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教學策略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4 05:54:00
導語:綜合性教學策略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超越了傳統單一學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組織的原則,將現代社會的綜合性課題和學生關心的問題以單元的形式整合,通過學生主體的、創造性的問題解決學習過程,有機地將語文知識與生活經驗、理論與實際、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和諧發展。它與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組成語文課程新的目標體系。
語文綜合性學習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等。它的主要特征表現在綜合性、自主性、探究性、開放性、實踐性五個方面。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類型
1.學科綜合型。它是以語文教材的單元或題材為中心,由另一個或幾個學科的單元或題材的一部分相配合形式的語文綜合性學習。
(1)第一種類型是語文學科目標體系的綜合,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知識的整合。體現在“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組織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如單元綜合性學習,根據各版本課標實驗教材和人教社修訂教材大都以主題組元的特點,設計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題材綜合性學習,可以把不同年級教材的相關知識進行大膽的有機整合,創造性地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2)第二種類型是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薄澳茉诙鄬W科的交叉中體現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實際運用,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這是綜合性學習的目的?!笔箤W生學會在各個領域里用語文,在運用中進一步學好語文。如學習《趙州橋》一課,可聯系美術教材中《家鄉的橋》《我為祖國造大橋》和自然常識教材中的《橋》,設計題為“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蓴M定以下活動程序:①“知橋”。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渠道獲取有關“橋”的資料,了解古今中外著名的橋梁和相關的力學知識。②“畫橋”。畫一幅自己設計的橋的圖紙。③“造橋”。按照設計圖紙,用膠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歡的橋模型。④“頌橋”。寫一篇關于贊美橋的文章。
2.觀察實驗型。綜合性學習活動有體驗性的特點,客觀上要求學生要經常從事一些實地觀察、實驗等活動。學生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從中獲取多樣文化。如低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認識標志”的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豎有標志,制作描繪所觀察到的標志,并進行研究這是些什么標志,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然后制作成標志匯集展版,寫上文字說明,最后在班上進行交流講解。整個活動學生通過觀察了解了生活中的標志,通過探究知道了各種標志的意思及作用,通過文字說明告知自己和他人生活中不同的標志表示的意思,遇到不同的標志該怎么做。達到了“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目的。
3.專題活動型。專題活動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一個個專題為紐帶,把學生語文知識積累與社會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圍繞專題學生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創造生活,從中獲得親身經歷、體驗和感悟。如秋天是水果成熟的季節,教師可根據本地盛產的有名水果組織語文綜合性學習。設計題為‘“正是柚熟飄香時”的綜合性學習活動:(1)寫柚。組織學生到沙田柚種植地區觀察。描述沙田柚(寫短文)。(2)畫柚。為沙田柚寫廣告詞,作廣告畫(廣告策劃,上街展示)。(3)訪柚。采訪種植戶,了解沙田柚的生長周期及經濟效益(口語交際,寫采訪稿)。(4)看柚。實地察看種植沙田柚的環境及土壤,訪問科委,提出改良沙田柚的建議(調查訪問,小組匯報)。(5)致信。為了沙田柚更香甜──致沙田柚種植戶的公開信(應用文)。設計這樣的學習活動,既要有內容的綜合,又要有能力的綜合,活動步驟要層層遞進,環環緊扣,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聽、說、讀、寫綜合運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如可以根據三峽庫區移民搬遷,設計題為‘大搬遷”的綜合性學習;根據治理滑坡,種植長江防護林,設計題為“綠色防護林”的綜合性學習;根據庫區蓄水,搶救文物,設計題為“庫區文物”的綜合性學習等系列活動。
4.課題研究型。課題研究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習為根本,以現代社會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保護、社會福利、健康問題等)為基礎,超越學科的框架而組織起來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題本身有綜合性,涉及到各學科的領域。如在新學期開始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討論、研究制訂出本學期的研究課題,讓學生自由選擇題目進行研究,利用課余時間,在探索中自主學習。教師應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給學生以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的指導。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有別于傳統的學科教學強調理性的、間接性的、受動性的、共同性的特點,它強調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體現主體性、體驗性和實踐性,重視學生的探究學習方式。
1.導探究,重運用。培養學生對事物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具有問題意識,是綜合性學習的前提。在教學中,設計的活動應該是“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的設計,可以是教師提出,給學生以引導示范,更多的可以是學生自己提出,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如“家鄉城市的變化”“家鄉的大橋”“三峽移民大搬遷”“三峽庫區文化”等都可以讓學生提出來研究。
2.導過程,重參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標一般不指向某種知識或能力的達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學習的活動及其要求,主要指向過程。因此,在綜合性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學習活動,注意積累活動中每個環節的開展與自己的感受,有什么收獲、提高和發展。學習掌握初步的科學研究的過程。關注過程,還應該關注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及參與程度。培養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激發學生人人主動積極地投身其中,善于與他人合作,就有了綜合性學習的保證。教學中要注意關注學生對活動是否都參與,是否積極認真地參與,活動過程中還有些什么樣的成果和表現。
3.導方法。重體驗。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將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所以,在綜合性學習的各個環節都要重視“方法”的學習引導。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中,重點要讓學生掌握的方法有:各種知識和能力的“整合”,課內外學習的“結合”,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結合”,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等。具體地講,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制訂學習活動計劃和方案,要指導學生在活動結束后寫總結報告。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學生掌握這些方法的途徑主要是通過教師點撥、示例,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而不是講授有關方法的道理。
綜上所述,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全新的課程理念的體現,有其本質特征和不同的類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著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實踐,多學科交叉體現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茖W掌握學習過程和方法,在實踐中獲得體驗,獲得成功,由此體現語文課程的新價值。
- 上一篇:音樂與心靈之間美橋梁論文
- 下一篇:聲樂學習正確發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