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試題評價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0 04:01:00
導語:語文試題評價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997年高考語文試題,依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和1997年《考試說明》命題。全卷六個部分涵蓋了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在重視基礎知識測試的同時,突出了對能力的考查。1997年《考試說明》提出了語文能力層級的劃分,將語文能力劃分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應用、鑒賞評價5個層級。試題中的33個題目分別體現出五個能力層級的不同要求,而且各個能力層級都有不同難度的測試。全卷主、客觀題目的比例恰當,賦分合理。試題整體上立意準確,情境設置嚴謹,設問科學,具有對考生的語文素質較好的評測功能,有利于高校選拔優秀人才,有利于對中學教學的正確導向。
試卷的內容、結構、長度、題型等均與近年保持大體一致,總體難度0.53,略高于往年。
1997年語文試題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注意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對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考查
例如Ⅰ卷的“語言知識及運用”部分,Ⅱ卷實用語言部分(31題)的試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所選多是中學生學習中常見而又易混易誤的語言材料,也適當的選用社會(含各種傳媒)的不規范用語,如“不盡人意”(應為“不盡如人意”)。這部分內容考查了考生辨析“活”的語言的能力,對于評測考生實際掌握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有較高的信度;鑒賞題由一首詩改為兩首詩的關聯測試,加大了“鑒賞”“評價”的力度;改錯題變“指定”改錯為“自選”改錯,同時增加了倒扣分的規定。這些都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對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強
這一點比較突出的體現在現代文閱讀能力的考查上。例如對關鍵詞語、關鍵句子的準確理解,對文章和要點的恰當把握,對文章所傳遞的新信息的精細篩選等綜合能力的考查較往年力度有所加強。Ⅰ卷科技文閱讀的四道題中有三道題需要不斷對文章進行整體閱讀,前后照應,才能完成題目的要求。Ⅱ卷社科短文閱讀的考查也同樣體現了這一點。例如27題,只有把握了全文的內容,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答案,分析綜合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樣的題目雖然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有較好的導向作用,對“題海戰術”的應試訓練,有某種“糾偏”作用。
“文言文閱讀”選材平實、典型,在堅持“閱讀能力”考查的同時,注意兼顧課內知識,注意詞語、句子的理解與文意把握之間的聯系,設題順序由低能力層級到高能力層級,體現了一般認知規律以及閱讀的綜合性的特點,給考生作答創造了良好的心理環境。
三、體現了較強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參與意識
綜觀1997年高考語文試卷,時代感比較強,思想性突出。全卷33個題目除了體現本學科內容以外,始終貫穿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思想主線,作文題特別反映出這個特點。大小兩個作文題不僅使學生有話可說,而且寓思想教育于試題之中。不少大學的教師說,考生還沒有進大學,就在考場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思想教育。
1997年試題也有需要進一步研究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1.難度過高。今年試題難度較往年有所提高,分析原因,大致有這樣一些:有的客觀性試題的選項干擾過大;有的試題選用的測試詞語不夠穩定(如“不孚眾望”),或高頻誤用(如“萬人空巷”)。試題意在判別正誤,導向是好的,但實際效果卻是“錯在社會,打了考生”,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多數學生得分,而使試卷難度提高。建議今后高考命題對這樣的語言材料最好避開?,F代文閱讀試題有的難度較大,答問涉及的“要點”多,綜合性過強。有的題目賦分強調了“整體性”,實際上考生的完整答對率極低,“自然流失分”(無效分)占的比例較高(如24、26、27題),從而導致分數下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區分度。
2.區分度不理想。1997年高考語文試卷中個別題目區分度不好,主要原因是試題難度過大。從高考語文的實踐來看,難度過大時,區分度往往不好,難度適中則標準差較大,區分度較好。從教學實際來看,某些測試內容(如“現代文閱讀”)具有一定的超前導向作用,體現了教學改革的方向,但是目前的教學還有一定的相對滯后性,不能很好的適應。所以,適當降低難度,既是從現實出發,又不失為對教學的引導,有利于激勵師生。
3.進一步加強題目設置的科學性和答案的唯一性。1997年高考語文試卷從總體上看具有較強的科學性,但是個別題目在表述上還欠嚴謹,例如9題A項。個別試題的答案應推敲得更加嚴密,具有唯一性,例如13題。
- 上一篇:老年腦出血觀察護理論文
- 下一篇:語文心理教學研究論文