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實踐性作業
時間:2022-01-19 02:57:55
導語:淺談小學語文實踐性作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趣,即趣味
一套字卡在手,只要你有好點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就這樣,在玩中,孩子們多次地與生字見面,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老朋友了!另外,制作卡片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識字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已有的識字積累多數是建立在生活基礎之上的,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識字。我們可以布置孩子制作識字本,引導學生將在商品包裝袋上或者報刊雜志上認識的字,以及通過廣告牌、車站牌、商店名稱等認得的字進行收集、展示,并且在班級進行識字大王的識字比賽,以激發孩子識字的積極性。在小學低年段,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寫好一句完整、通順的話。因此隨著孩子們寫字能力的不斷提升,在同事的介紹下,我認真地閱讀了馬玲老師的《孩子的早期閱讀課》這本書。書中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如何進行讀、寫、繪的作業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且也展示了部分一線教師的教育成果。我覺得這種形式的作業不僅極大地開拓了孩子們想象的空間,而且對于提高孩子們的觀察、理解能力都有很好的幫助。而這種能力的提高正是通過孩子們摯愛的繪畫這一媒介展開的。因此這個學期我們班也進行了這種嘗試。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課內資源,比如我們學習了《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課下我便布置孩子們去網上查一查一些小動物的腳印是什么樣子的,并且去找一找除了青蛙還有哪些動物也冬眠,之后讓大家進行讀、寫、繪的作業:(1)畫一畫《雪地里的小畫家》;(2)模仿課文結合自己的畫創作一首《雪地里的小畫家》;(3)把你創作的小詩讀給家人聽,讀給伙伴聽。有時候,我會給孩子們一首課外的兒童詩,比如金波的《蝴蝶飛》讓他們自己讀,自己畫,畫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并把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寫在圖畫的一角;有時候,還我會給他們講繪本,比如《等我長大了》,我布置孩子們自己創作一組故事,可以是一幅畫,也可以是多幅畫,創作你自己的《等我長大了》;在講完繪本《親愛的小魚》后,我問小朋友們:重逢后的貓咪和他親愛的小魚在那美麗的海島上,除了玩扔帽子游戲,他們還會做些什么呢?請你想一想,畫一畫,把你的故事寫出來,自由選擇一個聽眾,可以是爸爸媽媽,也可以是朋友,請把你創作的故事說給他聽……在我的啟發下,我們的數學老師有一次也給了孩子們兩道題:3+2,2+8+5自己任選一題,進行讀、寫、繪的創作。收上來的作品讓人驚喜。這些小畫家們通過自己的筆畫出了對一道算式的41種理解!真好!
二、實,即扎實
興趣固然重要,但作業更要落在實處。都說識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閱讀。孩子盡早的閱讀對于識字是一個相互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引導孩子們堅持課外閱讀和朗讀、背誦。小學低年級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而閱讀習慣是一項重要的工程。這個學期我除了在學校對孩子們進行閱讀方面的引導以外,還利用《家校聯系手冊》,還建議家長每晚將孩子閱讀的書目、時間進行登記,便于及時了解孩子們的閱讀情況,并對閱讀內容適時給予指導。這項活動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每天我會將孩子們的閱讀時間進行登記,每個星期計算出閱讀時間的總和,在班上對做得好的孩子以及有進步的小朋友進行表揚、獎勵。在班級的閱讀課,安排小朋友進行閱讀交流,并且每兩個月進行一次“讀書小博士”、“讀書小碩士”的評選。孩子們讀書的積極性在這一次次的活動中的得到極大的激發。關于誦讀,記得以前教低年級時,每當早讀我們班孩子在大聲地朗讀“單元知識要點”里的詞語時,我的師傅廖老師總是要批評我:眼里只有分數!于是我開始思考,怎樣的早讀才最讓孩子受益?后來無意中我看到了由薛瑞萍、徐冬梅、邱鳳蓮老師主編的《親近母語日有所誦》。薛瑞萍老師的一段這樣的文字深深打動了我“:誦讀就是深層閱讀。日不間斷的記誦,就是煉心的過程。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天長日久,積累的是語言,培養的是詩性,也是定力和靜氣?!啊笔裁唇兄腔?,就是對應當做和必須做的事情專心致志。背誦就是煉心,就是秀戒定慧,就是培養聚精會神的能力。”“借著背誦,反復作用于兒童眼睛、耳朵、大腦、心靈的是什么?———是語言?!敝挥腥詹婚g斷的誦讀才能真正幫助孩子積累,終有一天量變會轉化為質變。于是今年這一屆孩子一入學我們班便堅持使用這本書。我還將《三字經》,部分《詩經》篇目,以及書本以外的30多首古詩,納入了學生們的日常誦讀。早讀,我們不再一遍又一遍地讀那些早已熟悉的課文,也不再讀那一個個詞語,從教室里傳出來的是一陣陣朗誦那些真正美妙的篇章的悅耳的童聲。放學了,孩子回家總有一份不變的作業那便是快樂的背誦。相信在這些溫暖而美好的母語的滋養下,學生們定是健康而快樂的!
作者:王靜單位: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廣源學校
- 上一篇:探究小學語文課本插圖的意義
- 下一篇:探索語文實踐活動評價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