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論文10篇
時間:2022-08-14 10:57:36
導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論文10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所謂情境,就是借助語言、音樂以及實物等手段,創設特定的環境,并將學生積極地引入到情境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而情境教學法就是將情境創設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和認知特點,積極創造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讓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適合的環境中開展,從而激活學習者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并在情境思維中認知、掌握知識和能力。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優勢
與傳統小學語文刻板、機械且單一的教學方法相比,情境教學法優勢十分明顯,以靈活的教法、創新的方式、融洽的課堂氣氛,為學習者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體現了我國教育改革的目的。其主要優勢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情境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情境教學法,主要是利用各種道具,將教材的文本內容轉化為真實且積極的情境,教師根據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開展學習活動。在情境中進行學習,學生們便身臨其境,開始用心去感受和體驗文本的意境,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意識,有效提升自我欣賞水平。
(二)情境教學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與其他方法相比,情境教學法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容易滿足小學生好奇心,激發他們進入情境,主動參與的熱情。這點完全顛覆了傳統小學語文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氛圍,變枯燥為有趣,變呆板為生動,既活躍了小學生的思維,又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情境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游戲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最常采用的方式。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設置各種新穎有趣的游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其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學生參與游戲,通過與同學和老師的互動與交流,獲得更多的知識,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
三、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優勢十分明顯。那么,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聯系生活,創設生活化情境
生活是知識的來源,也是知識的運用場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拉近學生學習與生活的親近感,讓他們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中感悟并思考。從目前我國的小學教材來看,很多文章其實與生活聯系十分密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完全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情境創設。這樣一來,不但使學生容易接受,也會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知和印象,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結合多媒體技術,再現情境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與信息幾乎無法分離。當前,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滲透已經十分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時??梢砸姷浆F代信息技術的身影。教師在創設情境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特有的音樂、動畫、視頻、圖片等要素,為學生們再現教學文本所要表達的情境,讓學生在直觀的畫面中獲得課堂知識。
(三)通過角色扮演,感受情境
除了構建生活化情境和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體驗和感受情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角色扮演引導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有學生自我朗讀、分角色朗讀以及直接表演。讓學生體會情境,不失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偠灾?,采用情境教學法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助于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對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會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蔡永芬 單位:河北省黃驊市教育局
第二篇
一、創設情境教學遵循的原則
1.情境創設目的要明確。教學情境創設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既定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教學的效率。因此,情境教學的創設必須從教學的實際出發,必須保持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創設的情境必須與教學內容場景相適應,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材內容。只有遵循教學目標而創設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教學,只會使情境創設停留在表面,情境只能成為課堂的擺設,顯得冗雜多余,浪費了教學時間。
2.情境設計要有新意。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應該是具體可感的,是可聽可觀可觸摸的,是能夠迅速刺激學生的感官,帶領學生進入到知識情境的學習中來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的普及,學生的心理和學生的視野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電視不再是學生獲取資訊和社會經驗的主要渠道,學生知識面和智力發展也較先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應該緊隨時代的步伐,要注意融合各種信息,要創設有新意、有亮點的情境,刺激學生的新鮮感,以此來滿足學生學習認知的需要。
3.情境創設要有啟發性。心理學研究表明,情境對人的心理會產生很強的暗示作用,教學情境也同樣如此。教學情境創設會使學生與情境之間產生信息的交流互通,會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在無形中影響學生的智力發展。教師創設的情境要有啟發性,要能夠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使學生在情境中對所學知識加以認知和理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創設情境的策略與方法
1.用音樂渲染創設情境。音樂具有很強的抒情功能,音樂中抑揚頓挫的節奏、起伏變化的旋律可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加直接更加生活的感受。音樂樂曲或高亢或低沉,或奔放或舒緩,動則如萬馬奔騰以氣勢取勝,靜則如緩緩流水流淌以平穩感人,總之,音樂唯美而動聽,以“音樂渲染”創設情境,必然能喚起學生相似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無窮想象和聯想,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悟。教師在選擇音樂時候,必須注意的是,所選取的音樂必須與教學內容一致或相似,尤其在基調和意境上要與教學內容和諧統一,如此,方能使音樂達到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月光曲》講述了一個優美動人的傳說,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為盲人姑娘彈琴,他用自己琴聲為窮苦人們帶來了快樂和光明,表現了貝多芬對底層生活人們的同情和悲憫情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為學生播放《月光曲》的相應部分,就能喚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想象盲人姑娘和她的鞋匠哥哥傾聽貝多芬演奏時候的場景畫面,體悟貝多芬的悲憫情懷,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用實物演示來創設情境。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對學生來講是陌生的,理解起來是有很大難度的,但是通過實物演示的方法,學生立刻就能豁然領悟,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烏鴉喝水》這篇課文,銜石取水顯示了烏鴉的生存智慧,但是投石水滿而溢出這個道理對一年級的學生是不容易理解的,教師如果采用實物演示的方法,學生就一目了然了。再如,在教學《趙州橋》第三段時,課文對趙州橋橋欄雕刻的精美進行了詳細的描寫,語言優美生動,學生在語言基礎上的想象畢竟是有限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課文描寫的生動性,課堂上,我特地制作了三張幻燈片,分別展示課文所描述的雙龍回首遙望、雙龍戲珠、雙龍相互纏繞的情景。在結合圖片的基礎上,讓學生領悟“相互抵著“”相互纏繞“”回著遙望“”戲珠”等詞語。全班同學對照畫面不但很快理解了這幾個詞語,同時也感受到了畫面的精美,體會到了雕刻者的偉大。投影片的使用起到了變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的作用。
3.用現場表演來創設情境?,F場表演使學生化身為課本中的角色,親身體驗文中的角色,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內心體驗?,F場表演創設情境,課堂的氛圍往往是活潑而又生動,但是教師要認識到,現場表演創設情境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或為了理解教材語言,或為了運用語言訓練表達,不能單純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甚至濫用整堂課的時間來表演。以《晏子使楚》一課為例,可以針對文章中的典型細節加以表演展示,讓學生在觀看表演過程中理解課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語言的描寫,把握人物的形象。文中晏子在大殿上與楚王較量的情節是比較生動的,描寫得也細致入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教師在學生表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瞅”“、冷笑”“、嚴肅”“、裝著為難的樣子”“、故意笑了笑”等詞語來品味人物的神態和心理,理解楚王的刁難及晏子的聰明和智慧??傊Z文課堂應該改變以往的滿堂灌的方式,改變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和直覺,讓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并由讀書來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在我們小學語文課堂中,創設情境教學,是兒童所需,更是教學所需,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努力做好的事情。
作者:王新文 單位:福建省安溪縣劍斗鎮月星小學
第三篇
1.創設探究情境,揚起想象風帆
小學生最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利用故事內容渲染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有先聲奪人之效,能放飛孩子們的思維夢想。學生特別關心故事中人物的命運,產生十分強烈的關注心理,所以,聽故事的時候特別認真,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讓學生用最佳心理獲取語文知識,成為課堂學習主人。例如:教學北師大版《撈鐵牛》一課時,教師在上課伊始就給孩子們講故事:在我國宋朝的時候,黃河發了一次特別大的水,沖毀了河中附城外的一座高大浮橋,河兩岸栓浮橋用的八只大鐵牛被大水給沖到河中了,陷在深深的淤泥里。人們無法過橋,阻斷了交通。大水退后,人們想要重修浮橋,可是被沖到河里的大鐵牛一只就有一萬多公斤重,就是用現在用的兩輛大卡車也拉不動,更何況古代還沒有發明吊車呢?這么笨重的大鐵牛怎能把它撈到岸邊呢?人們愁眉不展、獻計獻策、議論紛紛,就是沒有好辦法。后來懷丙和尚知道了這件事,急忙說:“我來想辦法,八只大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給送回來。”同學們聽到這里,瞪大了眼睛,水怎么能把鐵牛給送回來呀?懷丙和尚是怎么把鐵牛撈上來的?學生自主學習,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學生從文中了解到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撈上來了。學生明白要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遇事多動腦筋、想辦法。
2.營造探究氛圍,凸顯語文本色
2.1強化誦讀,陶冶情操。強化誦讀能激發小學生的讀書興趣,把詩中的語言美、意境美和聲韻美都挖掘出來,滿足小學生的審美要求,抒發小學生的情感,陶冶情操。教師要抓住詩句中的“詩眼”,引導學生認真推敲,體驗詩歌語言的精煉與準確性。詩歌語言凝練給讀者留有豐富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美的熏陶。例如:教學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時,教師讓學生重點揣摩一下“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字在全詩中的地位?!拜p”字貫穿全詩,把詩人意外遇赦,心情愉悅,歸心似箭,以及蔑視三峽天險的豪邁心情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強化誦讀,更能激發學生聯想、體會詩的意境美。再讓學生隨著音樂誦讀,感悟作者愉快的心情。讀前兩句詩,語速要平緩,以柔聲為最美;讀后兩句詩,語速要輕快上揚,聲音以洪亮又不失穩健為妙。反復誦讀,整體感知意境,使學生在美的體驗中觀察、感知、想象獲取新知識,開闊學生視野,陶冶情操。
2.2動畫演示,激情無限。動畫具有色彩絢麗、畫面清晰的優勢,把抽象的文本變得形象、生動,把學生帶入奇思妙想的神秘動畫世界。精彩的動畫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從畫面上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新知,使語文課堂教學活力無限??傊W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創設探究情境,演繹精彩教學,激發學生語文探究興趣,張揚學生個性,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凸顯語文本色。
作者:吳云 單位:泉州市豐澤區第二實驗小學
第四篇
1.情境教學法概述
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利用情境的方式對學生展開教學,讓學生從情感中了解知識、學習知識,同時將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興趣放在首位,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外,在情境教學法下,對培養學生的創造、現象、合作等方面能力也有著一定的作用,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極為有利。情境教學法在開展時,教師都會根據現有的資源以及課文內容對學生展開教學,例如,采用多媒體設備、問題引導方式等,特別是語言的引導,通過巧妙的運用語言來引導學生走進學習情境,從而有效的提升教學效果。
2.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1在課堂導入中的應用
課堂導入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有著極大的作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會忽略這個環節,課堂上未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激發出來,從而影響到課堂上的教學效率。通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在課堂引導環節結合課堂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建教學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例如,在《烏鴉喝水》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創設一只烏鴉飛來飛去找水喝的場景,同時教師也應用話語對學生進行引導,如,同學們看看這只烏鴉,非常的渴,如果你們渴了會怎么辦呢?是不是會找水喝?這只烏鴉現在就在找水喝,那么,我們來看下這只烏鴉是否能夠幸運的找到水,并能順利的喝到水。簡單的幾句話,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堂上,并引導學生去關注烏鴉是否能夠喝到水,這時在帶領學生走進正文教學,讓學生帶著滿懷期待的心情、亢奮的情緒去上課,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主動動腦去思考問題,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2.2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文章內容以及文字的教學極為重視,而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出相應的學習情境,通過情境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融入到學習情境中,對培養學生的學習情趣以及學生的思維能力、遐想等也有著一定的作用從而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例如,在《秋天的雨》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秋天的情境,例如,可以讓學生看一下秋雨過后的樹葉、動物、果實等都發生了什么變化,樹葉在慢慢變黃、一些動物在存儲食物準備冬眠、果實也變成了成熟的黃色、紅色以及橙色等。而且,在秋雨過后燕子的數量也越來越少,那么,小朋友們,秋天來臨你們又能發現什么變化呢?還有什么是我們想不到的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下秋天的雨會給我們生活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引導學生走入秋天,了解秋天,并利用身邊學生可以看得見的變化作為主材,為學生創造相應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教師的引導,對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積極探索能力也有著一定的作用。
2.3在課后練習中的應用
情境教學法不僅局限在課堂,更能被廣泛應用到課后練習中,而且,對培養學生課后對知識的思考以及探索等有著極大的作用。教師可以借助課堂上的情境教學,一直延伸到課后的練習中,并鼓勵學生在課后可以組織小朋友一起去探索新知識,去思考問題等,一方面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多名小學生在共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肯定是存在攀比心理的,都想第一個想出好的方法、答案等,都會積極的去思考問題,從而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語文情感也有著一定的意義。
3.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教改的不斷進行,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學習興趣的培養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極大的作用,情境教學法作為教改后新穎的教學方法,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極大,如何運用情境教學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已成為當前教學重點關注的問題。通過本文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作者主要從情境教學法在課堂導入中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課后練習中的應用等幾部分內容進行分析,進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良好完成。
作者:朱麗娟 單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第三實驗小學
第五篇
一、創設音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音樂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能給人以強烈的審美體驗。小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適時引入一段動聽的音樂,則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孩子們帶入特殊的意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荷葉圓圓》這一課時,筆者通過多媒體展示江南水鄉荷花的圖片,并配上《荷花頌》這首江南民謠。搖曳的荷花、碧綠的荷葉、飽滿的蓮蓬、清新的音樂讓孩子們迅速進入了文本的意境,學生學習的熱情被充分調動了起來。這樣,孩子們的課堂參與度得到了有效保障,課堂教學氛圍也十分歡樂融洽。
二、創設圖畫情境,加深學生感知
小學生一切知識的獲得主要依賴感官。而圖片具有形象、具體的特點,且具有一定的欣賞意義和趣味性,能夠讓學生獲得直接的信息感知,達到“一圖勝千言”的效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利用掛圖、簡筆畫、多媒體畫面等將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呈現給學生,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讓學生深入畫面去體悟。如在《黃山奇石》這一課的教學中,通過文字描繪了黃山上千奇百怪的石頭,如“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盡管文字表達已經十分傳神,但是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要讓他們對“陡峭”“蹲”“翻滾”等這些生動的詞語有深刻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于是筆者讓孩子們先觀察課文的插圖,又通過網絡搜集了更多的黃山奇石的圖片作為補充,再對課文進行閱讀,這樣學生的理解難度就大大降低了。
三、創設角色情境,引導學生參與
(1)角色模仿。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小動物,在教學《兩只小獅子》《小白兔和小灰兔》這樣的課文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中動物的動作、形態、叫聲等進行模仿,這樣的教學活動生動有趣,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在快樂的模仿表演中輕松實現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2)角色表演。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角色表演的情境,讓學生再現課本中的故事畫面。在表演過程中,學生對文中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情感等都有了真切而直觀的體驗與感受。比如,在《這樣做不好》這類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具體情境,讓學生進行表演,真切地明白生活中哪些習慣和行為是不好的,是應該杜絕的,進而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活動,孩子們參與的興趣十分濃厚,有利于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提升其情感。
四、創設語言情境,升華學生情感
教師抑揚頓挫、感情豐沛的教學語言能夠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想象,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體會,使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有效升華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主動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夏夜多美》一課的教學中,筆者是這樣用語言導入新課的:“同學們,你們可曾見過夏夜浩渺的天空,那滿天璀璨的星星,亮晶晶的,如果灑落在玉盤里,像一顆顆閃閃發光的珍珠,又像一顆顆明亮的眼睛,這樣的夜晚多美呀!”孩子們在老師的語言中很快進入了夏夜星空的情境,想象著自己躺在夏夜的草地上,仰望滿天的繁星……在結束環節,筆者深情地對學生說:“夏夜的星空真是美不勝收,然而夏夜中睡蓮姑姑、小蜻蜓、螢火蟲一起幫助小螞蟻回家,這種助人為樂的品質和夏夜一樣美麗!大家一起齊讀——‘啊!多美的夏夜呀!’”首尾呼應,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極大的升華。
綜上所述,良好的教學情境對小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情感的激發和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和學習能力,巧妙地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真正做到以情激趣,以趣導學,為孩子們演繹精彩紛呈的語文課堂!
作者:張彩云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民勤街小學
第六篇
一、情境教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1.讓課堂氛圍更輕松、更活潑
空洞的填鴨式的講解,往往會影響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但是一堂由老師精心準備、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課程,對學生知識掌握往往有顯著的效果,通過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參與移情體驗,既能營造活潑而輕松的課堂氛圍,又能讓學生更好地與文化內涵產生共鳴,接受感染和熏陶,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2.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理解
小學生往往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這更有利于情境教學的開展,同時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思維更加開闊,增強對語文學習的理解。同時,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所以自制能力較低,在學習中可能會產生厭倦心理,情境教學可以讓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增加學習的興趣。
3.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
傳統的語文教學由于過于強調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反而扼殺了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限制了想象空間。而情境教學可以喚起學生壓抑的童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下開放思維,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真正做到放飛想象力,暢所欲言,展現自己的智慧和個性,同時經過老師的指點和啟發,可以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潛能,提升語文學習成績。
二、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教師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可以將情境教學與課堂閱讀的內容結合起來,營造身臨其境的狀態,提升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同時可以運用情境教學來訓練學生對于語句和段落的運用能力。
2.在語文作文寫作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與作文主題相關的場景,讓學生自主進行聯想,激發他們對于主題的感悟,觸動情感,從而提升創作的質量,鍛煉寫作能力。
3.教師可以多利用各種多媒體手段,通過各種課件、音樂、圖片和視頻,將學生引入場景中,切實感受到課文中所體現的場景和感情,并且借助圖片、視頻,可以讓學生產生更直觀的概念,也就是所謂的“百聞不如一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理解和感受,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也要注意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氛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發散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習成績,最大化地發揮其優勢。
作者:王二蓮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一小學
第七篇
一、利用音樂與影視,組織角色扮演活動,營造了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無論是在課上課下,教師都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導演和設計師。所以利用音樂及影視場景設計情境,更具有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并且在形式上表現為多樣性,并能面向每個學生,并發揮其特長,鼓勵每個學生,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都可以自然展開。因此利用所教課本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編劇,就會成為一個不錯的游戲創意。這樣既給學生留下了更大的想象和運用空間,又極大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更能充分地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與記憶。
二、利用校園文化創設情境,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我們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并且利用校園文化,營造活潑開放的課堂氛圍,為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和鼓勵學好本國語言打下基礎。也正是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建立,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因為設計情境不是一個學生能夠完成的,它是一個小組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需要學生之間相互配合。學生之間互相提醒幫助,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師生之間的互相鼓勵,既形成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又發展了校園文化。
總之,雖然情境設計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可它在一定程度上使語文課堂充滿說話聲,讓校園文化變得異彩紛呈,調動起每個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并且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語文朗讀能力,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難能可貴之處。
作者:蔣臘梅 單位:河北省灤南縣胡各莊鎮肖家河完全小學
第八篇
1.情境教學方法的概念和作用
1.1情境教學方法的概念
所謂情境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好音樂、語言、行為等手段,建立起與教學目標貼近的生動環境,不僅教會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還要注意對學生人格的培養以及個性的熏陶,最終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精神為目的,培養出具有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的學生。
1.2情境教學方法的作用
(1)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在藝術的行為中,音樂的審美特點是最充分的,音樂可以最真實地觸發人類靈魂深處的情感,在自然界中也有無限音樂形式的存在,音樂的這一特點,可以成為教學手段中情境教學方法重要的題材。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將即將教授的課程和學生熟悉的自然場景相結合,再運用音樂對人類靈魂觸動的這一特點,通過想象和情境的設立,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也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2)通過情境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提高學生同他人的自主合作精神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他說“游戲才是兒童認識這個世界的真正途徑”,兒童在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運動器官,兒童在這樣的形式下,他們的感官和記憶力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運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兒童學習的這一特點,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合適的、多種特點的游戲情境。學生通過在這樣的情境中,可以充分表達自己、充分認識自己,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要和別人接觸、合作,可以加入自己的創作,這些都可以發揮情境教學預設的教學目的。
2.情境教學方法的教學內容
情境教學方法的設定,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還處在探索階段,在這個探索階段,主要經歷以下四個步驟:(1)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語言和情形相結合,通過學生表演的形式,加強學生的理解和學習效果。(2)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創設一個合適的場景,使學生真正置身于這樣的場景之中,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觀察,并真正觸動學生的情感源頭,觸發學生的讓情境教學使小學語文課堂神采飛揚江蘇省漣水縣時碼中心小學杭玉平寫作靈感。(3)這個階段,主要涉及的內容是在課堂中的應用,在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充分運用生活中的題材、角色扮演的手段,使學生在情境中,真正達到思維的集中,并且最終可以達到因為美的存在,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無窮魅力的效果。(4)第四個階段的發展,主要是在前三個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使這些教學手法結合在一起,形成整體的教學系統,對小學語文教學起到真正的良性效果。
3.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
3.1將課文導入到設計的情境中,真正將課文中的美體現出來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情境教學方法的創設實際上就是基于這樣的原理,教師設計合理的情境,將課文的主旨融合其中,將語文之美種到學生的心田。
3.2應用情境設定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中,有著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情感經歷。教師不僅要將課文的基礎知識教給學生,還要真正地讓學生體驗到其中的情感境界。這就需要創建合適的情景,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最終幫助學生建立高尚情操。
3.3通過情境教學方法的設定,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真正成功的語文教學,是不會隨著課堂教學的結束而結束的。教師通過情境教學方法的設定,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下也能夠隨時在生活中進行學習、探究。
4結語
情境教學方法的設定,對于教學手段來說,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育改革形勢,這一教學手段的應用,與教學目標非常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這一教學手段的應用,不僅只是交給學生基礎知識,而是真正要將中國的博大文化之美植入學生的內心,使小學生對祖國文化的學習形成自覺的終身制,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做到神采飛揚。
作者:杭玉平 單位:江蘇省漣水縣時碼中心小學
第九篇
一、運用多媒體,改變課堂的沉悶氣氛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也是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它能夠將靜態課本知識轉變成動態的音樂圖像,將抽象難懂的理論通過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合理運用多媒體,就可以直接觸及小學生的心理認知以及情感活動,能夠烘托出與課堂相適應的氣氛,使得學生如臨其境,更快、更深地掌握課堂內容。例如在學習《黃山》一文時,不再是墨守成規,按照閱讀提示來自學課文,而是找來很多關于黃山的照片,配合和文章相應的音樂,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黃山的氣場、黃山的恢弘、黃山的柔美。學生會情不自禁地被畫面帶動,喜歡上語文甚至愛上語文。
二、扮演角色,將學生帶入情境
教學情境要想真切體現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指導學生表演。讓學生從角色的角度深入體會課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所想。正因為學生深刻體會了作者的感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首先,要做到進入角色。這就要求學生要有感情地閱讀文章,帶入感情才能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各種感情。其次,能夠分配角色。這樣閱讀能夠讓其他學生聽到文章中不同人物的各種聲音,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大大增進了對課文的理解。最后,如果能做到直接表演就是再好不過了。如《雷雨》(節選)《屈原》(節選)等,組織學生扮演劇中的人物,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表現,不但能讓學生在游戲玩鬧中掌握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還能讓學生自己改編劇情就更好了,學生在自己的理解中更換人物,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人物感情,既能很好利用學生富有創造性的頭腦,又能更快更好地學習課文。
三、聯系實際生活,深化主題
現代教學均要求學生將課本與生活實際和科技發展相結合,緊密聯系。因此,教師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就是在放飛學生的心靈,構建生活課堂。所有的理論都來自于實踐,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不多而且記憶力極好,容易對各種事物產生興趣。例如在學習《絲綢之路》一文時,在精美的圖片和應景的音樂中體味這條千年之路,這條連接東西方文化,承載東西方文明和友誼的古老之路,多少駱駝的踩踏,多少商販的游行,造就了現在千年古路。從文中死板的文字聯系到當今中國古老的文明以及和其他國家深厚悠久的友誼。學生不但學到豐富的古國歷史而且能夠更加了解當今中國的文明現狀,了解國家發展的繁榮,感受祖先為如今的幸福生活付出的辛勤汗水。
綜上所述,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能夠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學習語文。教學其實也是一門藝術,怎樣能夠讓學生更好更快接受課文,在不枯燥、輕松的學習環境中體會作者感情是每一位語文老師都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老師必須結合語文教學特點和學生的特點、學生的情感來營造不同的學習氛圍,積極展開教學中的雙邊活動,積極倡導“合作、自主、探究與快樂”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作者:寒鵬利 單位:延安市志丹縣保安鎮中心小學
第十篇
一、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利用各種物品、語言,或者是道具來人為地為學生創設出一種真實的環境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比如,在古詩教學中,通過情境的再現,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和精神。有利于提高了學生的欣賞和鑒賞的水平。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情感充沛的文章,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相似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和內涵。比如,在學習《親情》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在課前不妨創設一個感恩父母的情境,讓學生來講述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故事,感受親情。
2.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思考通過創設一些和課文有關的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讓學生更加熱情地主動對問題展開談論,在不知不覺間學習文章的內容,了解文章的內涵。尤其是一些比較科普類的文章,學生有可能不太喜歡閱讀,教師創設探索的情境,正好符合小學生好奇的心理,學生會主動學習。問題的設置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習慣。
3.讓學生在情境中引起學習興趣情境教學法的目標是教師和學生通過互動來營造課堂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新的知識。在創設情境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情境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喜歡。比如,在學習古詩的時候,由于是文言文,學生有可能會背誦但是不解其意。教師可以對古詩進行一個意境優美的創設,讓學生感受到古詩所講的內容和表達的感情。比如,在學習《回鄉偶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情景劇的辦法,讓學生了解古詩表達的思鄉之念。小學語文除了認字和遣詞造句之外,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感受情感,學會思考,引起學習興趣,以便于學生的素質全面地發展,情境教學法非常適合當今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
作者:寇亞鳳 單位:吉林省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世紀小學
- 上一篇:婦女之家建設交流材料
- 下一篇:村支書好人好事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