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時間:2022-11-04 11:21:18
導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以新穎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既是教師教學基本功的突出要素,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追求所在。由于心理發育水平和社會閱歷的限制,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深刻,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否新穎、刺激、富有吸引力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小學語文教學的許多內容并不能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僅僅依靠文字和教師的敘述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要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時刻關注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通過創設新穎生動的教學情境,從視、聽等方面給學生的感官以多重刺激,增強教學素材的感官反射性,吸引學生在輕松和愉悅中主動投入新知識的探究和學習。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針對課文內容與學生感知范圍差距較大的現實,授課時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西沙群島的秀美景色,讓學生親眼感受西沙群島五光十色的海水、成群結隊的魚蝦、美麗的貝殼、疾飛的海鳥……。課件創設出的的精彩情境增強了學習內容的新鮮感,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意境中,增加了學生的好奇心,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借此因勢利導展開教學,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形成教學高潮。
2以藝術性的課堂授新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各環節中,授新處于毋庸置疑的核心地位。如何發揮課堂授新藝術、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是實踐新課程理念、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教師要開發教學情感因素,強化學生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興奮而快樂地學習。首先,教師要切實領會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指導原則,樹立換位意識,從學生的角度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結合學生的客觀實際確定教學要求和教學范圍,以師生之間的情感交融營造學生的積極態度、暢快心情和活躍思維。其次,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藝術性的加工處理,通過擴大其內涵和外延使學習內容充滿情致和韻味,調節課堂節奏,讓課堂高潮迭起。如學習“月球之謎”時,可講述我國古代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可啟發學生比較自己生活環境的變化。第三,要積極應用網絡多媒體手段打破教學時空限制,以形象逼真、富有動感的視頻或畫面展示課文描述的場景,讓學生能夠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增強課堂教學的愉悅性和趣味性。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時,我們可以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庫中的視頻資料,展現圓明園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珍貴的歷史文物……,引導學生在豐富動感的知識呈現中形成真切的客觀認識。第四,適時利用學生的表現欲,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開展語文知識競賽,以同學間拼搏進取、奮勇爭先的競爭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活動中輕松自如地進入知識的殿堂。
3以教學問題的自主探究促進學生互動交流
新課程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并提出了“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互動交流過程”的教學主張。為了踐行新課程精神,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能動地發揮教學主導作用,構建與時展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模式。以精巧的問題作導向,引導學生主體參與自主、互動的研討與探究,通過教學問題的小組合作討論、操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動深化學生認知體驗,激勵學生舒展思維的翅膀,大膽猜想、協作探究,從更高、更寬的角度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從而促進課程、師生和知識的更深層次互動交流。如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時,我們在學生通讀教材,初步掌握了知識內容要點后,引導學生分組進行下列問題探究:①從哪里看出德國人愛花?他們愛花的獨特之處是什么?②哪些行為說明德國人愛花之“真切”?③除了景色美,作者還感受到了德國哪些地方美?④你怎樣理解“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這句話?⑤作者為什么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耐人尋味?你怎么理解這句話?以問題作依托,學生議有綱,探有目,在互動的課堂探究中放飛自己的思維、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在充分的交流、辨析中較好地掌握了語文知識,還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良好探究習慣。
4以積極恰當的課堂評價鞏固學生學習信心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認定,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要使教學評價在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要按照新課程“應給予必要的、及時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評價”的要求,充分利用小學生喜歡被肯定、被鼓勵的天性,以激勵、欣賞、期望為原則,在全面掌握每位學生的性格愛好、知識基礎、學習狀態等具體情況的前提下,設計出適宜的、目標多元化的、富有積極情感的評價語言。要從發展的角度看待每個學生,強調學生個體的進行性比較,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上的點滴進步,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從而鞏固學生學習信心,增強語文學習過程的和諧性,完美地發揮教學評價的診斷功能、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實踐新課程,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我們要深諳新課程理念,時刻關注小學語文教學的最新理論成果,深化對教學過程的潛心探究和科學預設,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作者:葉志芬 單位:甘肅省迭部縣白云學校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 下一篇:高中語文修辭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