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論文
時間:2022-08-30 09:09:35
導語: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發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優勢作用,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這些網絡資源對小學生來說就是個知識的大寶典,是個知識的素材庫,學生可以隨時在網上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還可以在線進行互動。這些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實了學生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比如,在進行“蝴蝶的家”的教學中,教師利用網絡教室進行教學。學生在教師提供的網站里和電子資源庫中欣賞著本節課的知識。有的學生通過電子書包里的拼拼寫寫練習生字,如避、撼等拼寫方法,還識別形近字并進行組詞訓練,如避與壁、撼與憾等。有的學生通過視頻欣賞了烏云密布、大雨交加時蝴蝶找家的過程,從而感悟到大自然的變化莫測,引起學生對蝴蝶的擔憂,從而使學生產生保護大自然、關愛生命的情感。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刺激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二、整合優質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典型案例材料,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勤奮努力同等重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科學整合優質的課程資源。尤其是那些經典的案例材料,教師要精心設計素材出現的形式、時機,內容的深度、廣度等,課上、課下讓學生通過對這些課程資源的理解和運用,豐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分析和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為實現三維教學目標提供保障。比如,在進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微課資源———比薩斜塔公開試驗。學生看著這樣的試驗視頻很是興奮,想通過觀察看與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通過與試驗結果的比對,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同時,教師可利用學生對自然談科學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的特點,讓學生在課下閱讀相關書籍,或者是從網站上查閱“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相關假說、試驗、討論的資料等。通過一系類的學習和感悟,學生理解了科學的真諦。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教師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分析由亞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的觀點的變化,體驗科學發展的艱辛,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樹立了良好的學習品質,養成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了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今后的發展奠定根基。
三、為學生搭建交流與習作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
小學生正處于知識和能力的形成時期,要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素養、習作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這些都需要教師加強學法的指導。小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但缺乏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對文章的理解,學生與作者的心靈溝通都需要教師的科學點撥。因此,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口頭交流和即興習作的平臺,給學生創造機會和環境,讓學生天天得到語言和習作等方面的訓練。在實際交流與習作中發現的問題,教師應及時給予更正,以便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技巧。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交流與習作的訓練,綜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比如,在進行“妙趣橫生的太空生活”的教學中,教師可針對小學生喜歡太空知識,但對太空的了解又很少的特點,在上課前的一個月就讓學生從書籍上、網上、電視上查閱相關信息。上課時,學生按照教師課前的分工,進行小組匯報與交流。有的學生說出了太空的特點,包括沒有空氣、水,溫差變化很大等知識;有的學生交流了在太空中行走的方法與技巧;有的學生討論了在太空中睡覺的姿勢,所看到外部的景象……學生的交流包羅萬象,叫教師都有點眼花繚亂,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這時,教師可借機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將本小組交流的信息寫成一篇科普小論文,然后經過修改和篩選形成太空生活班級小報。學生興趣很濃,積極動手完成學習任務。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綜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四、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不能脫離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離開科學的方法指導。因此,教師應循序漸進,因勢利導,為學生創設交流、感悟、實踐的平臺,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高效學習課堂。教師還應按照三維目標進行教學設計,探索適合學生、適合教育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健康成長奠基。
作者:滕小林單位:河北省遷安市第五實驗小學
- 上一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 下一篇:啟發教學式中學語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