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論文4篇

時間:2022-08-19 09:20:25

導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論文4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論文4篇

第一篇

一、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促進學生運用生活

語文教學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并將掌握的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當中。首先,從教學的素材入手,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宜難度太深或過于偏離生活實際,而是要最大程度的符合學生的生活環境,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門牌或廣告語,為了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有很多亂用或濫用字詞的現象,如飯店取名為“美食美客”或“食全十美”;止咳的廣告用“咳不容緩”等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此類現象,并能仔細辨別正確地糾正。學生在生活中得到的啟示不僅使得他們在語言文字的理解上有了進步,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上也更加規范化,同時,人際交往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2.課文教學拓展生活

小學生教學活動地點不應只是局限于教室內,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在活動室內外、田野、操場等其他場所充分地利用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創設富有藝術性和教育性的教學環境。可以在教室后面的墻壁上布置“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中國的傳統;每個班還可以組織同學們一起動手做富有創意的手工作品,或者是組成合作小組一起去社會實踐。如學完課文《臺灣的蝴蝶谷》后,學生可以化身為導游,回家向爸媽介紹那里的迷人景色。將課文拓展到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開闊了視野,生活實踐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應采取的策略

1.融入生活化元素,引導體驗生活

教師在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時,應當融入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元素,將課文的講解生動、形象化,讓學生能夠沉浸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由于兒童的認知水平較低,有些行為和言語并不令人滿意,而教師在這時更多的是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不能一味地依靠說教改變學生,而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例如,在教學《游園不值》時,上課十分鐘后有一位男同學才從外面回來,不管不顧正在上課的老師和同學,猛地推開教室門,直接就走到了自己的座位。教師并沒有立刻批評這位同學,而是繼續講課。在講解“小扣柴扉久不開”時,教師特意讓剛才那位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為什么在這里用“小扣”呢?當沒有人來開門時,是不是就要用力地敲打門呢?這位學生立刻羞紅了臉,知道老師是在告訴自己剛才的行為是不禮貌的,主動向老師和全班同學道歉。嚴厲地批評會適得其反,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意境,若像這位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機智地教育學生,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寬容學生,幫助學生進步。

2.結合生活相關模型,開展探究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與生活的關聯性,讓學生融入到課堂當中,提高課堂參與度。同時教師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比如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家庭情況、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習慣等,并將這些因素貫穿到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缺陷。教師在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經驗時,不應該過度進行純理論的書本教學,可以組織較多科學且有趣的教學活動。比如鼓勵學生經常觀察身邊的語言文字現象,鍛煉他們相關課文活動的實踐能力,并不斷培養他們的思維創造力。因此,教師在組織一系列的語文教學活動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既要符合學生的能力,又要構建科學的知識結構。例如,在教學《海洋———21世紀的希望》這篇說明文時,就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現更多的關于海洋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在掌握海洋知識的同時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環境。從而認識到人類應該保護海洋、河流等水資源,從中也滲透了環保意識。因此,只要注重挖掘學生在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將學生經常接觸的切身經歷帶進課堂當中,也就是將課堂塑造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生活感悟更為真切,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經驗的積累也更加深刻。

3.聯系社會生活教學,學習生活語文

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是照本宣科,要適當的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奔向更廣闊的世界,開闊視野,激發創造性思維。如果學生每天都只是埋頭苦學,那他的思維將會固定化,動手動腦的能力也會逐漸退化。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和發展,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更加傾向于綜合性和實踐性。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走進社會,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可以在陶冶情操的同時,漸漸學會生活的基本技能。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語文現象,如廣告的用詞,網絡中的流行用語,都體現了語言的奧妙,但這些語言的應用應該是正確、規范的,學生看到生活中那些不規范的語言文字現象應該積極指出,為社會的文明用字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學生回家后可以和父母多交流,去探討他們那個時代的字詞用法,并和現在作比較,體會語文在歷史長河中的留存。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舉行辯論賽;也可以選擇一些課文,組織朗誦比賽;或者是提出一個研究課題,鍛煉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將語文知識貫穿于實踐活動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實現知識的實際應用??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與生活的聯系,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更加生活化、形象化。生活化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源泉,是新課改理念的具體實施。因此,要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去學習和探索社會的大環境,成為學以致用的實踐者。

作者:周素珍 單位:江蘇省盱眙縣桂五鎮中心小學

第二篇

一、創設情境,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有效性有很大一部分都取決于學生對于教學興趣的大小,尤其是針對小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來說,其學習興趣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發展。要想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要讓學生感同身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當然,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學習光依靠文字是沒有辦法全部理解的,這就使情景教學的重要性必須要得到重視。如果教師能夠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再現文章的情境,讓學生切身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含義,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自信心的增強。

二、善用想象,發散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想法還處于理想狀態,這種理想基本上是不切合實際的,然而正是因為有這種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才使得教學過程雖然有一定的困難,卻更顯得童真未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時刻注意到這一點,充分利用學生的童心進行適當的教學引導,引導學生不斷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邏輯思維的訓練。最簡單但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學生進行文章留白處的補充,也就是故事的擴寫。讓學生在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課文的延伸,用學生浪漫、美好的想法去進行故事的擴展,用他們的所感所悟去構建屬于自己的世界。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和鼓勵學生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通過眼睛的觀察和心靈的感悟去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表自己的看法。長此以往,語文學習能力必然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通過這樣的形式讓思維同教材相結合,更加符合教育生活化的準則,更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育的生活化其實就是注重了教育的實踐性,不再讓教育同實際生活脫節,不再培養空有知識而沒有生活經驗的“殘疾人”。生活化教學不僅對于知識的掌握和認知有幫助,而且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有重大影響。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是語文,在生活中感悟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通過語文的學習來體驗生活的美好,這不僅是教育的宗旨,更是人文觀的體現。

作者:周莉 單位:江西省上饒市楓港中小

第三篇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為了使學生能通過課堂教學過程更加深刻地體會所教授內容的內涵,以保證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通過直觀的感受和親身體驗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畫楊桃》一文時,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結合日常生活來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首先通過生活化的提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學們,我們要吃蘋果的話,會怎樣切蘋果呢?”“從蘋果的中間豎著切一刀?!睂W生回答。之后,教師可以繼續問:“有沒有試著橫切一刀呢?”這樣就很好地引起了學生的疑惑。此時,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蘋果橫著切一刀,然后將切面展示給學生,并且提問:“同學們,蘋果的橫切面中的核像不像一個五角星?你們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我們會得到不一樣的結論。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畫楊桃》這篇課文,來看看小作者有什么不一樣的發現?!边@樣,通過一個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很好地將學生帶進了新課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很好地引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教學語言生活化

要想將生活化教學成功地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除了教學情境生活化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重視教學語言的生活化,因為教學語言不僅是教師使用最廣泛的最基本的信息載體,而且是教師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教師通過教學語言來組織課堂教學、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作用。因此,在具體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應用,而且要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結合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來開展教學。小學語文教師要貫徹和落實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要通過教學語言的生活化來降低所授內容的難度、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課堂教學充滿人文化的生活氣息,使學生自然而然投入到學習中。例如,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有更為直觀的感知,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有關小英雄王二小的英勇畫面展示出來,同時配以動情的生活化教學語言來講解說明。這樣,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語言營造出了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學生能夠入境動情,順利跨越時代的鴻溝去理解、領悟王二小的英雄氣概,同時獲得情感的熏陶。

三、布置作業生活化

作業是小學生在義務教育學習階段不可或缺的,因為學生要想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掌握牢固,就要通過做作業來鞏固。而且,小學語文教師也要通過檢查作業來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而更好地制定教學計劃。所以,小學生的作業布置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要想使學生樂于做作業,小學語文教師就要將作業布置得更加生活化,以便讓學生感覺到語文知識就在身邊,而且非常實用。此外,通過生活化作業,學生還可以開闊視野,了解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從而對于語文學習更有興趣。同時,學生通過生活化作業的完成過程不僅可以體驗到快樂,還可以鍛煉和提高創造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協作能力、應用能力等。如果長期堅持的話,學生會具備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還會積淀一定的語言文化知識,從而促進語文素養的有效提高。

作者:石佳佳 單位:河北省邢臺市馬路街小學

第四篇

一、創建生活化情境進行語文教學

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積累現實生活中的經驗,這樣才能夠在豐富的生活經驗中更加了解語文的深刻意義。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知識的傳授以及技能的訓練一直被視為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學生的生活教學根本不被教師考慮在范圍之內,學生也不能夠將生活體驗以及語文文章的精妙含義聯系起來,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只會感到負擔越來越大,直到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語文進行生活化教學之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基本知識以及鍛煉理解語文知識能力的過程中就會更加輕松,學生也能夠在生活中學會如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根據生活中的真實經歷以及真實感受創作出來的,所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延伸學生的課堂范圍,讓學生不再限制在課堂之中,還能夠在課堂之外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為語文知識賦予更多的生活氛圍以及生活氣息,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深入理解語文知識。

二、強調生活積累進行語文教學

語文是一種語言,它有著龐大的詞匯家族,所以想要加入語文的大家族之中,就需要認識語文家族中的成員,所以學生想要學好語文就需要在生活中學習并積累,經過一點一滴的積累之后學生才能夠逐漸了解詞匯以及語句之間的關系,最后熟練地掌握并在生活中運用這些詞匯。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每天定時寫日記的建議,在寫日記的同時學生還要定期進行檢查以及修改,與班級同學互相分享自身的經歷,這樣學生的寫作動力才能夠被激發,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以及生活認知能力。此外在生活中學會隨處發現知識,對于生活中的各種精彩體驗以及感受到的各種情感體驗要留意,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隨著學生生活面的越來越廣,學生也可以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加深自身的語文知識底蘊。

三、生活中實踐語文知識進行語文教學

培養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讓學生更好地享受生活,創造自身的生活是語文教學最主要的目的。語文學科中所有的語文知識都來自于生活,生活中語文知識無處不在,并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分析語文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從語文教材中脫離出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例如學生可以用板報等形式寫出對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故事的具體感受以及內心體驗,如:有的同學不節儉亂花錢,針對這樣的情況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各種觀點講述出來,讓學生自由地進行論述。此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供觀察社會生活以及境況的建議,讓學生開辟自身的語文學習眼界。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向家長講授報紙新聞,對于一些語文服務盡自身最大的努力去做,例如幫助家長閱讀日常家用電器的說明書,講解電子產品使用步驟等,從而最大化地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

四、利用教學環境的改變進行語文教學

小學生的生活應該充滿豐富的色彩以及記憶,所以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環境,將教室進行生活化的創新型的布置,讓孩子們在任何角落都能夠感受到生活的氣息。教師可以先對教室進行設計,請學生共同參與設計圖的設計,讓學生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見,最終敲定一個統一的意見,學生與教師共同將教室布置成為理想的學習場所,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選取一些比較漂亮的植物以及花草,這樣教室會變得更加的清新,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讓學生在有愛的氛圍內學習生活。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置創意板,讓學生在創意板上自由發揮,可以在創意板上將遇到的疑惑與問題寫出來進行一次班級討論會??偠灾?,在語文教學中實行生活化教學模式已經是未來教學的必然趨勢,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習興趣更多地滲透到語文學習中來,提升語文的教學質量,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有效率,真正為將來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作者:陳國花 單位: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洪橋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