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優化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4 06:12:00
導語:閱讀優化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究。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傊?,只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進步,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從學生的學出發,為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學習創造條件,這是優化閱讀教學的關鍵。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怎樣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呢?
一、多角度地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當前,閱讀教學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現象屢見不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課堂教學模式尚未打破,教師依然主宰著課堂。要徹底改變這一狀況,首先要從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這個角度出發,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改變居高臨下的角色意識,自覺地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尊重學生,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以利于學生的自覺探究。有一位教師講《麻雀》一課時說:“這篇課文記敘了老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事,歌頌了偉大的母愛?!痹捯魟偮?,一位學生舉手發言:“我不同意說是母愛,因為課文沒有告訴我們麻雀是公的,還是母的。”老師立即肯定了這位學生善于思考,敢于發表自己意見的精神,然后趁熱打鐵,引導同學自讀課文,通過文中的詞句揣摩作者的寫作目的。孩子們暢所欲言,氣氛異?;钴S,經過熱烈討論,師生達到共識:這篇課文贊頌的是親子之情。這一精彩的教學片斷,向我們展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必要與可能。
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還要從關注“差生”。這個角度入手?!安钌痹谡n堂上經常坐冷板凳,充當陪讀的角色。在應試教育模式中,教育追求的是學業的整齊劃一,對學生的發展過分強調求同性,很大程度上泯滅了學生多彩的個性,把學生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稱為“差生”?!安钌痹谡n堂上往往遭到冷落,學習態度都較冷漠,缺少參與的熱情和機會,更談不上主動探究。于是,“差生”越來越差,正像布魯姆所說的:“三分之一學生由于缺乏與教師進行課堂交往的機會而真正變成了差生?!睂Υ钌?,教師應特別關愛。發展性教學認為,“沒有差生,只有差異”,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差異,因人而異地為“差生”創造參與探究的機會,鼓勵他們揚長避短,促進他們滿腔熱忱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承認差異,利用差異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又一角度,也是當前教學研究的一個視點。分類訓練分層次推進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活動教學法等等,都是針對學生的差異而設計的。這些教學方法的共同特點均是以兒童為中心,加大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減少課堂上靜坐和聽課的時間,真正讓課堂動起來,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在實踐中學習,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為了便于學生的活動和交流,有的學校還改變了“秧田式”桌椅排列法,換成“馬蹄形”、“半圓形”或“圍坐形”,把個人自學、同桌商量、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初步形成了全員參與的探究型、交往型、開放型的課堂教學形式。
二、保證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痹趯嶋H課堂中,我發現很多教師在提問后就馬上叫學生回答,不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師或是不斷重復問題,或是忙著啟發(很多情況下是暗示),試想,在這極短的時間內,學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嗎?學生能獲得多少“頓悟”和思維的閃光呢?可學生為了迎合老師的心理,匆忙尋找片言只語作答,表面上氣氛活躍,實際上是走進了繁瑣而膚淺的一問一答的圈子中去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在提問后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當學生回答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這個等待的時間雖短,卻正是學生思維最為緊張活躍的時刻。
如教學《鳥的天堂》,我在總結課文時指出:“這里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話音剛落,就有兩三只小手舉了起來。我沒有立即讓他們起來回答,因為在這么倉促的時間內作答,學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這時讓他們回答會影響其他同學思考。于是,我用手勢示意這幾位學生把手放下,親切地說:“你們反應可真快,我想你們如果和其他同學一樣能認真讀讀課文,思考周到些,把語言組織得精練些,回答一定會更精彩?!边@樣,既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又調動了他們思考的積極性,同時穩定了全班學生的情緒。學生在教師期待的目光中細致讀、認真想,教室里鴉雀無聲。不一會兒,學生陸陸續續舉起小手,這時我請一名中等程度的學生起來回答,他回答道:“這里之所以能成為鳥的天堂,是因為大榕樹茂盛和當地農民不許人捉鳥。”另一名學生補充道:“我認為這里成為鳥的天堂有三個原因:一是大榕樹茂盛,適合鳥兒做巢生活;二是農民不許人捉鳥;三是四周環境寧靜優美?!闭Z言是思維的外殼,從學生的回答中不難看出他們經歷了一個分析、歸納、綜合的思維歷程,經歷了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現代心理學家也認為,疑是思維的火花,是探究的動力。思維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告終的。在科學文化日益發展的當今時代,我們的中小學教育要培養創造型人才,就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質疑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做學習的主人,這是探究學習的基礎。依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教師應在語文教學的各處環節創造質疑問難的機會,指點發問的途徑,教給學生發問的方法,如,揭題質疑、初讀質疑、細讀質疑、賞讀質疑、總結質疑等。
此外,為了在閱讀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還應還給學生讀書的權利,保證學生讀書的時間,要把“書聲瑯瑯”作為評價一節語文優質課的重要標準。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說過,語文教學就是要變著法子讓學生讀書,通過教師的范讀、領讀、伴讀、引讀,學生的朗讀、默讀、齊讀、自由讀、分組輪讀、分角色表情朗讀等形式,根據教學的需要“因材施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探究,讀熟、讀通、讀懂課文。
三、提供學生寬裕的自主探究空間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探究的起點和中心點。圍繞這個中心點,教師還必須提供寬裕的空間,進一步引導他們深入探究。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要改變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為此,教師可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的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培養他們團結合作、互相競爭的精神。
如《再見了,親人》,教學重點之一是引導學生體會中朝人民之間有著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課文以志愿軍的口吻追述了朝鮮人民為志愿軍獻出鮮血和生命的感人往事,學生比較容易體會到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有著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為了讓學生從課文內容中也能體會到志愿軍對朝鮮人民也有著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1)獨立思考:請同學們聯系課文內容和平時的積累,根據下面的開頭講述志愿軍可歌可泣的事例:
①那一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們清楚地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八年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組交流:先在學習小組交流,然后推選一位同學歸納小組同學的發言,參加全班交流。為了使本組交流獲得好評,小組成員全力以赴,群策群力。
(3)集體交流,教師點撥。學生交流中不僅講到了從課文中體會到的志愿軍為朝鮮人民浴血奮戰的故事,還敘述了羅盛教、、等英雄人物的事跡。具體感人的事例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志愿軍戰士也為朝鮮人民付出了血的代價,中朝人民的友誼是用兩國人民的鮮血凝成的,是偉大的友誼。
值得注意的是,討論交流是學生探究的空間,要講求實效,不求形式上的熱鬧,可有可無的討論交流不要安排,討論交流的時間要適當加以限制。為了防止討論時間的空耗,教師要加強巡視與指導。
- 上一篇:閱讀教學效果管理論文
- 下一篇:優化導讀結構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