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寫作系統的演變
時間:2022-05-02 10:15:40
導語: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寫作系統的演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13年秋,人教版開始使用新教材,與之相對應的是舊版教材的終結,除其中閱讀篇目的變化外,寫作系統也隨之改變,它不是小幅度的調整,而是大“換血”,開始以嶄新的面目面對廣大師生。寫作系統從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中抽離出來,自成體系,本文就新版與舊版教材寫作系統做對比,說明寫作系統的演變。
關鍵詞:人教版語文教材;寫作系統;對比;演變
人教版語文教材歷經了多個版本,以其較強的系統性和適用性為廣大師生所接受,其中寫作系統的變化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一步步的進行完善,本文就以2002版與2012版及2016年部分新版(新版不完整)語文教材為例,對比寫作系統的變化,以及對這些變化的思考。
一.舊版教材寫作系統的特點
1.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實踐融為一體新課標指出:“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①所以,舊版教材力圖構建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實踐三者合一的體系,這就使寫作更加生活化、情景化,不僅使寫作有了一定的素材,而且也提供了一定的對象,目的和場合。目前,學生普遍感到寫作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他們往往搜腸刮肚也沒有頭緒,或是“茶壺里的餃子,有也倒不出”,現在編者把三者融為一體使學生不再為寫什么而愁眉苦臉,并且在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中為寫作提供的材料往往也都是生動鮮活的,素材從生活中來,真實可信,避免了學生胡編亂造,抄書抄報。皮特科德在《應用語言學導論》中認為,因為“學習語言的人用母語交際的能力早已達到相當的水平,他已經懂得自己用母語能做些什么和不能夠做什么,對于母語的作用何在,至少也了解一部分。根據這一觀點,語言教師所做的不過是教授學生一種新的方式來做他已經會做的事情,因此,他其實是在試圖或多或少擴大學生原有的語言行為手段,即擴大學生原有的一套思維規則或思維方式”。②這無疑體現了語文的綜合性和整體性。2.與閱讀內容相承接舊版本的寫作系統既呼應了各單元的閱讀部分,又與閱讀內容相關聯,是各個單元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一單元寫作部分《這就是我》與第一單元的閱讀《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短文兩篇》《童趣》內容相關聯,即對人生的思考、憧憬與《這就是我》的主題基本一致,八年級(下)第二單元的寫作《尋覓春天的蹤跡》與閱讀部分相關聯。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重視作文與閱讀的聯結,有兩個作用。第一,可以使學生學會借助書本來觀察和認識世界和自我,攀登上智育和美育的高峰。使學生借以進行愛國主義、道德和審美方面的自我教育,闡發個人的志趣和理想,并且發展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第二,學生正處于從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的過渡階段。七至九年級,閱讀量的不斷增加,有利于實現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和轉化,以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結合??梢哉f,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大教育家,他說得十分精辟。寫作與閱讀結合,一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聯系課文進行寫作和口語交際,就在應用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應用把課文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二是提高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以課文為寫作材料,為口語交際的話題,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寫作、口語交際訓練,尤其利于培養邏輯思維能力。”③3.貼近實際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④當下學生寫作感到無話可說,或是寫出的作文矯揉造作,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生活經驗不足,沒有從生活實際發掘寫作素材,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涌,文章就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⑤葉圣陶的這段話形象地說明了作文與生活的關系。這版教材從實際出發,聯系學生的生活背景,有效地解決了素材等問題,使學生的寫作有了“源頭活水”。如八年級下《尋覓春天的蹤跡》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里》為題寫一篇作文。春天與我們息息相關,貼近生活,寫作素材才會真實可靠,感人肺腑。
二.新版教材寫作系統的特點
“2001年印發的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十年的改革實踐中,極大地促進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大范圍引導了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式轉變,得到中小學教師的廣泛認同。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也發現了一些需要進一步提高與完善的地方?;谏鲜霰尘?,教育部委托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開展了此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與審議工作?!雹?.寫作系統單獨成立新版的寫作系統單獨成立,力圖做到有針對性。寫作占中考分數的一部分,因自身的特點和分值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在舊版教材的基礎上,單獨成立,使寫作真正落到了實處,不再與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混為一談。這樣更能讓老師和學生正視寫作的重要性,學習知識更加系統化。2.與閱讀內容聯系緊密新版教材的寫作系統每單元都有一個寫作主題,但它都與閱讀部分的內容相關連,如七年級上第三單元主題為《寫人要抓住特點》,寫作提示說可以借鑒《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寫壽鏡吾先生“讀書入神”時的動作,在事件中表現人物特征可以參考《再塑生命的人》中通過敘述不同階段莎莉文老師對“我”的教導,在這不同的教學中塑造莎莉文老師的形象,表現莎莉文老師的愛心、耐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其后的寫作實踐也往往都與閱讀部分有或多或少的聯系,如《寫人要抓住特點》后的寫作實踐要求寫同學的肖像,在將寫同學的肖像擴展成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最后,就是寫自己的偶像,三個寫作練習緊緊圍繞著主題,與學習過的舊知識產生聯系,獲得情感體驗后再進行習作,從中受到啟發。3.題目形式多樣新版教材寫作形式多樣,根據寫作要求所擬題目的形式也多種多樣,首先,每一單元都有三篇寫作實踐,其次,每單元的寫作實踐都包含大小作文或有關寫作的小活動,其中小作文一般為兩百到三百字,按要求寫一個小片段,大作文一般為五百字到六百字,有命題、半命題、話題自擬等多種形式。如以《……的故事》為題的半命題作文,寫一篇游記的自擬題目作文,都是形式多樣的體現,如今有些地區的中考寫作已改為大小作文,都是教材與考試的接軌。4.重視寫作技能新版教材更重視寫作技能的提高,強調把基本功訓練。如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如何突出中心》說明選材的方法、具體的寫作技巧,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敘事要詳略得當》強調敘事詳略的技巧,由此看出,新版教材的實用性較強,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大有益處。
三.新舊教材寫作系統的對比
1.三者合一與單獨成立的對比舊教材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和寫作融為一體,解決了學生與素材之間的矛盾,出發點是可取的,但是可操作性不強。首先,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果不高,那么活動的效果就不明顯,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其次,如果教師授課時間緊張很難另抽取富余時間從事相關交流討論活動,直接寫作文效果又會不理想,所以活動可能擱淺。再次,寫作的主題雖然貼近實際生活,但是與中考的出題套路相悖,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探索月球奧秘》,題目要求寫想象《月球上生活的一天》,相比中考題略顯簡單,所以教師可能會取消活動,甚至作文活動也會被忽視。新版教材寫作系統吸取了舊版教材的經驗,把寫作系統單獨設置,更強調了寫作的重要性,題目也更接近寫作實際,應試性稍強,所以更受老師和學生們的青睞,是一大進步。2.與閱讀相聯系程度的對比舊版教材寫作系統與閱讀部分的聯系只是主題上的相關,作文的寫作要求和內容與閱讀部分聯系甚少,甚至沒有,往往都是教師和學生憑空想象,學生時常會感到無從下手,新版教材則增加了寫作提示,提示部分的內容與閱讀聯系緊密,編者不僅使他們的主題具有相關性,更指出了寫作技巧的聯系,如七年級上第三單元主題為《寫人要抓住特點》,寫作提示中說到可以借鑒《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寫壽鏡吾先生“讀書入神”時的動作,在事件中表現人物特征可以參考《再塑生命的人》中通過敘述不同階段莎莉文老師對“我”的教導。與舊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寫作與閱讀聯系更緊密,實用性更強,學生更能通過提示建立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中有所啟發,從而減輕寫作的難度。3.花哨空泛與重視寫作技能的對比舊版教材的寫作主題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生活氣息濃厚,如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尋覓春天的蹤跡》春天與生活息息相關,生動鮮活,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腳踏一方土》,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學生也比較熟悉,但是主題過于生活化沒有提示和技巧的指導,花哨空泛使學生的寫作思維沒有得到有效鍛煉,新版教材則順應時展要求,了解學生實際的寫作情況,更加重視寫作技巧的指導,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角度描寫景物》強調要從多個角度體現景物的特點,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有一定幫助。
四.對新教材寫作系統的思考
新教材實施以后,教育工作者對于新教材實施的效果進行了調查,深入廣東一所中學進行調研,作文課題為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寫作前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幾乎每個同學都舉手發言談自己生活中的趣事、糗事、壞事等,激烈的討論后教師給出文題進行寫作,這時同學們迅速沉寂下來,再不復之前的熱情,勉強寫完了一篇以后,同學抱怨道:“怎么還有一篇大作文啊!這可怎么寫??!”詢問同學們為什么這么說,他們普遍反應盡管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但是什么事值得寫,怎么寫,采用何種方法仍不明所以。教師對于寫作教學也很煩惱,不知道采取何種方式講作文才好,只好按照老套路授課,甚至因為學生寫作文困難而減少作文課。淡化語文知識的階段,影響最大的就是寫作能力。寫作教學的困境,可說是當今語文教學最為普遍的現象之一,這一定程度上與教材中寫作知識內容的空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坝纱丝梢姡滩闹袥]有編排經驗型、實用型寫作知識,僅僅是單元主題式訓練,寫作能力是不能得到太大提高的,學生會有寫多少篇都一樣的感受,如此反而會降低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⑦因此,需要編者了解學情,制定更加適用于學生寫作的教材系統,才會使學生從根本上喜歡寫作,善于寫作。
作者:李英夫 單位:渤海大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0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百度文庫,《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答記者問》.
[4]陳冬云.新課標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寫作內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5]付云.初中語文教材選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6]黃圣淑.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內容體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
[7]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七-九)年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9.
[8]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七-九)年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5.
[9]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七年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
[10]袁微.淺談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的設置[D].湖南師范大學,2013.
[11]楊小平.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之比較[D].西北師范大學,2006.
[12]楊李梅.中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
[13]趙超.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修訂后教學應對策略[J].語文天地,2013(04):15-17.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現狀及建議
- 下一篇:如何有效使用語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