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美育論文
時間:2022-05-14 05:22:00
導語:語文課堂教學美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新修訂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由此可見,“培養愛美的情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貫穿美育是培育新時代人才的需要。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貫穿美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
美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美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通過各學科的教學來進行,因此,語文學科也是美育的一個途徑,擔負著美育的任務。而語文學科中的美育任務必須通過課堂教學過程來實現。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貫穿美育是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煉生動的優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所有這些,都是美育的極好內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貫穿美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初步的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科學文化都來源于社會實踐,不僅揭示了真理,還傳遞著美的信息。通過語文學科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語言文字工具,了解人類文化歷史,認識美的起源、美的本質、美的規律及價值,可以為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和審美意識打下基礎。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篇優秀作品,傳遞著人類社會的各種信息和美。有起源于自然的漢字美,如“月”字,會使人聯想到藍藍的夜空中或像鐮刀或像玉盤的月亮,使人產生不盡的遐想之美;有詩句名篇美,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使人感受到雄偉氣勢之美;還有桂林山水的清、靜、奇的美;《荷塘月色》幽靜的意境美等等,這些美的教學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審美觀教育和審美能力培養的極好材料。又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語言的內容美、形式美、音色美、情感美、節奏美,教師的形象美,課堂設計的結構美,板書設計的情感美、簡潔美、對稱美、照應美、和諧美、流動美、主體美、布局美、整體美、整齊美、含蓄美、哲理美、奇異美、造型美、線條美、文學美、色彩美等都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受到熏陶和感染。再如,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凝聚了民族的全部智慧和精神財富,在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感受、領悟、體驗教材中本有的美感、詩意、情趣和思想,能使學生受到心靈的凈化,受到思想的感染,受到智慧的啟迪,受到情感的震撼,從而使學生進入美的境界,形成美的思想。由上可知,語言文字美和優秀文化美以及老師的各種美的教學藝術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初步的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貫穿美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和繼續學習,對于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在素質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使學生學好語文,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最為重要。課堂教學中的美育,能把美感直覺的形象性,經驗的理論性,心理現象和積淀的系列性(包括感知,聯想,想象,情感,理想,趣味,能力等),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悅性等引進課堂教學,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創作活動產生更多的吸引力,更強烈的感召力,更濃的誘導力,將學生帶進引人入勝、欲罷不能的情景,從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師在上課時表現出來的諧趣,志趣和情趣,能使學生產生各種審美趣味:授課知識的豐富多彩作用于學生的審美感官,能激發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美、生活美的喜愛和向往;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巧妙性、和諧性能時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感受形式美;精心設計的技巧能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從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得到收獲,能感受取得成就的樂趣;教學過程中思想內容的深刻性,能使學生產生感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產生對真、善、美的喜愛和對假、惡、丑的厭棄,從而對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產生極大的興趣;教學中的情感彌漫于學生的心靈,能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內心受到濡染;教師高尚的情操,新奇的思想,獨到的見解等,能使學生心里佩服,自覺不自覺接受教師的思想觀念,模仿教師的風度,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從而更加喜歡語文。綜上所述可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貫穿美育,不僅是培養時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需要;既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初步的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又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 上一篇:財政局司法監督交流材料
- 下一篇:財政監督經濟發展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