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有效策略

時間:2022-11-09 10:23:31

導語: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有效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有效策略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拓展閱讀是備受關注的課題。拓展閱讀就是立足于文本,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從課內閱讀引向課外閱讀。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的培養目標,深入探究并實踐拓展閱讀的有效策略,提升閱讀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拓展閱讀活動中變得樂讀、善讀、會讀,讀有所思,讀有所獲,促進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拓展閱讀;策略;綜合能力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閱讀才能突破時空的限制,探究文章寫作技巧,感受其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形成個性化的理解,獲取知識的養料。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拓展閱讀是備受關注的課題。拓展閱讀就是立足于文本,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從課內閱讀引向課外閱讀。拓展閱讀教學主要包括:從內容上拓展,以課文為出發點進行拓展;在空間上拓展,通過整合閱讀資源,讓學生進行海量閱讀;在閱讀方式上拓展,融入有聲書等信息技術閱讀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積極閱讀的助推器。拓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首先要結合小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生活體驗、思想感情等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對小學生閱讀狀況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小學生雖然不喜歡閱讀,但是卻對情節生動的故事很感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拓展教學內容,引入與之相關的故事,達到激趣促讀的目的。比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筆者為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在導入環節講述了一個魯迅對對聯的故事,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后,對魯迅的好奇心愈加強烈了,他們帶著好奇心去閱讀課文,學習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支持,可以設計一個“書香班級”主題活動,讓學生根據教師推薦的書目去閱讀,并定期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設置“名人名言摘錄”“經典名著精彩描寫片段”“好書分享”等板塊,讓學生介紹自己看過的新書,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等等。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之星”評選表彰活動,讓學生自覺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為了使課外閱讀更方便,教師還可以在班級適當位置設計一個書吧,精心挑選一些有價值的讀物,方便學生閱讀。

二、確立主體地位,關注個性解讀

在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以發展學生語文能力為核心目標。教師在準備教案前,要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個體差異等作出準確分析,并以此來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解放大腦,與課文展開對話,進行深層次的探究。比如,在《陶罐與鐵罐》的朗讀教學環節,教師講到:“鐵罐對陶罐發問的話,語氣中充滿了傲慢,同學們,請你們思考一下,怎樣朗讀才能讀出這種傲慢呢?”學生回答十分踴躍,有的說:“這句話中的‘敢’字要重讀,語氣加重后,才能體現出鐵罐的傲慢來?!庇械恼f:“我認為‘碰’字才應該重讀,這樣才能讓陶罐感覺鐵罐很厲害,陶罐不敢惹它!”還有的認為:“‘我’字才應該重讀,這樣才能表現出鐵罐讓人感受它了不起的心理。”教師最后對學生的回答作了肯定性的評價:“同學們,你們說的都不錯,那么就按你們的理解去朗讀吧,我相信你們的朗讀會各有特點!”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受,形成個性化理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拓展閱讀。

三、拓展閱讀時空,喚醒自覺閱讀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閱讀時間和空間的拓展十分重要,因為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閱讀的持續性很難保持。基于此,教師在拓展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課前閱讀和課后閱讀環節,提升學生閱讀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學《囊螢夜讀》一課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了解《晉書》的作業,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晉書》是二十四史之一,《囊螢夜讀》的主人公也是其中記載的一位大臣,名字叫車胤。這樣的課前拓展閱讀使學生了解了這篇課文所涉及的豐富知識,喚醒了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大語文”教學理念下,一篇課文學完了,并不意味著相關知識的學習就此結束,而是應該繼續拓展學習,開啟新的學習境界。比如,學完《景陽岡》,把學生引向《水滸傳》的閱讀,學完《貓》,把學生帶向老舍作品的閱讀,拓展閱讀就該這樣以點帶面,為學生打開廣闊的閱讀視野。在拓展閱讀時間的同時,教師也要做到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引領學生走進圖書館和書店,關注有關的網上閱讀平臺,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在書海中泛舟。小學生對事物的注意力保持時間較短,這導致他們的閱讀興趣呈現出“三分鐘熱度”,基于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游戲活動。比如,在學習了《猴王出世》一課后,教師設計了“《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游戲活動”,游戲主題為“如果天庭有朋友圈”,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各個角色之間的關系,設計符合其角色身份和全書情節的朋友圈內容,并配上自己設計的微信頭像,將角色關系進行立體化呈現。再如設計“讀西游腦洞大開換積分”游戲,以最快速度找出書中文字與86版電視劇《西游記》內容的不同之處,并根據找到的內容給學生以獎勵。閱讀游戲活動讓學生輕輕松松地進行了拓展閱讀,收獲頗豐。

四、應用信息技術,促進閱讀拓展

在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整合和開發課程資源,讓學生擁有更多的閱讀機會。比如,在教學安徒生的童話《海的女兒》一課時,教師首先利用課件出示美人魚的銅像,并介紹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海濱,有一座銅像冒出水面,它告訴人們這里就是丹麥。這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塊石頭上,望著蔚藍的大海在沉思,她在想什么呢?誰也猜不出來,這個女孩沒有雙腿,只有一條魚尾。原來她是小人魚,是“海的女兒”,這是安徒生一篇童話中的主人公,丹麥人民以小人魚的銅像,表達對安徒生的崇敬。在導入教學后,教師又利用課件為學生播放一段課文:“小人魚看見一艘大船……但小人魚舍不得離去”,要求學生跟讀,感受小人魚對人間的美好憧憬。隨后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課文片段,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及情感體驗。信息技術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閱讀資源,另一方面也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有趣,學生的知識面也因之得到了拓展。

五、傳授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語文綜合能力、升華情感、接受真善美教育的重要途徑,要讓拓展閱讀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有效,還需依靠教師向學生傳授閱讀技巧,讓學生會讀。在拓展閱讀方法的教學上,教師需因材施教,但也可以找到面向全體學生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讀思結合法。首先,閱讀目錄思考內容,先瀏覽目錄,記住篇章標題,想象出整本書的內容;接下來,通過閱讀了解書的內容,并將自己的觀點和書中的觀點進行比較對照。再如圈點勾畫法,一邊閱讀,一邊勾畫標記。這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問題,從而提升拓展閱讀效率。綜上所述,拓展閱讀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教師應予以充分的重視。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學目標,深入探究并實踐拓展閱讀的有效策略,提升閱讀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拓展閱讀活動中樂讀、善讀、會讀,讀有所思,讀有所獲,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姬澤洲.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2017(12).

[2]石蘭芳.拓展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J].漢字文化,2019(22).

作者:吳梅 單位:如東縣岔河鎮古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