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

時間:2022-10-30 02:34:50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

一、減負增效的含義

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或者教師的發展觀和價值觀能夠反應出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和辦學理念。學校的辦學水平越越高,對減負增效就越重視;教師和學生的價值觀和對自身發展的追求越強,證明學校的辦學成果越好。教師和學生的價值觀念,決定于學校辦學歷史的沉淀,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我國教體育系日益趨于理性的當前形勢下,小學語文具有更科學的教育方式,并且注重對學生的減負和增效,也使教師和學生的價值觀追求突破原來保守而轉變為開放,這種開放的價值觀促進學校文化的發展。這種價值觀包括個人價值觀以及學校價值觀,不能以強弱和大小進行區分,并且這兩者屬于一種整體,不需要強加區分。小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就已經具備一定的口頭語言能力,在進入學校和班級之后進行語文學習,除了要提高口頭語言能力,更重要是對學生書面語言讀寫能力的培養。漢字的特點是表意,相對于拼音文字來說要復雜得多,所以對于小學生識字、寫字的教學和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學生會出現語文功底不夠扎實的現象,主要是由于文字功底有所欠缺。

二、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的探討

1.對課堂的結構進行改革

小學語文的基礎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繁雜的,絕大多數的小學生缺乏對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經常督促其學習,這樣就會導致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而脫離了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身份。這種教學結構下,教師會不自覺的以課堂任務作為標準來評判小學生的課堂表現,這樣就會使學生感覺到壓力很大,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對知識點沒有明確的認識,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時,教師應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改革傳統的課堂結構,使教師具有合理的教學實踐,學生也具有一定的自由討論和提問的時間。學生在這種課堂結構下,不僅能夠明確教師的教學基礎和重點,也能夠記錄自己存在疑問的地方,在提問和討論的時間時請教老師。通過這種課堂結構,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備課很認真,課堂互動上學生很積極,課后的作業學生也能夠按時完成,但是學生的語文成績仍然不能得到提升。通常小學語文教師都會認為學生的成績決定于自身的教學質量,其實不然。想要學生的語文成績得到提高,除了教師的教學質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就一定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語文學習需要長期的積累,尤其在小學階段,這一階段是小學生形成學習方式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如果教師只注重對學生增加學習壓力,會使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習慣,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和討論,另外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記憶力的培訓,讓學生背誦名家名篇,摘抄積累語文知識,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創設個性、民主的課堂氛圍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對每個小學生的想法基于充分的尊重,有時可以讓小學生不用舉手直接發言。因為小學生的特點的思維發散的比較快,具有很強的跳躍性,如果一味地追求課堂規矩,當教師允許小學生發言的時候,小學生由于時間的拖延很容易表達不出來自己的思維。教師應鼓勵所有小學生的想法,不能因為小學生的想法與應試教育的答案不夠一致就對小學生進行否定,這樣會使小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嚴重的打擊。語文課堂教學想要得到良好的效果,需要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當前小學生具有張揚的個性,每一個小學生對于教師教學方法也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教師應針對不同需求的小學生進行教學調整,根據小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小學生都能夠進行語文成績的提升,并且充分發揮其個體優勢。讓學生除了考試壓力以外,真正的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就能夠實現減負增效的目的。

三、結束語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應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注重對減負增效這一教學理念的實施,充分發揮小學生主體地位,針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課堂結構的改革,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真正意義上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

作者:李振速單位:福建省安溪縣湖頭中心學校橫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