們的眼淚似乎都快流出來了??梢?,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后,效果就會很好。

二、教學中的每個環節目標必須明確

教學目標明確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每位教師都承認自己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明確的,這不是我們教學任務的全部。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應該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要怎樣去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知識、學會學習,更應該學會做人。這一問題反映在課堂教學上就是:老師每節課只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務,而不是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表現為教學中,教師占據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導致教學中的教師中心化。一節課中教師的說話、活動時間占了課堂的一大半。反映在教師的態度上就是生硬急躁,為教學而教學。教學中明顯地反映出是學生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教學目標不明確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認知領域的目標而輕視情感領域的目標。只注重文化知識的教學而輕視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的培養等等。學習目標是教學中要達到的,每篇課文要達到什么目標,每節課要達到什么目標,每個環節要達到什么,教師必須明確,每節課必須明確。要讓學生在參與的情況下提出。不能突如其來地提出來,讓學生覺得不自然,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每節課的學習目標要簡明、扼要,學生便于記憶,要在醒目的地方始終展示出來,讓學生明確,不能像有的教師拿出來展示一下馬上收下,像見不得人似的。因為它是整節課的靈魂,必須始終展示出來,這樣一節課下來,教師是否完成教學目標,大家很自然明白。

三、在具體教學中提問要精簡,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

在語言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圍繞某個環節要達到的目標,把問題編得十分細碎,由一串串小問題循序漸進地走向目標,學生很容易獲得答案,學生回答問題的人是多,表面看來學生是積極參與了學習,但這是一種假相,是表面文章,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問題必須要精簡,富有啟發性。比如在學習《蝙蝠與雷達》時,開始教師用簡筆畫展示蝙蝠、雷達,接著問:蝙蝠是什么?雷達又是什么?這是不同類事物,怎么能用一個“和”連起來呢?問題一出,學生眼里進發出急切解決的目光,紛紛躍躍欲試打開書找答案。借此教師及時出示教學目標: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聯系?接著學生自由讀書找答案。順理成章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做了哪三次實驗,結果怎樣?這樣問題精簡,激發了學生探究心理。很快就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很快理解文章層次,節約了時間,店堂生主動參與到了學習活動中來。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質疑。師生間的思維是有差異的,教師再精確的課堂設計也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思維活動。為提高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質疑,讓教師明白學生懂了的,沒必要再講,這樣能有的放矢解決學生不理解的,也才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時,教師出示植物爬山虎,便問這是動物嗎?植物怎么會有“腳”呢?這“腳”是用來干啥的?同學們的思維活躍起來。突然間,一位同學問:“老師,牽?;ㄓ心_嗎?同學們議論開了,議論結果是牽?;]有腳,它能爬上墻嗎?(不能),而爬上山虎呢?(能爬上墻)。這是為什么?(與腳密切相關),課文一、二自然段沒有寫”腳“能刪嗎?

四、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思路跟上教師的思路,始終處于興奮狀態,就要通過想象、設置情境、創造氣氛、扮演角色等。用學生感興趣的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如《西門豹》一課的教學中,西門豹將計就計,處治巫婆,巫婆的狼狽樣以及官紳們求饒的樣子,這些內容讓學生發揮想象,并進行描述,進而讓大家明白西門豹的辦法妙,既懲治了首犯,教育了大多數,也達到破除迷信的目的。又如教《新型玻璃》一課時,學生對各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如果專講知識,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差,筆者讓學生們扮演各種玻璃,用廣告詞的形式向大家作簡介,學生興趣之濃,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達到了激發學生參與的目的。由此可見,要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